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居延E·P·T59·582漢簡看漢代涇陽縣、烏氏縣、月氏道城址

        2008-01-01 00:00:00張多勇
        敦煌研究 2008年2期

        內(nèi)容摘要:漢代涇陽縣、烏氏縣、月氏道城址的確定為涇河中上游漢代其他城址的進(jìn)一步確定提供了地理坐標(biāo),對于研究漢代城鎮(zhèn)的布局以及絲綢之路的走向大有裨益。文章通過歷史文獻(xiàn)研究、查閱考古資料、利用居延漢簡做出判斷,帶著問題通過野外實(shí)地踏勘,確定了以上三個(gè)城址。

        關(guān)鍵詞:涇陽縣;烏氏縣;月氏道;城址

        中圖分類號:K8775,K928.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08)02-0065-06

        一 涇陽漢縣城址

        涇陽,戰(zhàn)國秦縣?!妒酚洝肪?《秦本紀(jì)》載,秦昭襄王六年(前310)“涇陽君質(zhì)于齊”。涇陽君,秦昭王同母弟。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涇陽君封宛”。涇陽君,《索引》曰:“名市?!薄墩x》曰:“涇陽君,秦王弟,名悝。涇陽,雍州縣也?!币蛭簢厶K代(歸于齊),“齊使人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地封涇陽君”,以向魏施加壓力,涇陽君一度成為外交的籌碼。

        《漢書·地理志》:“涇陽,開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東南至陽陵人渭,過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師古曰:開音苦見反(kan),又音牽(qian),此山在今靈州東南,土俗語訛謂之汧屯山?!薄对涂たh圖志》原州平高縣:“笄頭山,一名崆峒山,在縣西一百里,即黃帝謁廣成子學(xué)道之處。《史記》曰:黃帝東至于海,西至崆峒,登笄頭是也。……《莊子》云:廣成子學(xué)道崆峒之山?!斌穷^山在涇陽西,則說明涇陽縣在崆峒山東。綜合研究古籍可知,開頭山,應(yīng)泛指今六盤山,涇水所出,意即在涇河河谷。又曰:“《淮南子》云:笄頭山,一名薄落山。故涇水,亦日薄落水,又南流經(jīng)都盧山山路之中,常如彈箏之聲,故行旅因謂之彈箏峽?!斌穷^山,一名薄落山。皆指今六盤山及其余脈。故涇水,亦日薄落水。彈箏峽,即今寧夏涇源縣窯店之西的三關(guān)口。這樣就有了一個(gè)大概的方位,涇陽縣治所應(yīng)在彈箏峽附近的涇河河谷。

        筆者于2005年12月20—22日,對安國鎮(zhèn)周圍一帶的古城址進(jìn)行了實(shí)地踏勘。安國鎮(zhèn)坐落在涇河支流頡河的南岸,西距平?jīng)鍪袇^(qū)18km,在一級和二級階地上都有古城遺址,一二級階地落差100m,在這里發(fā)現(xiàn)古城址、古遺址七處(圖1)。其中油坊莊上下層共有兩個(gè)遺址,地理坐標(biāo):N35°39'20.1\",E106°30'32.9\",海拔高度1600m。位于涇河(頡河)北岸1km的油坊莊,遺址被去新集的公路切開,剖面清晰,上層為布紋瓦片為主的魏晉遺址,厚0.5-1m。因魏晉遺址靠北,我們稱其為北遺址,地層面積300×320m2。油坊莊北遺址,遺址下層為繩紋瓦片、繩紋陶片為主的漢代遺址,文化層厚2—3m,建筑殘件密集,漢代地層?xùn)|西300m,南北180—200m,明顯有被河流沖刷殘破的痕跡,原遺址南北長度一定大于此數(shù)。據(jù)當(dāng)?shù)厝罕娀貞洠鲜兰o(jì)60年代曾出土鏟形銅錢幾麻袋,原平?jīng)鍪胁┪镳^館長劉玉林先生回憶,這里掘出貨幣1000多斤。下層遺址靠東南,我們稱其為南遺址,應(yīng)為漢代涇陽縣城。上層應(yīng)為十六國后趙的隴東郡治,北魏屬隴東郡,北周廢,地置朝那縣,即北周的朝那縣遺址,隋大業(yè)二年(606)改為平?jīng)隹h,開元五年(717)移于涇水南(即孟城子)。在遺址北有高7m、周30m的冢狀墳塋,有盜洞三個(gè),外有圍墻80×200m,稱為王子墳,系明朝藩王所遺。

        章懷太子注《后漢書》曰:“涇陽,縣名,屬安定,故城在今原州平?jīng)隹h南也?!闭聭烟邮翘瞥跞?,唐初平?jīng)隹h在今崆峒區(qū)安國鎮(zhèn)油坊莊北城遺址,北周、隋唐朝那、平?jīng)隹h遺址少許靠北,漢城遺址靠南,兩者可以互證?!对涂たh圖志》:“平?jīng)隹h,本漢涇陽縣地。今縣西四十里涇陽故城是也?!碧圃退哪?809),置行渭州、渭州于今平?jīng)龅?另考),平?jīng)隹h從安國鎮(zhèn)東移至今平?jīng)??!敖窨h西四十里涇陽故城”正是指安國鎮(zhèn)油坊莊遺址?!陡拭C通志·古跡》平?jīng)龈經(jīng)隹h“涇陽故城在府西四十里”,亦指安國鎮(zhèn)油坊莊遺址。

        東漢時(shí)涇陽發(fā)生了許多戰(zhàn)爭?!逗鬂h書》卷43《隗囂傳》:“赤眉去長安,欲西上隴,囂遣將軍楊廣迎擊破之,又追敗之于烏氏、涇陽間。”隗囂部將楊廣戰(zhàn)敗赤眉,應(yīng)在今平?jīng)鲆粠?。這時(shí)未遇羌亂,涇陽縣尚存。前引《后漢書·段颎傳》載,建寧元年(168)夏段颎第二次攻羌,追羌至靈武谷,“颎遂與相連綴,且斗且引,及于靈武谷,颎乃被甲先登,士卒無敢后者,羌遂大敗,棄兵而走。追之三日三夜,士皆重繭(李賢注曰:繭,足下傷,起形如繭也),既到?jīng)荜枴S嗫芩那湎ど⑷霛h陽山谷間(東漢天水郡改名漢陽郡,在隴山以西)?!睕荜柺嵌物G破羌之地。根據(jù)對隴東地區(qū)古城的全面研究,已知東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因羌亂郡縣內(nèi)遷,漢順帝永建四年(129)內(nèi)遷郡縣遷回。永建六年(131)郡縣二次內(nèi)遷,建寧元年(168)破羌后各郡才遷回原治。這時(shí)涇陽縣已經(jīng)內(nèi)遷省并,不再存在,這里段颎破羌之地,只保留了地名而已。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涇陽縣,秦置,屬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肅平?jīng)鍪形鞅彼氖锇矅?zhèn)油坊莊?!逼湔f正確。祝世林、李茂亦認(rèn)為這里是漢涇陽縣遺址,只是未能區(qū)分油坊莊有上下兩層文化層、南北兩座古城遺址。

        涇陽縣地望的確定,為我們尋找烏氏縣和月氏道提供了依據(jù)。

        二 烏氏縣城址及其變遷

        烏氏,《史記》索隱曰:烏音于然反(yan),氏音支(zhi)。

        《史記·匈奴列傳》:“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于秦。故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翟(豸原)之戎;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長,往往(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睘跏?,春秋時(shí)戎族,秦穆公(前659-前621)時(shí)尚存。烏氏條下注曰:“周之故地,后入戎,秦惠王取之置烏氏縣也。”春秋末期秦惠王(前500-前491)取之,置烏氏縣,烏氏縣當(dāng)為隴東地區(qū)最古老的縣。

        《史記·酈商傳》載,酈商“破雍將軍烏氏”?!稘h書·酈商傳》:“沛公為漢王,賜商爵信成君,以將軍為隴西都尉,別定北地郡,破章邯?jiǎng)e將于烏氏、枸邑、泥陽。”由此看出烏氏縣秦時(shí)繼續(xù)沿用。《史記·貨殖列傳》載,烏氏縣有從事牧業(yè)者名倮(le),“烏氏倮畜牧,及眾斥賣,求奇繒物,間獻(xiàn)遺戎王。戎王什倍其償,與之畜,畜至用谷量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時(shí)與列臣朝請”。烏氏倮在農(nóng)牧交界地帶,做邊貿(mào)生意,用山谷量馬牛,富比王侯。

        關(guān)于烏氏縣的地望古籍中有多種說法,至今未有定論。

        ①《漢書·地理志》:“烏氏,烏水出西,北人河。都盧山在西。莽曰烏亭。”都盧山即六盤山,烏水出西,北入河,其地理位置當(dāng)在今寧夏清水河流域。但這里沒有遺址,而且清水河流域?yàn)楦咂娇h所在?;蚩梢岳斫鉃?,烏水未流經(jīng)縣城,與都盧山都在縣的西部,這樣烏氏縣的西部轄境包括今天的固原南部地區(qū),倒可以講得通。如此,則推論烏氏縣治所在今平?jīng)鲆粠??!逗鬂h書·郡國志》:“烏枝,有瓦亭山,薄落谷?!崩钯t注曰:“牛邯軍處,本傳有龍池山,地道記曰烏水出?!眱蓾h瓦亭,據(jù)許成研究在今寧夏西吉縣將臺(tái)堡鄉(xiāng)政府南1km,稱西瓦亭。前已論及《漢書·地理志》沒有西漢瓦亭屬于烏氏縣的記載,正是由于東漢時(shí)期涇陽縣廢,朝那縣遷徙,烏氏縣所轄范圍才包括了原涇陽縣、朝那縣地,烏氏縣才有了瓦亭。這樣,上述推論還可以成立。《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烏支縣,即烏氏縣,戰(zhàn)國秦置,在今寧夏固原縣東南?!本褪腔趯ι鲜鰡栴}的考慮提出固原縣東南的說法。

        ②認(rèn)為烏氏縣在涇州(今涇川縣)東。《史記正義》對漢代烏氏縣的注解是:“縣在涇州安定縣東四十里?!庇盅裕骸袄ǖ刂驹疲簽跏瞎食牵跊苤莅捕h東三十里。”兩說不相符,但都認(rèn)為在涇州安定縣東。章懷太子注《后漢書》亦曰:“烏氏,縣名,屬安定郡。故城在今涇州安定縣東也?!薄短藉居钣洝りP(guān)西道》“涇州保定縣”:“烏氏故城,即烏亭也,廢城在今縣東焉?!鄙显茮苤?、保定縣治所相同,都在今涇川水泉寺。烏氏縣當(dāng)在其東。清代楊守敬《漢書地理志補(bǔ)?!吩疲骸皼苤輺|十里有湫池,又北二十里有烏氏城,疑此乃后魏時(shí)徙置,非漢時(shí)故治也。”一語道破,涇州東之烏氏縣為北魏之烏氏縣。

        ③《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曰:“漢烏氏縣,屬安定郡,故城在彈箏峽東?!薄陡拭C通志·古跡》平?jīng)龈骸盀跏蠌U縣,在府西北……晉魏時(shí)徙治涇州界,故縣廢。”提出了烏氏縣在平?jīng)龈鞅钡男碌赝?/p>

        筆者檢索《居延新簡》,破城子E·P·T59·582號簡,為一簡兩欄,其文曰:

        長安至茂陵七十里

        茂陵至茯置卅五里

        茯置至好止七十五里

        好止至義置七十五里

        ……

        月氏至烏氏五十里

        烏氏至涇陽五十里

        涇陽至平林置六十里

        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

        ……

        媼圍至居延置九十里

        居延置至(鳥葉)里九十里

        (鳥葉)里至(彳胥)次九十里

        (彳胥)次至小張掖六十里

        刪丹至日勒八十里

        日勒至鈞耆置五十里

        鈞耆置至屋蘭五十里

        屋蘭至墾池五十里

        這是一個(gè)里程簡,其第二欄已被業(yè)師李并成先生應(yīng)用,很好地解決了媼圍至小張掖、日勒交通干道的漢代城鎮(zhèn)的分布問題,并證實(shí)該簡所記道里與今天實(shí)際距離相合。其走向是自東向西。郝樹聲將此簡與敦煌懸泉里程簡對比,對河西走廊漢代縣城提出自己的看法。E·P·T59·582號漢簡,為我們解決安定郡的城鎮(zhèn)道里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1、漢晉烏氏縣城

        高平縣在今固原縣向無爭論,依前所考,漢涇陽縣的治所在崆峒區(qū)安國鎮(zhèn)油坊莊遺址。筆者曾在這一帶騎摩托車往返四次考察,發(fā)現(xiàn)從漢涇陽(今油坊莊)至高平(今固原)只有兩條道路可通:一是沿今天平?jīng)鲋凉淘墓吠緩綇椆~峽(今三關(guān)口)、瓦亭(宋瓦亭,稱西瓦亭)、青石嘴、開城梁、開城至固原,我們今稱其為“瓦亭道”。另一條路是沿安國鎮(zhèn)河北的火龍溝北上,至洪河河谷的彭陽縣新集鄉(xiāng),再翻越姚家原至古城鎮(zhèn)(漢朝那縣治所),再沿茹河河谷至青石嘴、開城梁、開城至固原,我們稱其為“涇陽一朝那道”。今從古城鎮(zhèn)至固原雖可沿任山河而行,但古時(shí)此道不通。兩條道路的里程相近,皆為70km。E·P·T59·582漢簡所載:“涇陽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則涇陽至高平應(yīng)為一百四十里,兩地相距與今里相合。目前發(fā)現(xiàn)秦漢尺近100支,每尺皆在23cm左右,平均23.1cm,若以尺寸計(jì)算,140漢里約合今58.2km,今兩地相距與漢里不合。但考慮到古時(shí)360步為里,現(xiàn)在人300步(500米)為里,雖古今尺寸變化較大,但古今步伐變化不大。筆者據(jù)此以為,用步伐量路,古今里長變化不大,古代里長與今里長應(yīng)該相合。

        E·P·T59·582簡,于涇陽至高平中間未提到朝那,而是中間相隔一個(gè)平林置,可見當(dāng)時(shí)官道并未走“涇陽一朝那道”。筆者在考察“瓦亭道”時(shí),發(fā)現(xiàn)這條道除彈箏峽,地勢險(xiǎn)要,僅寬20m,其余地方并無大山深溝,沿山谷不需太費(fèi)力氣即可通過,而且山谷間比較平直,沿途無需翻山越嶺,這里山體皆由石質(zhì)石灰?guī)r組成,且降水稀少,歷史時(shí)期不會(huì)有太大的地貌變遷,可以說“瓦亭道”是一個(gè)天然的通道,古人不會(huì)舍此而翻山越嶺走“涇陽一朝那道”?!巴咄さ馈笔菦荜柾ǜ咂降睦硐胪ㄍ?。根據(jù)E·P·T59·582漢簡所載涇陽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的里程,筆者推算平林置可能在今大灣一帶。2006年12月21日,筆者前往大灣考察,在今原州區(qū)大灣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的南200m的地方發(fā)現(xiàn)有大量繩紋瓦片堆積,并有漢代建筑殘件,說明漢代曾有人類在此活動(dòng)。根據(jù)沿途對地勢的觀察,以及大灣西北距油坊莊30km,正合漢簡里程,可以確定大灣就是漢代的平林置。祝世林先生認(rèn)為:“從安國鎮(zhèn)河北的火龍溝北上,是瓦亭峽道未開通前平?jīng)霰比ス淘墓诺?。”看來不妥,“瓦亭道”早已通之?/p>

        證明了E·P·T59·582漢簡中從漢涇陽(今油坊莊)至高平(今固原)里程記載的正確,月氏和烏氏亦將有了確切的里程依據(jù)?!霸率现翞跏衔迨?,烏氏至涇陽五十里?!睋?jù)此筆者在今平?jīng)鰱|十里鋪,涇河北岸的杜家溝進(jìn)行觀察,在這里找到了唐宋遺物,又在涇河南岸十里鋪進(jìn)行觀察,在閻吳溝的高階地上發(fā)現(xiàn)漢代地層,文化層?xùn)|西距70m,南北長度不明,不夠縣城規(guī)模。據(jù)涇川水泉寺地層推斷,秦漢以后,由于涇河水患和河流擺動(dòng),侵蝕河床,平?jīng)鲆韵孪掠蔚摹案唠A地”被殘蝕,致使秦漢以前的人類活動(dòng)遺存大多被破壞,這是造成涇河主河道漢城遺址殘缺的主要原因。

        今閻吳溝的高階地歷史時(shí)期亦同樣被涇河水沖刷,今存不過200m,據(jù)前研究可知涇河中下游歷史時(shí)期水患不斷,但考慮到?jīng)芎訉砂陡唠A地的殘蝕,漢代遺址遭到破壞,今存點(diǎn)滴遺跡已經(jīng)難能可貴。十里鋪東距油坊莊正好五十里,與E·P·T59·582漢簡“烏氏至涇陽五十里”相合。閻吳溝西有一小河叫大岔河,發(fā)源于南20km的官梁,沿路有兩座鐵礦,名三道溝鐵礦、峽中鐵礦,河水含鐵氧化物,紅中帶黑,可能就是《漢書·地理志》,所說的“烏氏,烏水出西,北入河”的烏水。這里可能佚一“涇”字,應(yīng)為“北入涇河”。前已述及,據(jù)《后漢書·郡國志》安定郡,八城,“戶六千九十四,口二萬九千六十”,與《漢書·地理志》所載安定郡“戶四萬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萬三千二百九十四”已大不相同。就八縣平均而論,每縣不足四千人。涇陽縣廢,朝那縣南遷,烏氏縣轄區(qū)北擴(kuò),烏氏縣所轄范圍已經(jīng)包括原涇陽縣、朝那縣地了,故此烏氏縣才有了瓦亭山,才有《后漢書·郡國志》“烏枝,有瓦亭山”之說。

        《晉書》卷14《地理志》:“安定郡,統(tǒng)縣七,臨涇(涇川水泉寺)、朝那(今靈臺(tái)縣朝那鎮(zhèn))、烏氏、都盧(平?jīng)鑫?、鶉觚(長武縣居家鄉(xiāng)韓黨村)、陰窯(今靈臺(tái)縣城)、西川(今靈臺(tái)梁原鄉(xiāng)付家溝)?!蔽鲿x安定郡就其所轄范圍基本在今平?jīng)鍪?,看來烏氏縣并未遷徙。

        李春茂先生認(rèn)為烏氏縣治所在今太通山下涇河岸邊(約在今崆峒鎮(zhèn)位置),當(dāng)無法解釋“烏氏至涇陽五十里”,涇河在今平?jīng)鍪蟹譃閮蓚€(gè)支流,一至崆峒山,一至安國鎮(zhèn),中間山嶺相隔。里程簡所記是官道所經(jīng),漢時(shí)的官道斷不會(huì)繞道崆峒鎮(zhèn),再翻山至安國鎮(zhèn),從地形看今崆峒鎮(zhèn)一定不在漢時(shí)的官道上,筆者在崆峒鎮(zhèn)附近也沒有找到漢代的任何遺跡。

        2、北魏烏氏縣城

        《魏書》卷160《地形志》:“涇州,領(lǐng)郡六,縣十七。安定郡,領(lǐng)縣五:安定、臨涇(涇川水泉寺)、朝那、烏氐、石堂?!鼻宄o(jì)昀等編《魏書考證》曰:“安定郡烏氐,按漢志、晉志作烏氏,后漢郡國志作烏枝,此作烏氐當(dāng)是氏字誤多一點(diǎn)耳?!本C合前引烏氏縣治所的第二種看法,認(rèn)為烏氏縣在涇州東。楊守敬:“涇州東十里有湫池,又北二十里有烏氏城,疑此乃后魏時(shí)徙置,非漢時(shí)故治也?!北蔽簽跏铣窃跊苤輺|十里,又北二十里,今涇川縣玉都鄉(xiāng)太陽墩有一古城符合以上地望。

        2006年12月18日筆者踏勘了這一遺址。該遺址位于玉都鄉(xiāng)太陽墩行政村張家溝自然村瓦子坷嶗,屬于前已描述的五指原的中原的黃土塬面上,海拔高度1350m,地理坐標(biāo)為:E35°27'08.2\";N107°21'25.2\"。今為麥田,地面分布大量的布紋瓦片,素面陶片,瓦片分布區(qū)東西距300m,南北距200m,符合縣城規(guī)模,這里當(dāng)為北魏烏氏縣城。

        《舊唐書》卷10《肅宗紀(jì)》載,太子“至安定郡,斬新平太守薛羽,保定太守余?,以其棄郡也。庚子至烏氏驛,彭原太守李遵謁見,率兵士奉迎,仍進(jìn)衣服糧糗。上至彭原,又募得甲士四百”。烏氏驛當(dāng)在涇州與彭原之間。這個(gè)遺址也正在其中,看來唐朝這里改置烏氏驛。

        三 月氏道城址

        《太平寰宇記》:“月氏,音肉支?!北救肿?,“人民赤白色,便習(xí)弓馬”應(yīng)為印歐人種。“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正義:“初月氏居敦煌以東,祁連山以西?!奔s在今河西走廊一帶。后被匈奴冒頓打敗西走,之后分為大月氏、小月氏。大月氏“遂都媯水,北為王庭。其余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媯水,即今阿姆河?!靶≡率蠂?,理富樓沙城。其王本大月氏寄多羅子也?!备粯巧吵?,即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妒酚浾x》,述其風(fēng)俗物產(chǎn):“土地所出及奇瑋珍物,被服鮮好天竺不及也。康泰《外國傳》外國稱天下有三眾:中國為人眾,大秦為寶眾,月氏為馬眾?!笨梢娖湟责B(yǎng)馬之眾聞名于世。

        《后漢書·西羌傳》:“湟中月氐(氏,下同)胡,其先大月氏之別也,舊在張掖酒泉地。月氏王為匈奴冒頓所殺,余種分散,西踰蔥嶺。其贏弱者南入山阻,依諸羌居止,遂與共婚姻,及驃騎將軍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開湟中,于是月氐來降,與漢人錯(cuò)居?!崩畲好J(rèn)為,東遷的月氏人應(yīng)安置在月氏道。但《后漢書》又載:“被服飲食言語略與羌同,亦以父名母姓為種。其大種有七,勝兵合九千余人,分在湟中及令居,又?jǐn)?shù)百戶在張掖,號曰義從胡。中平元年(184),與北宮、伯玉等反,殺護(hù)羌校尉冷征、金城太守陳懿,遂寇亂隴右焉。”湟中月氏胡居住在湟中(湟水谷地)及令居,少數(shù)在張掖,與安定郡的月氏道應(yīng)該沒有關(guān)系,因?yàn)闈h靈帝中平元年(184)湟中月氏胡反,寇亂隴右。這時(shí)月氏道早已廢棄。湟中月氏胡已成為羌人的一種。

        《漢書·地理志》:“月氏道,莽曰月順?!薄稘h書·百官公卿表》:“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漢書·地理志》中縣邑之以道名者共二十九。月氏道一定是“蠻夷”無疑。但從何而來,有三種可能:早已居此;被匈奴冒頓打敗西走,“其余小眾不能去者”;霍去病破匈奴,月氏來降與漢人錯(cuò)居。哪種可能性大?史書對之沒有記載。

        前引E·P·T59·582簡“月氏至烏氏五十里”,在確定了烏氏縣的地望后,推測月氏道的治所應(yīng)在平?jīng)鍪嗅轻紖^(qū)的白水鄉(xiāng)一帶。恰在白水發(fā)現(xiàn)古代遺址,位于白水鎮(zhèn)西北的高階地上,處于涇河南岸,涇河與楊澗交會(huì)的西側(cè)(今白水鎮(zhèn)處于東側(cè)),當(dāng)?shù)厝朔Q寺山,我們稱其為“白水寺山遺址”。遺址上有城墻,系清代所筑,地面文化層很厚,深至六七米,地層中有紅陶尖底瓶底殘片,繩紋夾砂陶殘片、素面灰陶片、石斧、石刀、石器殘片,陶窯遺址以及燒制變形的陶片,遺址面積400×500m2,當(dāng)為仰韶文化、寺洼文化、商周文化遺存。山上有故道遺址通往山頂,據(jù)當(dāng)?shù)厝苏f道路一直通往安口土骨堆。這里沒有漢代文化地層。

        2006年12月22日筆者參觀了平?jīng)鍪嗅轻紖^(qū)博物館,經(jīng)博物館主管文物的趙作兵、張宏林二先生介紹,得知區(qū)博物館在癟家溝發(fā)現(xiàn)大量漢墓群,遂參觀了該墓葬出土文物。有銅鈁、蒜頭銅壺,還有部分陶器。其中一個(gè)人形燈座,系石雕作品,具有明顯的漢代形制特點(diǎn),燈座中間雕一半蹲的人,雙手上舉托起圓形燈盤,腰圓體大,五官雖不清晰,但可以看出其顴骨較低,下頜較長,其形與蒙古人種有別,至少不是漢人形象。今天我們見到的漢代石雕作品極少,此件石雕顯得極為珍貴。12月23日筆者來到白水鄉(xiāng)與花所鄉(xiāng)交會(huì)的癟家溝,看到許多大型漢代墓,該墓群位于涇河南岸癟家溝與涇河交會(huì)的東西兩側(cè),今見大型墓冢五座,皆有盜洞,周圍另有被破壞的殘墓五座,單磚券頂,磚的形制為漢磚無疑。在南靠山根,殘存高階地(高出一級階地100m)寬約100—150m,已經(jīng)殘破,發(fā)現(xiàn)了以粗繩紋板瓦為主的漢代地層,一處長約20m,文化層厚2m,在其東120m的地方又發(fā)現(xiàn)與前地層水平的地層剖面,70m,文化層厚1—2m,想必原來兩地層是相連在一起的,如是,則其所反映的底層在210m以上,若為方形,則具備漢代縣城規(guī)模。癟家溝東距十里鋪(烏氏縣治所)27km,與E·P·T59·582漢簡“烏氏至涇陽五十里”差距不大。故此確定癟家溝遺址為漢代月氏道治所。

        據(jù)《文物》1989年第五期報(bào)道,在崇信縣黃寨鄉(xiāng)河灣村廟家山出土一“貨泉”銅制錢范,銅母范其背面筑有“月氏”二字,這里距癟家溝10km,證明新莽時(shí)期月氏道當(dāng)距此不遠(yuǎn),亦可證明癟家溝遺址應(yīng)為漢代月氏道治所。

        《三國志·魏志·曹真?zhèn)鳌伏S初八年,“諸葛亮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yīng)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遣張合擊亮將馬謖,大破之。安定民楊條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進(jìn)軍圍之,條謂其眾曰:‘大將軍自來,吾愿早降耳?!熳钥`出,三郡皆平。”三國沒有月氏道或月氏縣,月支城當(dāng)為月氏道古治所。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月氏道,西漢置,屬安定郡。治所當(dāng)在今寧夏隆德縣境。東漢省。按:月氏本部族名,游牧于甘肅敦煌、祁連間,后為匈奴所逼西遷。次蓋以其國降人所置?!闭`。當(dāng)未關(guān)注E·P·T59·582漢簡,所得結(jié)論,也未能重視考古發(fā)現(xiàn)?!吨袊鴼v史地圖集》亦將月氏道標(biāo)于六盤山區(qū)今寧夏隆德縣的位置,誤。

        漢代涇陽縣、烏氏縣、月氏道城址的確定,為涇河中上游漢代其他城址的進(jìn)一步確定提供了地理坐標(biāo),對于研究漢代城鎮(zhèn)的布局以及絲綢之路的走向大有裨益。故此筆者通過文獻(xiàn)研究、查閱考古資料,帶著問題通過野外實(shí)地踏勘,確定以上城址,以就教于方家。

        (責(zé)任編輯 梁紅)

        国内激情一区二区视频 | 无码手机线免费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在线观看 |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a片 | 亚洲av一二三四又爽又色又色| 国产亚洲精品品视频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色妞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懂色av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少妇又紧又爽丰满在线视频| 免费一级淫片日本高清| 曰韩无码二三区中文字幕|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av综合色区人妻|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av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77777kkkkk| 蜜桃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久久亚洲综合看片| 日韩亚洲欧美久久久www综合| 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国产免费精品一品二区三| 日本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YW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视频| 久久九九青青国产精品| 亚洲长腿丝袜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水蜜桃久久|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