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成藥的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應用范圍很廣,其中不少品種已為大眾熟知習用。
因此,中成藥除供醫(yī)生臨床應用外,在一些病情輕微的患者或慢性病緩解階段,以及想依靠藥物進補的人,都有自行購用中成藥的習慣,尤其是一些有性功能障礙方面疾病的男性,更是諱疾忌醫(yī),會自己到藥店買一些中成藥。不少人雖然也了解一些中成藥的常識,但由于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學習,所以,在購買中成藥時應注意不可盲目購用。
在選用中成藥時,對藥品包裝上有關的文字說明,要認真閱讀和分析,不能只看藥名,必須進一步了解該藥的使用范圍是指何種病型。如金鹿丸、人參鹿茸丸、參茸衛(wèi)生丸、三方的組成,功效基本上相同,都可以治療夢遺滑精。但是三方比較:金鹿丸補益氣血、培土固本作用較強;人參鹿茸丸補腎壯陽、固精作用較強;而參茸衛(wèi)生丸則益血、補肝腎、壯筋骨作用較強。再如金鹿丸和海馬補腎丸都可治療夢遺滑精,而金鹿丸是補陽填精,海馬補腎丸則是滋養(yǎng)補腎,二者的功效就不盡相同,因此要對癥下藥,才能收到好的治療效果。
中成藥的說明,主要在于“功效”、“適應證”二項。這兩項是互相呼應,密切相關的。“功效”是指該藥主要的作用,“適應證”是指治療的病名或病的主要癥狀。這兩項是圍繞疾病的病型來加以說明的。有人只注意適應證,看能治什么病。而傳統(tǒng)的中藥在這項中往往分列數(shù)條癥狀,常為四字一句??催@些容易使人產(chǎn)生疑惑,究竟具備所述的全部癥狀才適用呢?還是只有其中一條就可以用呢?中醫(yī)專家認為,在大多數(shù)場合,雖然不必諸證具備,一般應符合幾項主要癥狀或分別所列癥狀的主次再進行選擇。
由于中成藥品種繁多,因此藥名頗多近似而易混淆。如人參歸牌丸與人參健康丸、左歸丸與右歸丸雖一字之差,卻往往大相徑庭。左歸丸是“育陰以涵陽”,側重于填精補血;右歸丸則側重于溫腎壯陽。此外,更有一藥數(shù)名,一名數(shù)藥者,皆應加以注意。
除上述幾點應注意外,掌握中成藥的服用方法也是充分發(fā)揮中成藥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些藥在服用方法上有特殊要求,就必須遵守,才能確保療效。如有些藥在服用后需忌口,(忌食某些食物)、忌房事,那么在服藥期間不能吃這些食物、忌行房事。類似這種具體要求還有很多,這里不再贅述。
中成藥大多數(shù)注明每日2次,少數(shù)每日1次,劑量每次1丸,有的則為2丸,在服藥時應遵守劑量規(guī)定,或遵醫(yī)囑服用,不能籠統(tǒng)的認為中藥無毒,多多益善,而自行盲目增加用量,以求速效,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編輯/王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