對于在信貸緊縮與調控高壓下深陷融資困局的地產企業(yè)而言,涉險踏上IPO獨木橋的,恒大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不上市,就退市。”這句近期房地產業(yè)內的流行語,盡管略有夸張之嫌,仍堪稱當前中國地產業(yè)在震蕩之下的一幅浮世繪。
3月12日,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恒大)在香港舉行公開上市新聞發(fā)布會。根據(jù)招股說明書,恒大將于3月13日至3月18日公開招股,擬于3月28日H股上市。
若計劃得償,恒大將成為2007年10月以來,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內資地產公司。
“此前,共有50多家內資地產企業(yè)擬定赴港上市計劃,20多家遞交上市申請。以平均每家30億港元的籌資額度作保守估計,這番上市潮將募資1000億港元以上。”交銀國際總經理溫天納說。
但基金經理們冷眼相看,不僅恒大上市前途叵測,整個紅籌地產的上市都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僵局。與2007年9月碧桂園、SOHO中國、遠洋地產等一批內地地產公司借牛市大潮赴港IPO相比,半年間,資本市場已是冰火兩重天。
“恒大是這一輪上市潮的風向標,其他公司都在關注恒大的表現(xiàn),以確定上市計劃。”摩根大通中國房地產分析師魏志鴻說。
IPO擱淺熊市
受次貸危機、宏觀調控、信貸緊縮、成交量萎靡等多重利空因素影響,港股2008年開局即遭重創(chuàng),地產股首當其沖。
1月22日,恒生指數(shù)暴跌2000多點,下跌8.7%。多家紅籌地產公司跌破發(fā)行價。SOHO中國現(xiàn)價比上市發(fā)行價跌去32%;中國奧園跌去40%,近期才緩慢回歸發(fā)行價位。對于正在和準備進行IPO的地產企業(yè)而言,市場令人生寒。
原本準備在1月31日上市的昌盛地產,盡管一再縮減融資額度,仍難耐市場冷淡,已宣布取消IPO。隨后,茂業(yè)百貨、恒大地產、太平洋保險、陽光能源、宏華等紛紛暫停IPO。致使1月間,港股首現(xiàn)開年無新股的窘境。
進入2月,地產股與2007年11月相比,平均下挫接近40%。在2007年因大幅擴張土地儲備導致資產負債率高企的內地房產股,成為外資投行競相大幅減持的對象,其中以綠城中國(香港交易所代碼:3900)為甚。
2月21日,花旗發(fā)布研究報告,將綠城2007年盈利預測下調11%,目標價也由18.58港元下調至11.57港元。此時,綠城股價已在過去三個月下跌約40%。
一個突如其來的熊市,令眾多醞釀多時的地產IPO紛紛擱淺。一位投行業(yè)資深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瑞銀華寶跟進的幾個地產IPO項目,最近均已暫停。
恒大逆市IPO
正是在這一時刻,恒大逆市而上啟動IPO,引起了資本市場和地產業(yè)的廣泛關注。在公開招股發(fā)布會上,恒大宣布將發(fā)售29億6091萬1千股股份,其中28.5億股為新股。招股區(qū)間為每股3.5港元至5.6港元之間,集資額為103.6億至165.76億港元。
此番恒大上市邀請瑞信、高盛、美林三家投行保薦。瑞信報告對恒大估值1208億-1321億港元;美林估值在810億-1300億港元。中銀國際則估值為912億-1148億港元。這些估值高點,均已超過內資地產公司中市值居首的碧桂園。
招股書顯示,恒大土地儲備建筑面積達4580萬平方米,在19個城市擁有33個房地產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070萬平方米,其中已完成的建筑面積約230萬平方米。恒大的土地儲備,僅次于碧桂園,是萬科的近兩倍。
據(jù)招股書披露,2004年、2005年及2006年,恒大收入分別為14.434億元、13.22億元及19.833億元。同期,盈利分別為7860萬元、1.855億元和3.255億元;2007年截至9月30日,收入23.234億元,盈利10.06億元。
保薦機構對其在2008年的合理市盈率估值在10倍至16倍間。恒大許諾,2008年盈利增至77.57億元人民幣。瑞信報告稱其盈利將大幅增長6.5倍, 至85.24億元人民幣。
盡管承銷商的預期如此樂觀,分析人士對其招股前景仍疑慮重重?!芭c去年9月一波地產上市潮相比,此次可比的IPO預計縮水20%至25%?!苯汇y國際總經理溫天納說。
在3月7日公布初步招股書后,恒大即展開路演?!爸?月11日,鮮有基金經理問津,反響遠悖預期。”一位投行資深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而一位外資基金經理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直言:“現(xiàn)在大家都不愿意去買東西。”
“如果所有基金經理都沒有興趣,就不能按時上市了。”另一國際投行的資深人士說。在他看來,資本市場的特性就是買漲殺跌,所以,越是市道低迷,就越是賣不出價。
對此,恒大及其保薦機構,均以上市緘默期為由拒絕置評,在招股發(fā)布會上亦拒絕說明路演期認購情況,僅承認目前市場波動。
前述投行資深人士分析指出,“恒大逆市IPO實出無奈,與其在2007年極速擴張、遇信貸緊縮后,資金鏈緊張有關?!敝饕膲毫磥碜酝恋貎洹?/p>
據(jù)《財經》記者了解,恒大2007年的土地儲備較2006年增長9倍。2008年1月,恒大再次逆市而為,以41億元拍得廣州一地塊(折合樓面地價13016元/平方米),該地塊成為廣州地王。
“我們是內資地產企業(yè)中在赴港上市前土地儲備最多的?!痹谡泄砂l(fā)布會上,恒大董事長許家印強調。這的確是恒大的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征。以萬科上市為例,其融資規(guī)模僅約10億元人民幣,后經多次再融資,逐漸擴大土地儲備,再逐漸擴大再融資規(guī)模,至2007年再融資達100億元人民幣。如恒大上市前便儲備如此大量土地者,實屬罕見。
招股書顯示,恒大融資將主要用于清欠債務。其中,53.6%用于支付未付土地出讓金及現(xiàn)行項目資金;7.5%用于支付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qū)項目土地使用權額外現(xiàn)金代價;1.7%用于支付兩名賣家在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qū)土地的余下代價;9.1%用于償還部分從瑞信借取結構擔保貸款;另有23.1%用于繼續(xù)擴大土地儲備;只有5%撥作一般營運資金。
2008年1月7日,國務院下發(fā)通知,明確土地閑置滿兩年,無償收回;閑置滿一年,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征收土地閑置費?!锻ㄖ芬螅?008年6月30日前,各省市政府將閑置土地清理處置情況向國務院作專題報告。銀監(jiān)會359號文亦明令,禁止對拖欠土地出讓金及有囤地行為的開發(fā)商放貸。
招股書顯示,恒大完工項目面積僅占儲備土地面積八分之一。宏觀調控中,資金、土地雙重受限,因此,對恒大而言,再差的市況,也要一博。
“恒大原來的計劃是在2007年迅速擴大土地儲備,再像碧桂園一樣IPO。怎料2007年10月后市場急轉直下,上市成為不得不走的險徑。”上述投行資深人士分析說。
據(jù)《財經》記者了解,恒大2007年極速擴張土地儲備的資金,主要來自近10億美元私募。2006年11月29日,恒大引入財務投資者,認購8億股可換股優(yōu)先股,獲美林、德意志銀行、淡馬錫三家機構4億美元注資。2007年8月27日,恒大與瑞信簽訂協(xié)議,以籌措本金總額最多5億美元結構擔保貸款。
招股書顯示,恒大上市重組后,其財務投資者擁有33.33%股份,許家印擁有66.13%股份,貸款人瑞信擁有0.54%股份。
若IPO發(fā)行成功,許家印將擁有68.16%股份,美聯(lián)旗下聯(lián)屬公司擁有3.66%股份,公眾投資者擁有28.18%股份。
“如今,受資金及市場逼迫,3月31日將是恒大上市的最終期限。錯過3月,上市更為困難。”前述投行人士分析。
據(jù)了解,根據(jù)港交所的規(guī)則,3月后上市的公司,必須在招股書中寫明2008年半年或全年盈利預期。3月前上市的公司,則無需對今年盈利預期做出承諾。
恒大預期今年盈利77.57億元,與2007年相比,增長近7倍。在地產市場持續(xù)低迷的境況下,這一預期頗受市場質疑,如果寫入招股書,亦將承擔法律風險。因此,對公司而言,最佳策略是避開此話題。
面對多重質疑,恒大近期正努力制造利好的上市環(huán)境。一方面發(fā)動廣告攻勢,擴大品牌影響;另一方面與美國特朗普集團簽約,合作競投廣州珠江新城東塔項目。恒大3月8日獲得了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5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也多少緩和了公司的資金鏈。
在交銀國際總經理溫天納看來,“沒有賣不出去的股票,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奔词乖谌绱说兔缘氖袥r下,恒大也未必完全沒有機會。
除恒大外,另有星河灣、龍湖地產、寶龍集團、香江國際、棕櫚泉、卓越、恒盛、方圓、花樣年集團等多家內資地產公司,也在籌措赴港上市。不過,論規(guī)模都比不上恒大。其中,星河灣地產已于2月21日在港交所進行上市聆訊,計劃籌資78億港元;龍湖地產籌資規(guī)模亦在此上下;香江國際籌資規(guī)模為40億-50億港元。但這些公司均在遞交申請后,暫時擱置了上市計劃。
接近星河灣項目的一投行人士透露,他們都在觀望恒大上市反響。對于一些資金鏈不太緊張,且有其他融資渠道的地產商,保薦公司不主張其在此期間上市。
狹窄的A股大門
2月29日,證監(jiān)會批準濱江房產上市融資計劃。招股書顯示,其擬發(fā)行600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與2007年以來動輒上百億元募資相比,這個IPO規(guī)模不大,但引起的震動著實不小。外界由此判斷,在一段漫長的靜默期后,A股有望迎來一波地產IPO與再融資高潮。一些媒體更報道稱,濱江房產上市獲批,是A股對地產IPO重新開閘的信號。
證監(jiān)會很快在公開場合否認了這一說法。不過,市場對此并不信服。“證監(jiān)會一直強調未對地產公司上市設限,因此,在其看來,也就不存在IPO開閘的問題?!敝行抛C券投資銀行部執(zhí)行總經理閆建霖表示。但實際情形是:自2007年9月,地產企業(yè)上市與再融資就相當艱難,“蓋因新一輪宏觀調控下,對地產公司上市增加了更嚴格的審批條件?!遍Z建霖說。上海復地(香港交易所代碼:2337)、富力地產(香港交易所代碼:2777)等H股公司遞交回歸A股上市的申請,亦久未獲批。
中信證券是濱江房產此次上市保薦機構,亦是地產企業(yè)A股上市的主要投行之一。據(jù)《財經》記者了解,濱江房產早于2007年5月底便籌措上市,計劃發(fā)行1億股。至9月上市前,突遇宏觀調控。新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令證監(jiān)會對地產公司是否囤地、囤房,是否達到90/70標準等問題,進行更為嚴格的審核,濱江等IPO項目因此被延后。
“濱江上市不是一個開閘信號,證監(jiān)會對地產IPO的審核,仍然十分苛刻。A股大門依舊狹窄?!币煌缎匈Y深人士透露。一個佐證是:2007年初便向證監(jiān)會遞交了回歸A股申請的上海復地和富力地產,至今仍未獲通過。
在市場看來,近期A股市場不會有大規(guī)模的地產IPO出現(xiàn)。但對于在信貸緊縮與調控高壓下深陷融資困局的地產企業(yè)而言,涉險踏上IPO獨木橋的,恒大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本刊記者喬曉會、于寧、蘇勇鵬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