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得近了(四則)
尊敬的各位編輯:
你們好!首先向你們道一聲“辛苦了”!如果不是你們的辛勤勞動,我們又怎能看到《散文詩》這樣一本好雜志呢?我感謝你們,所有的讀者都感謝你們。由于體們和《散文詩》的努力,我們和詩離得近了,和藝術離得近了,和美離得近了,這是多么讓人高興的事啊!
《散文詩》猶如美女碧玉——可看。第一次見到她,我便被她的封面所吸引,她的外表本身就是一首散史詩,精致典雅。翻開書,里面的內容更是讓我愛不釋手。我愛生活,所以我愛詩但自小生活在鄉(xiāng)村,無緣與詩相交,因此見到《散文詩》,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散文詩》好像陽春白雪——可聽。讀里面的散文詩,仿佛在聽貝多芬、奠扎特的作品一般,讓人獲得美的享受。聽《散文詩》,如同在聽天籟,抒情優(yōu)美的語句緩緩地流入心田,我感到不可言傳的美妙。
《散文詩》恰似桃李芬芳——可嗅。在《散文詩》優(yōu)美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里我嗅到了生活的氣息,這讓我知道了詩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讓我知道了詩并不是多么高不可攀,于是我也開始寫詩,用拙笨的筆寫自己的生活。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任何東西只要合時宜便是美的。相反的,要是不合時宜便不能稱之為美。筆直的樹和彎曲的樹哪一種較美?得其所便是美。我的結論是——美的東西便是合適的東西,換句話說,在適當的場所盡情地說想要說的話,便是美。
二十世紀70年代未80年代初,托爾斯泰經歷了一場世界觀的激變。他否定了貴族階級的生活,站到了宗法農民的一邊。這時,他不僅在生活方式上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且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為普通的農民所接受。
一塊磚頭從頭頂碰過來。
盡管很粗魯,盡管流血,但是,有一種粗魯的爽快,流血的痛快。
哪怕死亡迫近,米不及呻吟,就大叫一聲……血色中,幻覺會燦爛一瞬。
一封匿名信從背后飛過來。
一道弧線仿佛彩虹,姿勢很優(yōu)美。你感覺到了痛,卻不知道哪里痛?
血,成為一種被污染的潛流,遍布你的脈絡、神經、心靈、魂魄……
在手寫板上呈示現代詞匯,電腦被黑客襲擊——中病毒了!
瑞星、360安全衛(wèi)士,殺毒軟件不殺毒。原來,是盜版的
讓我們一起走
敬愛的編輯們:
感謝你們?yōu)槲覀兙幜恕渡⑽脑姟愤@本刊物。
我是一個初中生,在校的寫作多以議論文與記敘文為主多虧我的爸爸,本學年為我訂購了《散文詩》,讓我的讀書生活充滿了樂趣。
起初閱讀那些精悍短小的文章時,我有些似懂非懂,在爸爸的指點下,才一步步走出迷霧,我不禁對詩人們豐厚的文學底蘊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我看來,《散文詩》是詩人的圣地,我的靈魂伴侶,散文詩的力量激活了一切事物,生命的春天因散文詩而存在我想,我可以用散文詩來比喻所有美好的事物,卻不能用任何一件事物來代替散文詩。散文詩的美只有讀者知道,也只有會讀之人才能欣賞她的美。
后來,我把《散文詩》推薦給我的朋友,開始她還問我:十嘛拿這么深奧的書給我?結果后來她自己也開始訂購《散文詩》,她還一直感謝我呢!
現在,我馬上要畢業(yè)了,對初三的同學更是依依不舍,我自學寫了一首短詩,贈送給我的同學們,我想順便也贈送給《散文詩詩》
池塘邊浮動的兩張笑臉/泥濘中或深或淺的四行足跡/暴雨中相互攙扶的身影/課堂上一起舉起的手臂……/晨曦里/你拉著我的手說:讓我們一起走!
我想對你們深鞠一躬,但因相距太遠,怕你們無法感受我的心意:我想為你們熱烈鼓掌,又恐無法將內心的話語傳遞給你們,一封短信,載來我滿滿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