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野河邊,只要看到水仙清麗的身姿,人們就會知道春天的腳步近了。
水仙花為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球根類草本植物,鱗莖如蒜,所以六朝時稱之為“雅蒜”,而到了宋代則稱其“天蔥”。再之后,人們又給她取了不少美妙的名字,比如凌波仙子、金盞、銀臺、儷蘭、雅客、玉霄、玉芽,等等。南朝梁陶弘景《水仙賦》有“迎九玄于金闕,謁三素玉清”之句,稱其“玉清”。曹植《洛神賦》有“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比喻,稱之為“凌波仙子”。楊萬里云:世以水仙為金盞銀臺。蓋單葉者,其中真有一酒盞,深黃而金色。宋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云:春初一莖……宛如盞樣,故有金盞銀臺之名,亦作“金杯銀臺”。宋吳文英《燕歸梁·書水仙扇》詞云:“白玉搔頭墜髻松,和春帶出芳。為分弱水洗塵紅,低回金叵羅,約略玉玲瓏。”這里指的是千葉水仙,稱之為“玉玲瓏”。
關(guān)于水仙花,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和傳說。
有一個流傳比較廣泛的傳說,水仙花是堯帝女兒娥皇、女英的化身。她們二人同嫁給舜,姐姐為后,妹妹為妃,三人感情非常好。舜在南巡時崩駕,娥皇與女英殉情于湘江。上天憐憫二人的至情至愛,便將她們的魂魄化為江邊水仙。從此,兩人成為臘月水仙的花神。
而福建與上海則另有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一艘滿載水仙的漳州帆船沿海岸線北上,途徑長江口時遇到暗沙,不幸翻船。幾年后崇明東沙露出水面,蕩灘上長滿美麗的水仙,花蕊鵝黃,香飄四野。據(jù)說漳州水仙船沉沒的地方就在今天崇明中興鎮(zhèn)七一帶。
然而,另外一則傳說卻說:很久以前,神州東南大地荒無人煙,玉帝遣百花仙子向人間播撒花種。仙子腳踩祥云,逶迤而行,到長江口時向下一望,只見崇明島四面環(huán)水,田園蔥綠,男耕女織,老少和諧。仙子駐足凝望,忘記趕路。事有湊巧,因祭灶糖果被小孩偷吃,灶君十分窩火,趕往天庭稟報,匆忙之中撞翻仙子的花籃,幾顆水仙飄落島上。百花仙子害怕玉帝責(zé)怪,慌忙駕云飛往閩越,將剩余水仙撒在漳州。由于水土不同,崇明水仙花小而典雅,漳州水仙花大而色艷。
隆冬,百花凋零之時水仙卻花鮮色艷,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武則天當(dāng)政,牡丹為討其歡心,令百花在武則天六十大壽那天一齊放開。水仙姑娘生性正直,拒絕開花。牡丹花王惱羞成怒,將水仙放逐崇明沙洲,永不準(zhǔn)春夏秋開花。水仙不屈服,每當(dāng)天寒地凍便綻出幽香小花,既秀美又純潔。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宋代水仙花就已受到人們的注意和喜愛。《漳州府志》載:鄭和下西洋,漳州水仙花當(dāng)名花而遠(yuǎn)運。
由于水仙花只憑一勺清水、幾粒石子便可生根、發(fā)芽、開花,所以歷代文人墨客紛紛題詩作畫,出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美的歌頌水仙的詩篇。黃庭堅在《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一詩中云: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坐對真誠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而劉克莊詩則云:歲華搖落物蕭然,一種清風(fēng)絕可憐。不許淤泥侵皓素,全憑風(fēng)露發(fā)幽妍。騷魂酒落沈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卻笑涪翁太脂粉,誤將高雅匹嬋娟。王冕在《題凝雪水仙圖》一詩中云:出門大江橫,銀濤數(shù)千頃。仙子御輕飆,環(huán)佩搖虛影。中宵月無光,天地冰壺凈。輕盈何所之?飛夢西湖冷。而楊萬里卻云:生來弱體不禁風(fēng),匹似頻花較小豐。腦子釀熏眾香國,江妃寒損水晶宮。銀臺金盞何談俗,礬弟梅兄未品公。寄語金華老仙伯,凌波仙子更凌空。
水仙花原產(chǎn)我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其鱗莖肥大,卵形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其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二列狹長帶狀?;ㄇo由葉片中抽出,花葶中空,扁筒狀。通常每葶有花數(shù)朵,多者可達(dá)10余朵,組成傘房花序。
水仙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南沿海溫暖濕潤地區(qū),福建漳州、廈門及上海崇明島最為有名。
中國水仙主要有兩個品系:一是單瓣型?;▎伟?,白色,花被6裂,中心有一金黃色環(huán)狀副冠,故稱“金盞銀臺”亦名“酒杯水仙”。如果副冠呈白色,花多,葉梢細(xì)者,則稱“銀盞玉臺”。另一是重瓣型。花重瓣,白色,花被12裂,卷成一簇,稱為“百葉水仙”或“玉玲瓏”。花形不如單瓣的美,香氣也較差,是水仙的變種。
水仙花語一般有兩說:一是“純潔”。二是“吉祥”。水仙花在過年時象征思念,表示團(tuán)圓。在民間贈送水仙表示贊美你心好、有好運,祝賀你吉祥如意。
水仙全草都可入藥。《本草綱目》言,水仙花能“作香澤,涂身理發(fā),去風(fēng)氣。又療婦人五心發(fā)熱?!鼻宕w學(xué)敏《本草綱目拾遺》也認(rèn)為,水仙花性寒,味苦微辛,能理氣祛風(fēng),療心慌,治燥熱,澤肌膚,潤毛發(fā)??谠餆┛?,可用水仙花三朵泡茶飲;五心煩熱、嘈雜不寧者,水仙花配荷葉、芍藥等分、為末服,也有效驗。水仙花朵含芳香油、丁香油酚、桂皮酚等,提煉可制高級香精;水仙花萃取物配制的天然化妝品,還有除皺益顏之功效。
水仙的鱗莖味苦、微辛,性寒而滑,有微毒?!侗静菥V目》言:主治“癰腫及魚骨鯁”。水仙含多種生物堿,《中藥大辭典》載:水仙生物堿有抗癌和抗病毒活性,代替伊米丁治療阿米巴痢疾有療效。將鱗莖除去枯皮,與等量米飯搗如泥,可外敷治乳癰、瘡毒和癰腫等;水仙全草搗爛外敷,治蜈蚣、毒蛇咬傷有效;用水仙的干鱗球、鴨膽子等量,去皮同研,置于雞眼內(nèi)用膠布固定,換藥兩三次即可見效?!侗静莸ば隆费?,本品“性寒,味甘苦,有毒。入心、肺二經(jīng)”。還有一些典籍記載,水仙花有祛風(fēng)除熱、活血調(diào)經(jīng)之功能,主治婦女子宮病、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病癥;水仙根治癰腫瘡毒、蟲咬、魚骨埂,排熱消腫,祛風(fēng)癖等。
現(xiàn)代研究顯示,水仙花含揮發(fā)油0.2%~0.45%,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苯甲醛、芐醇、桂皮醇。日本產(chǎn)水仙花含揮發(fā)油0.011%,其中成分為芳樟醇25%,乙酸苯酯24.8%,芐醇8%等。水仙根含偽石蒜堿、石蒜堿、多花水仙堿、漳州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水仙生物堿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同屬植物白水仙鱗莖中含白水仙胺、石蒜堿、多花水仙堿、雪花蓮胺堿、石蒜胺堿及偽石蒜堿。其藥理作用有:對子宮的收縮作用;抗腫瘤作用;抗病毒作用,但有一定的毒性。
藥用花于早春盛開時采擷,鮮用或陰干備用。水仙根于春秋兩季采擷為佳,將根頭挖起,截取苗莖、須根,洗凈泥沙,用開水潦后曬干,或縱切成片曬干備用。
《衛(wèi)生易簡方》《嶺南采藥錄》《妙藥奇方》《本草再新》等典籍對水仙花的應(yīng)用與處方進(jìn)行了比較細(xì)致的記述,歸納起來有:①治婦人五心發(fā)熱。水仙花、干荷葉、赤芍藥各等份,為末,每湯服二錢。②治乳癰及一切腫毒。水仙根頭搗爛敷患處。③耳前耳后腫、頰腫。取水仙根頭搗敷或搗汁涂抹。④治一切毒蟲咬傷。水仙根莖搗爛絞汁涂抹。⑤治牙痛。水仙根球搗如泥,鋪在布上或紙上,貼敷患側(cè)面頰。⑥治乳腺炎。取水仙球根搗爛,敷滿乳房(乳頭除外)。每日換敷2~3次。⑦治乳瘡、背瘡、大腿膿瘡、對口瘡。不管已潰或未潰,水仙花花蕾和紅糖各等量,調(diào)和成黏糊狀膏藥,厚敷患處。
(編輯/晨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