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緊病慢醫(yī)家”。這話大概有兩種意思:一種是醫(yī)生治病,人命關天,手如握虎,如臨深淵,病不管多么緊急,做醫(yī)生的不能慌亂,要有大將風度,只有認準病,治療才有把握。所謂”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診治疾病果斷堅決,要以謹慎周密為前提。這樣的“慢氣”對于一個醫(yī)生是必要的。而另一種”慢“,則是對患者輕慢,怠慢,缺乏責任心,粗疏大意,馬虎潦草,輕者拖延病人時間,浪費病人錢財,重者使病人失治誤治,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
曾看到過一位老中醫(yī)治療慢性咽炎的處方,上頭有一味”金釵“。乖乖,患者跑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藥店,不知此藥為何方神圣。后來查找《中藥別名大辭典》原來就是“石斛”這味常用藥!
有的醫(yī)生開處方或書寫病理報告單時筆走龍蛇,飛花大草,一字之誤,豈止是多跑幾趟冤枉路!
有這么一張病理科的報告單,對切檢的乳腺組織標本進行病理檢查,本來是良性導管乳頭狀瘤,卻把最關鍵的“瘤”字誤寫成“癌”字,臨床醫(yī)師按誤寫的病理報告,施行乳腺癌根治術,把整個乳房切掉了,而這位女患者才20多歲。
有一位名老中醫(yī),接診一位年輕農民,患者收割莊稼時不慎損傷眼睛,診斷為蓄膿性角膜潰瘍。老先生開了自制眼珠灌膿方,其中有生大黃一味 15克,不料給他抄方的徒弟錯寫成150克,老先生眼神不大好使,瀏覽了一下處方,就簽上了自己的大名。取藥時,藥房的司藥接過處方一看“大黃150克”,便問:\"這個方子是人吃還是牛吃?“患者一聽火冒三丈,氣就不打一處來:”你說的是人話嗎?我是人,不是牛,是死是活不用你管?!彼舅幰豢春筮吺敲现嗅t(yī)簽的字,也就照方把藥給配了。幾天后,老中醫(yī)才知道了事情原委,這下可把他給嚇壞了。就在六神無主的當兒,患者又來復診了,說是疾患大大好轉,想再服幾劑藥,鞏固一下療效。
大黃號稱“將軍”,以示瀉下之猛,而它的劑量誤重10倍,如何了得!原來這位農民十分珍惜藥物,煎藥時多添了水,煮藥時間也大大延長,這樣,使大黃瀉下之功大減而別的功效則發(fā)揮了作用,加上患者年輕體壯熱盛,竟使這誤抄之方發(fā)揮了奇功。奇則奇矣,不也險乎?
(編輯/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