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 游涵
對中考、高考學生的家長們來說,隨著考試日期一天天臨近,心情是否也會和孩子一樣一天天緊張起來?可是你想過嗎,在四月份的最后沖刺階段,你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備考狀態(tài),如果你能矯正平時一些錯誤的家教方法,還可以幫助孩子臨考不怯場。
如果你的孩子有怯場的毛病,該怎樣幫助他們泰然面對中考、高考,踢好“臨門一腳”呢?這就要從怯場的原因說起。一般而言,怯場緣于缺乏自信,而缺乏自信又緣于自我評價偏低和力不從心。
一、自我評價偏低
專家分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你是否經(jīng)常否定孩子。比如,當孩子作業(yè)出錯或成績欠佳時,你是不是經(jīng)常會以“你真沒用”“你真笨”“你真令我失望”或“你最沒出息”等語言加以羞辱,甚至以打罵,體罰等暴力手段施以人格貶損?
如果你經(jīng)常這樣對待孩子,他們的身心就會長期遭受你施加的壓力,因此總覺得“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他們將這種暗示內化,形成“無論我怎樣努力也不會成功”的自我評價,進而導致在考試或比賽時,被自我評價“催眠”——以怯場來表達“我肯定不會成功”的負面性格特質。
矯正方法:
鼓勵和肯定。一般來說,誰否定過他們,就要由誰來肯定他們,這就是“解鈴還需系鈴人”的道理。但肯定孩子要用另一種形式,比如你長期否定孩子,那么就不要話頭一轉,把“你不行”改成“你真行”,或“你沒用”變成“你有用”……孩子一般不會適應,弄不好還會給孩子造成“父母表里不一”的印象。因此,要換一種方式:如果過去你經(jīng)常以語言和情緒否定孩子,現(xiàn)在最好用行動(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陪伴)來肯定孩子;過去用行為(暴力、體罰)否定孩子的家長,現(xiàn)在用語言(和藹的語氣)肯定孩子。比如熱一杯牛奶,或披一件衣服……但切忌以金錢鼓勵,因為孩子不是員工,和家長之間不是雇傭關系。
另外要強調的一點,就是你一定要和你的另一半共同來完成這個肯定,也就是父母要共同幫助孩子找回自信。因為孩子是父母結合的產物,一定要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家庭的和睦和完整,他們才會在安全感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學業(yè)。
二、力不從心
專家分析:
力不從心也是導致怯場的一大根源,這樣的孩子一般具有“扮演父母角色”的經(jīng)驗。比如在一個家庭中,父親因各種原因長期忽視家庭,不關注家庭,那么兒子便天然地擔負起父親的使命——替父親陪伴母親,成為“代理父親”,也就是俗稱的“小大人”;反之,如果母親忽視家庭,女兒便天然地扮演“代理母親”來陪伴父親。這并不難理解,一個家庭的基本元素是夫妻,如果這個前提無法保證,便要由家庭的其他異性成員來彌補,以保證家庭的完整性。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孩子還未成年,他們根本無法承擔父母的責任,因此會導致力不從心。久而久之,他就會認為自己沒用,總不能令你滿意——形成自我否定情結。
又如,你和丈夫長時間不溝通,被夾在中間的兒子或女兒便形成”肉夾饃”效應,如果是女兒,就會替你陪伴父親,反之亦然。如此,他們把父母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承擔起維護家庭完整的責任。這就如同一輛小卡車被裝上大貨車的貨物,導致力不從心。
這便是另一種“因擔不起責任而導致的缺乏自信”,因而在考前,也就是需要他們?yōu)樽约贺撠?考試)時,也有可能會“掉鏈子”。
矯正方法:
考試如同上戰(zhàn)場,戰(zhàn)術的運用固然重要,但對于戰(zhàn)士而言,吃飽喝足才最為關鍵,而你和丈夫的關系對考前的孩子們來說就是“糧草”,你們關系不和,或任何一方關愛缺失,無疑就是糧草短缺,孩子們又怎能安心作戰(zhàn)呢?
因此,不要認為孩子的成績與你們的夫妻關系無關,俗話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各個方面,都能客觀地表現(xiàn)出家庭關系。有人曾把孩子比喻為父母關系的“顯示器”,此說法不無道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因上述某種原因出現(xiàn)怯場現(xiàn)象,就請你收收心,起碼在孩子即將面臨中考,高考時,抽出你寶貴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調整你的家庭關系,在這個關鍵時刻,兌現(xiàn)你“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