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電影票,只有一指來寬,很不起眼。平時我們看完電影,往往隨手把它扔了。可申城就有這樣一個人,居然會把電影票一張一張地搜集起來。這15年來,他收藏的上海各影劇場的電影票已達3000多張,并以影院種類、場次、座位類型以及消失的影劇場等方面分門別類,整理成幾大本厚厚的電影票收藏冊。他就是上海一船廠技術(shù)質(zhì)量部干部宋幼敏。
宋幼敏,是個年過半百的不善言辭的樸實漢子,自幼就喜歡看電影,是一位鐵桿影迷。在崇明農(nóng)場工作時,只要聽到哪里在放電影,哪怕路再遠,時間再晚,他都會趕去看?;厥袇^(qū)休假的大部分時間,他也是在電影院里度過的。連迎高考的短暫復(fù)習(xí)時間,他還擠出那么寶貴的時間去看幾場電影。而到外地出差或旅游,他也要去尋覓或光顧當(dāng)?shù)氐碾娪霸骸?/p>
數(shù)十年來,他癡迷電影的情結(jié)依然,對此,宋幼敏坦然地說:“我對生活別無奢求,但我的生命之中卻不能離開電影!”
1990年,宋幼敏注意到上海越來越多的電影院正在消失,并聽說電影院的形式和內(nèi)容將會改變。消失的才會顯得彌足珍貴,珍貴的才會有收藏價值,從此他就留意起這一張張小小的電影票。殊不料自此便一發(fā)不可收。為了能夠覓得一張張完整的電影票,他泡市場、托朋友,更多的是上電影院去買票,但卻不進去看,為的就是要保留這一張完整無損的電影票。
宋幼敏收藏電影票的認真精神,感動了許多家電影院的經(jīng)理,他們破例對他買的票不剪票,從而使他既能看到電影又能保留一張完整的電影票。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組委會獲悉他的情況后,特地寄來一套蓋有電影節(jié)工作票印鑒的電影票,這使他驚喜萬分。
打開宋幼敏幾本厚厚的收藏冊,走進他的電影票收藏天地,可謂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想不到這電影票里還有這么多“花頭”。人們可從中了解到申城曾經(jīng)有過球幕、巨幕、四維動感、360度全幕、水簾幕、立體、新聞科技及藝術(shù)等各種各樣的電影院,以及上海過去最大的電影院——“大光明”、最小的電影院——“中蘇友好”、最長的電影院——“國際”(有54排)。上海唯一的露天電影場——“光陸”和唯一的從經(jīng)理到職工全是婦女的電影院——“紅星”。再看看電影院里座位的花樣還真是名目繁多:有0排0座、雙人座、三人座(全家福座)、鴛鴦座和貴賓座。而電影院的場次也分早早場、早場、中午場、下午1-4場,還有日場、夜加場、通宵場。在20世紀(jì)80年代電影文化復(fù)蘇時期,許多電影院就像現(xiàn)在的超市便利店那樣,24小時營業(yè),不間斷地放電影,全年無休。一般的電影觀眾拿到電影票后,只會注意其電影票的日期、座位及時間,而不會去注意其電影票的樣式及上面蓋有的印章。而看宋幼敏收藏冊中的電影票樣式里,我們了解到1991年以前電影票上并不印有圖章,在這之后就先后加印上海電影廠、上海廣播電影電視局、上海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的印章,從中反映了上海電影體制管理上的變化。
上世紀(jì)80年代末期以來,上海“大上?!薄ⅰ皽狻?、“新華”、“長城”等近百家影劇場已經(jīng)消失或歇業(yè),然而新建了“永樂宮”、“上海影城”、“上海商城”等50余家新型多廳豪華級電影院。申城電影放映業(yè)的這一變遷也在宋幼敏的電影票收藏冊中充分地反映出來。他認為,這一張張小小電影票確實能真實地記錄和折射出上海電影放映業(yè)的發(fā)展與變化。因而,他絕不為收藏而收藏,而是以搜集電影票為基點,輻射到搜集、整理上海近300家影劇場的建筑、設(shè)施和經(jīng)營狀況,以及歷年來的電影院排片表以及現(xiàn)時的各電影院院線表,并實地尋找已經(jīng)逝去的影劇場的遺址……他走遍了上?,F(xiàn)存的各家電影院以及市、區(qū)圖書館、檔案館,了解和查閱了有關(guān)電影放映業(yè)的情況和上海電影志及各區(qū)志等大量文獻資料;他還以所收藏的電影票為依據(jù),糾正有關(guān)史料記載上的一些謬誤,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以曾煥堂等民族資本家自上世紀(jì)20年代率先投資電影放映業(yè)的大量珍貴資料……
誠然,要全面、深入地整理、研究申城電影院的變遷史,對一個業(yè)余愛好者來說,難度還是不小的。然而,宋幼敏還是有信心把這項至今還很少有人問津的研究不間斷地搞下去,并取得豐碩的成果。
(責(zé)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