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區(qū),每天晚飯后,有戶人家就會傳出歡聲笑語,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別以為這是時尚人士在開派對,她的主人是退休教師、老黨員王而山。因為她和街坊四鄰相處非常融洽,大家都愿意到她家來串門。她常常在家里組織歌會,邀請朋友們來唱歌,時不時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去跳舞、旅游。大家唧唧喳喳像一群天真的孩子。退休后,老年人難免寂寞,有事總想與人訴說。王而山就是他們的忠實聽眾,而且她從來不把聽來的隱私傳播出去,連自己的老伴也不說。所以大家有心里話都愛跟她講。長此以往,大家都把王而山當家人,外出時候要打電話給她,回家來第一個看望的人就是她。
住在王而山樓下的張科長,老伴中風偏癱離不開人照顧。可是張科長又不愿意雇保姆。王而山知道以后,就主動承擔了照顧張科長老伴的任務,每天送飯,隔兩個小時就到他家去看看。樓上許老師家里有個小孫子剛上學,需要接送。徐老師就把接送孫子的事情拜托給王而山。王而山不但管孩子接送,還照管孩子吃飯,輔導孩子功課。
上面說的都是些小事,也許為自己的朋友、親人做這些事情并不難,但是為那些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的人服務,就不容易了。張科長退休前曾得罪了一些人,他有了困難,很多老同事不愿意幫忙,和他素無來往的王而山卻伸出援手。許老師以前在工作上曾給不少同事吃苦頭,沒有多少人愿意跟他來往,反而是王而山不計前嫌,主動上門。王而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去的事情再去計較沒有意義。這些東西和美好的人際關系帶來的幸福感相比又算得了什么。王而山總是主動熱情地去幫助鄰居,一次兩次,長期堅持,鄰居們都被她的愛心和寬容所感動。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