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老人修家譜被圖書館收藏
2004年底,浙江省南潯區(qū)62歲的周正泉動了“尋根”之念,他開始在網上尋覓自己的“根”。第二年春節(jié),他得知杭州浙江圖書館館藏《山陰前梅周氏宗譜》,全宗34卷,但是根據國家保護古籍圖書的規(guī)定,禁止拍攝、復印。于是每個周六,周正泉都風雨無阻趕到浙江圖書館去手工抄錄,一天時間他能抄近萬字,回家后再慢慢整理并輸入電腦。古代家譜不僅都是繁體字,而且沒有標點符號,因此他剛開始整理時速度很慢。2006年退休后,周正泉干脆在浙江圖書館附近住了下來,每天抄錄。浙江圖書館古籍部的工作人員還把修家譜的專業(yè)知識和程序一一傳授給周正泉。歷時3年,周正泉編撰完成了7冊共60余萬字的《湖州練市周氏支譜·附錄山陰前梅周氏宗譜》,近日這部家譜分別被浙江、湖州、紹興、蕭山四家圖書館收藏。
(摘自《湖州日報》)
57歲老漢成“活萬年歷”
遼寧省遼陽市57歲的王云寬有個絕活,從公元1500年至5000年,任意一天是星期幾、陰歷哪月哪日,隨便哪年二十四節(jié)氣在哪一天,心算十幾秒便可脫口而出。據老王講,他只讀過6年書,十多年前,他偶然讀到一本《萬年歷譜》,書中對陰陽歷、星期、節(jié)氣等的記載吸引了他,打那開始,老王就迷上了歷法,每天一有空就悶在屋里琢磨。5年后,他終于總結出了自己的運算公式,練就絕活,并打算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摘自《沈陽晚報》)
老木匠自制1比1車模
北京通州區(qū)有著30年木工經驗的老木匠安永慶今年52歲,是一名汽車發(fā)燒友,他用木頭制作了一輛1比1比例的汽車模型。這車模讓安永慶花費了近一萬元,汽車框架用了將近3立方米椴木,輪胎是真輪胎,車身還貼著飛機上使用的“波音軟片”。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內大汽車廠商到安永慶的家里看過這輛“汽車”。 (摘自《北京晚報》)
吃多降壓藥昏迷 老伴急智解救
家住長春市的陳大爺在服用了2片降壓藥后,又把4片降壓藥當作消炎藥吃了。幾分鐘后,陳大爺面色蒼白,呼吸困難,暈倒在客廳里,老伴看到桌上的藥瓶,發(fā)現他吃錯了藥。情急之下,抓起孫子留下的大半瓶碳酸飲料給他灌了下去,被飲料里的氣體一刺激,陳大爺嘔吐起來,老伴又馬上撥打了急救電話,送入醫(yī)院,才化險為夷。
(摘自《東亞經貿新聞》)
兄弟倆照顧瘋姐姐終身不娶
61歲的張建平是天津市外貿部門的翻譯,他的哥哥65歲的張煥璞則是一名工程師,他們40年如一日照顧瘋癲姐姐和癱瘓在床的母親,兄弟倆都放棄了愛情和機遇。姐姐張煥瑛19歲時患上精神病,遇到生人就變得狂躁不安。他們的父親早逝,母親癱瘓在床,其他兄弟姐妹在外地工作,于是照顧母親和姐姐成了兩兄弟的主要事情。當年,哥哥張煥璞談婚論嫁時有個苛刻的條件,那就是必須帶上瘋姐姐和癱瘓的母親一起生活,這把看上他的姑娘都“嚇”跑了。而弟弟也不愿讓哥哥獨自照顧姐姐和這個家。兩兄弟退休后,每天的生活就是輪流陪著姐姐說話,哄著她玩。要不是張煥瑛患癌癥就醫(yī),人們還不知道這個感人的故事。(摘自《天津日報》)
百歲老人勇抗腫瘤 感動醫(yī)生
樂老太今年已102歲,平時身體硬朗、思維清晰、性格開朗。去年她發(fā)現左側臉頰長了腫塊,經診斷為皮膚鱗癌,先后接受了兩次手術,但均未取得理想效果,術后不久腫塊復發(fā),但家屬與老人都不愿就此放棄,便來到上海腫瘤醫(yī)院放射治療科,經過放療,病情好轉。負責接診的醫(yī)生說,如此高齡的老人仍能積極接受腫瘤治療的例子實屬罕見,患者與家屬不愿放棄、尊重生命的精神令人感動。
(摘自《上海家庭報》)
農婦網上發(fā)帖子 找到失散27年姐姐
河南省博愛縣68歲的許萍芝在1981年與居住在湖南的姐姐失去聯系。今年2月,許萍芝獲悉湖南遭遇雪災,她更加牽掛姐姐。其兒子鄭先生便于2月8日深夜,寫了一篇題為《27年未見的親人,您可好嗎》的文章,發(fā)到了互聯網,尋找大姨。兩天后,許萍芝的姐姐便聯系上了鄭先生。許萍芝和85歲的大姐許秀芝通過視頻見面聊天。
(摘自《東方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