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昊天寺,位于北京西便門大街西,為遼代名剎。
據遼史記載,遼代道宗清寧五年(公元1059年),圣宗次女秦越大長公主舍南京堂蔭坊府第,建大昊天寺,同時施田百頃,民戶百家。道宗施帑銀五萬為助,敕宜政殿大學士王行已領役施建。遼道宗清寧八年,公元1062年,寺宇建成,詔命以大昊天寺為額,額與碑皆道宗御書。大殿后建有寶塔高二百尺,有神光飛繞如火輪,時清信施財者沓至,時人描繪寺中棟宇廊廡亭檻軒,甍檐角、欄櫟櫨,皆飾以丹青,間之以瑤碧,金繩離其道、珠網罩其空。縹瓦鴛翔,修深亙??梢姰敃r寺中殿堂精美雄奇富麗堂皇,猶如皇宮。金時該寺曾關押過宋朝的徽欽二宗。元至大二年(公元1089年)大昊天寺建成27年后毀于一場大火。
廟宇錢,又稱“寺觀錢”,也稱供養(yǎng)錢或供佛錢,元代之前就已形成,幾乎各代都有鑄造。這類錢幣大多文字拙劣、制作粗糙,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也會進入貨幣流通領域。
元朝有一種供佛錢,是指古時為修繕廟宇寺院專鑄的一種仿錢物品,它興起于元代。當時統(tǒng)治者篤信佛教,因而在大興寺廟的同時,也鑄造了一些廟宇錢,如元仁宗延三年(公元1316年)在重修大昊天寺的同時曾鑄造了少量的“延通寶”背大昊天寺供養(yǎng)錢。
筆者不久前集到一枚“延通寶”大昊天寺供養(yǎng)錢(見圖)。此錢為傳世品,直徑3.75厘米,穿徑0.9厘米,厚0.25厘米,重16.25克。此品除穿孔和邊緣稍有不規(guī)正外,其余還算比較周正。此品通體黑綠銹色入錢之肌理之中,字體雄勁,筆劃清晰,品相完好。
元代“延通寶”錢幣至今已難尋蹤跡,而“延通寶”背“大昊天寺”供養(yǎng)錢更是少見。這枚供養(yǎng)錢的發(fā)現對研究元代經濟、政治、軍事和宗教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寶貴資料。以上個人見解,望諸位泉家賜教。(編者:未見實物,讀者自鑒。)(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