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其實是一種與孩子心理溝通的過程,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心理戰(zhàn)”。家庭教育是要講究謀略的,并非與孩子為敵,而是要求父母善于思索,有心計、有辦法,而不是想當然。如今的孩子性發(fā)育較早,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上了中學以后,父母們明顯感到自己有“江郎才盡”、“黔驢技窮”的嚴重危機。為什么呢?請看家教咨詢的實例:
第一類父母:困惑迷茫,孩子與我們沒話說了,拒之千里,我們到底是犯了什么錯誤?
第二類父母:誠惶誠恐,不知哪句話說錯了,孩子就大發(fā)雷霆,我們今后如何避免呢?
第三類父母:草木皆兵,孩子的日記、書信、電話等都“疑似早戀”,有什么辦法阻止?
四類父母:劍拔弩張,說不到一起就大打出手,家庭暴力不斷,舍此又該怎么辦呢?
第五類父母:放任自流,打不成就繳械,管不了就撤退,樹大自然直,何必瞎操心呀?
第六類父母:嚴防死守,千方百計嚴管,多大也還是孩子,就不相信我們管不了他(她)?
以上各類“問題父母”,皆是不善于與青春期的兒女進行心理溝通。父母和孩子應該成為朋友,說來容易做時難,如果兩代人相互說不上話,還談得上什么家庭教育呢?
筆者總結的家教方式“新四法”,即:順其所思,與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動;投其所好,揚其所長:助其所為,促其所成——就是盡量采用過去沒有用過的辦法,給孩子意外的驚喜和收獲,首先能夠與孩子坦誠地溝通,才能被他們欣然接納。
1、順其所思,予其所需。青春期的孩子最忌諱父母侵犯自己的隱私,把自己的秘密公開,將自己的某些失誤小題大做等等。明智的父母應該“藏而不露,心照不宣”,某些非語言的、默契的互動,用“潤物細無聲”的巧妙方式來化解矛盾,往往勝干“真刀真槍”。
正像老子所言:“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备改競儾环翆W一學偵查員“臥底”的本領,讓孩子將您當作“自己人”,您自然會贏得孩子的信任。
2、同其所感,引其所動。高高在上,冠冕堂皇,言不由衷,裝腔作勢——這樣的父母是最令子女反感的。有中學生說:父母教育我?他們就像是“和尚念經”老一套,就知道讓我學習、考高分,根本不管我心里在想什么!
若是用“現(xiàn)身說法,舉一反三”的方式就很好。父母可以講述自己曾經走過的彎路和教訓,往往能夠令孩子感激涕零。父母敞開心扉,便能夠與子女的心貼近,往往比口干舌燥地說教更動人,更富有感染力,能夠啟發(fā)孩子深入思考,并獲得成長的升華。
3、投其所好,揚其所長。如今青少年感興趣的東西很多:網絡、電子游戲、足球,明星,流行音樂等,多會被家長認為是荒唐的、大逆不道的——學習成績上不去,你迷戀那些東西有什么用?筆者奉勸父母們不要扮演“興趣殺手”的角色,粗暴干涉孩子的某些興趣,很可能也扼殺了創(chuàng)造靈感和有用之才。
采取“演習教練,重在體驗”的方式,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廣闊的平臺,有了用武之地,可體驗成就感,促使他真正科學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實踐可教人學會現(xiàn)實地考慮理想和發(fā)展方向。社會實踐是磨刀石,比紙上談兵效果好得多。
4、助其所為,促其所成。如今做父母所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要及時認識和學習社會上的新生事物,不要落后于您的孩子,更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追求和創(chuàng)造潛能。
如果真正愛自己的孩子,父母應堅持“開明開放,尺度放寬”的態(tài)度,父母也要學習和熟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能和孩子聊到一起,玩到一起,成了朋友,您的作用就是更便利地以情感把握導向,這就是最佳心靈感應,就可將孩子扶上馬送一程,幫助他成功!
時代不同了,父母與子女溝通的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父母們還可學習、借鑒古代的《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家教也是要思謀略、講規(guī)則的,不可亂了方寸、迷了陣腳。
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的一條捷徑,通向孩子的內心世界,能夠經常進行親子之間的對話便是家教的最大成功,愿每一位父母都成為家教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