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澳大利亞來是難得的,到大堡礁來更是難得的。海是澳大利亞的天地,海是澳大利亞的顏色,要看最富自然價值的海洋風(fēng)光,那當(dāng)然是大堡礁。據(jù)說大堡礁和熱帶雨林都是澳洲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
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抵達(dá)凱恩斯市中心的碼頭,我們登上了“Big Cat”號游船。兩層的船艙里沒有多少人,大多數(shù)人穿著休閑的衣服和鞋子,坐在了船尾的平臺上。此時雖說從5月起就已進(jìn)入旱季,但下起了雨滴,雨給我們的是潮濕卻是美好的記憶。望著天空,太陽光在云霧中隱現(xiàn),就是不愿意露出臉來。船開了一個多小時,一個長長的綠色小島立在海的中央。午餐后下得碼頭,又分乘小些的玻璃船去看曼妙的海底世界。
游客分坐在左右兩排,駕船的是一個高個子的日本女孩,挺有個性。船上用中文清晰地廣播著安全須知和觀覽說明。船啟動時,又下起雨,比上午更大。我坐在船頭,又沒有遮攔,迅速把浴巾遮在了身上。船調(diào)頭,攪動了水流,水面還泛起了氣泡。廣播里說別急,一會兒就能看到夠美麗、多色彩的珊瑚了。果然,隨著船體緩緩地前行,水下世界袒露了起來。那是奇異的植物世界,草叢狀的、面條狀的、盆子狀的、橢圓形石頭狀的,有的穩(wěn)固地駐足在這里,有的隨著水波輕柔地舞動著,姿態(tài)嬌美。綠色的為主,有淺綠、深綠,但在不同的折光下還是有些五彩斑斕。過去,只見過珊瑚標(biāo)本,都是石質(zhì)的、硬的,是死珊瑚,而在海中生長著的是活珊瑚,這些都誘惑著我們的心,迫使自己用雙眼緊緊地盯著玻璃底下的水生物。
一會兒魚游來了,原來是駕船的日本姑娘喂了特制的魚食。瞬間,船底下又成了魚的天堂。長的、扁的。粗壯的、細(xì)條的,扁平的、長圓形的,特別是那色彩,真是絢麗,比三色多,甚至比七色還多。那黃色的魚最搶眼,游起來靈動、飄逸,魚頭輕靈地轉(zhuǎn)著方向,尾巴跟著舞起它的裙裾,真像是一個俏麗的水下舞女。歸去來兮,自由遨游。
繞著綠島歡樂地走了一圈,最過癮的要數(shù)越過巖石,在岸邊的淺水中步行、尋覓。一會兒發(fā)現(xiàn)比手指還長的活海參,一會兒又覓見近三十厘米的海螺。我看到一只方碗形狀的珊瑚,薄薄的,中間還長了些小草,把黑黑的海參裝在碧綠的“碗”里,托在手掌上,近距離地拍了照留下來作紀(jì)念。澳政府有規(guī)定,作為國家自然公園,隨便看卻不能隨便帶。于是,我又輕輕地把它們放到海水中,讓它們回到屬于自己的世界。
時間關(guān)系來不及潛泳,那就去游泳。棧橋下是適合浮潛的地方,一定有海底的奇妙。放下浴巾,下得海水。啊?這里太淺了,要到更遠(yuǎn)處。我在高低不同的水下巖石上行走,有的巖石還挺堅硬、尖銳的。這里只有兩個日本青年在浮潛,我一個猛子扎下去,哦,硬的是石頭,軟的、細(xì)的是水草,而不軟不硬的則是剛才玻璃船底看到的珊瑚。
還是去海濱泳場游泳吧。我又折回去,沙子白白的、細(xì)細(xì)的,踩上去真舒服,比海底柔軟了許多。泳場是開放式的,不用另外買入場券,沖涼也不用付費(fèi)。在海底看到一只珊瑚真大,橢圓形的,手掌輕觸,軟中帶點(diǎn)兒硬,蠻重的樣子。
太陽出來了,離集合還有不少時間。我把浴巾攤在沙灘上,愜意地躺下來,吹著海風(fēng),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一邊聽著MP3,讓熟悉的音樂帶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