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關(guān)于中國產(chǎn)品質(zhì)量方面的報道很多。一位在紐約的中國朋友說:“我覺得很沒面子。為什么偏偏是中國企業(yè),人家會怎么看我們?”朋友的想法其實很有代表性。我們常常很在意外國人怎么看我們——他們說我們好時,我們覺得面子十足;他們說我們不好時,我們不是覺得丟了面子,就是覺得他們有偏見,變得怒氣沖天。
于是,聰明人很快能看出提問者眼睛里的期待,于是揀好聽的說;不聰明的大膽敢人出不中聽的話,常會被冠以“敵視中國”或“不了解中國”的帽子。在山東青島辦英文學(xué)校的美國人凱爾·考德威爾,說他已學(xué)會了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并說:“我必須非常小心,因為我要在中國做生意。”
在北京地鐵上,一位北京大媽看到一位老年乞丐走到一位外國人的面前,氣得破口大罵:“你怎么能跟外國人要飯,你這不是丟中國人的臉嗎?”紐約地鐵也經(jīng)常有人走來走去要錢,可富裕的美國人從沒有覺得這些乞丐就丟了美國人的臉。
[素材點撥]
毋庸置疑,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可為什么有些人愿意像鴕鳥一樣把頭扎進沙子里,寧愿什么都不知道?為什么他們把面子看得比自己同胞(也可能是自己)的溫飽和性命更重要?
[適用主題]
面子、良言、承認自己的不足、生命的價值……
(薛海潮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