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記者所住的北京市公主墳某小區(qū)內,新開了一家西餐廳,雖然價錢和格調一樣的高,卻也吸引了不少白領。
三個月前,西餐廳關門了,玻璃上貼著“因為經營困難,門面轉讓”。
兩個月前,空置月余的店面又重新開張了。從玻璃門向內望去,一排排貨架上碼著各色藥品,店內再次人聲嘈雜。哦,又是一家平價連鎖藥店。
股市火爆、樓市狂飆,一轉眼就像是上個世紀的事情。根據公布的數字,僅2008 年上半年,大陸倒閉的中小企業(yè)已達6.7 萬家。幾周前,一份涉及國內外178 家企業(yè)的“大裁員第一波”的帖子在網上廣為流傳,人人自危。來自國內第三季度的就業(yè)市場數據調查顯示,雇主的用工需求較上年同期銳減了5.5%,而第二季度時還增長了4.7%。在接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調查的公司中,有將近一半存在崗位流失的情況,而且新增加的崗位和流失的崗位增減相抵,出現了負數。
“不要辭職,不要換工作,不要轉行,更不要創(chuàng)業(yè)……”,在這個蕭條肅殺的經濟冬天,我們是不是只能像土撥鼠一樣的冬眠,像狐猴一樣的抱團取暖?
危機面前,遠見比現金更重要。在一片低迷中,有那么一群人和他們的企業(yè),表現出與經濟周期截然相反的活躍度,他們不但生意興隆,還繼續(xù)得到資本的追捧。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創(chuàng)業(yè)家》記者走訪了十幾家代表性企業(yè)。我們看到,當投行大批裁員,銀行賣不動理財產品的時候,典當、擔保卻異?;鸨籏TV 夜總會里冷冷清清,1 元錢的在線影院的流量卻比溫度計上的水銀柱升得還快;百貨商場銷售下滑,廉價超市、平價藥房卻人流不息;高檔公寓打出“跳樓價”,“民工村”里則有成百上千的人等著交錢入住。
什么是低谷時期的生意經?
首先,幫老百姓精打細算的才是王道。比如王填的步步高超市、謝子龍的老百姓大藥房,甚至能在價格血拼中打敗國際競爭對手。
替人排憂解難,擺平問題的行業(yè),正在蒸蒸日上。你急需現金嗎?去典當行試試看吧。你郁悶、焦躁不安嗎,提前預約吧,心理診所已經排隊就診了。
幫政府建設和諧社會,替企業(yè)減輕負擔的,就像蔡烈峰的“力邦村”,會越做越大。
助人提高生存技能的有了用武之地。工作不好找, 生意不好做,不如充充電。高端的EMBA,低端的達內IT 培訓,加價也能場場爆滿。
經濟再不好,廉價娛樂不能少。以前是大把花錢找樂子,現在是在線看電影,上網吧打網游。你看馬化騰是不是在說網游的春天到了。
不打廣告也能做成生意,這是敦煌網的本事。阿里巴巴仍是一個信息展示平臺,所以不得不降低會員費來吸引人。
最后,還有與政府做生意的。國家4 萬億的刺激經濟方案剛一出臺,地方政府都在上報項目。一位做橋梁模板生意的老總朋友就樂開了花,可他不肯接受采訪——怕同行嫉妒唄。
道理雖然如此,輸贏還得看各人修為。采訪中我們發(fā)現,這些日子過得紅火的企業(yè),之所以能夠逆市成長,除了他們所在的行業(yè)具有抗周期優(yōu)勢外,創(chuàng)業(yè)者本人對大環(huán)境的判斷、對商業(yè)模式的把握、儲備現金的能力和危機意識都十分出色。
你有發(fā)“蕭條財”的本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