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結合土遺址加固工程的特點,在已有技術資料的基礎上,以交河故城搶險加固工程為例,通過一年多的工程實踐和應用,逐步形成一套相對規(guī)范、科學、系統(tǒng)的以現(xiàn)場記錄、檢驗記錄為一體的資料格式及階段性動態(tài)資料管理體系。
關鍵詞:土遺址加固;工程資料;資料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5.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08)03-0103-06
一 前 言
工程資料是指導和控制施工現(xiàn)場的重要依據(jù),是施工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自檢的重要工作內容,也為工程資料的考證和查閱提供了豐富有效的材料。工程資料具有普遍性,而不同性質的工程又有其特殊性。目前,工民建、橋涵、隧道、鐵路、公路等工程都有較為系統(tǒng)、科學、詳細的資料格式及管理體系,而近十幾年發(fā)展起來的文物保護工程中的土遺址加固工程方面的資料管理體系并不完備,急需在工程實踐中逐步完善與發(fā)展。
新疆交河故城土遺址搶險加固工程是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項土遺址保護工程,工期為三年,目前正在進行2007年度工程施工。經過2006年的工程實踐,參考其他工程資料管理體系,結合文物保護工程的要求,這一工程已形成以文字、表格、圖紙和照片等諸多形式相結合,將施工信息記錄和描述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上,能夠準確、詳細、客觀地反映施工過程,并能起到存貯和查閱的資料格式與管理體系。這對以后的工程資料調研和查閱都有重要的資料價值,也為土遺址保護工程資料格式及管理體系的完善積累了經驗。
要加強對工程質量過程的控制,提升施工現(xiàn)場管理水平,確?,F(xiàn)場記錄和報審工作的準確性,一套完整、詳細的資料格式及管理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工程開工以后,通過對現(xiàn)場施工進程詳細記錄、總結、分析,經過多次試驗和反復修改,采取多種記錄形式相結合,使土遺址加固工程資料管理趨于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
二 記錄形式
在土遺址加固保護工程中,簡單的表格和圖紙形式并不能完全展現(xiàn)土遺址加固工程的施工過程、加固部位的微小變化及加固前后的整體效果。土遺址加固保護工程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為:(1)“修舊如舊、不改變原狀”的原則,(2)新材料和新工藝的使用原則,(3)盡可能少干預的原則,(4)完全損毀不可重建的原則,(5)可識別原則,(6)可再處理原則。因此,為了更好地記錄施工過程及施工前后的遺址狀態(tài),在交河故城搶險加固工程中,采取文字和表格、圖紙和照片等多種相結合的手段,運用數(shù)字連接的記錄模式,彌補了新建設的工程資料記錄單一性的不足,更直觀地反映土遺址加固的施工過程。
1 施工現(xiàn)場記錄
交河故城土遺址加固工授施工現(xiàn)場記錄分為崖體加固記錄和文物本體加固記錄兩部分。崖體加固現(xiàn)場記錄包括搭設腳手架、變形監(jiān)測儀器安裝及記錄、臨時支護、錨桿加工、鉆孔施工記錄、錨桿安裝、裂隙灌漿、土坯砌補、木(鋼筋)錨桿錨固、PS表面防風化、表面作舊等施工記錄。各工種的施工工藝及措施不同,記錄的方式方法亦有所不同。文物本體記錄包括腳手架搭設、臨時支護、錨桿錨固、裂隙灌漿、土坯砌補、PS表面防風化、表面作舊等多種施工技藝。
在加固過程中,裂隙灌漿的記錄比較復雜些。通過圖紙記錄裂隙走勢,以裂隙編號記錄裂隙的不同位置和形態(tài),同時以表格形式記錄圖紙中裂隙的注漿管位置,在注漿過程中現(xiàn)場記錄說明各注漿管的注漿量,以裂隙封閉前后的照片展示施工前后裂隙變化的情況及對整個墻體外貌的影響情況,也為以后土遺址的加固研究留下相對詳細、準確的資料(圖1、表1、圖2、圖3,以東北佛寺西墻內側南段裂隙灌漿為例)。
(1)施工墻體裂隙編號
灌漿記錄表
2 施工報審資料記錄
土遺址加固工程施工要求遵循對文物“修舊如舊”的修復原則,即施工后要隱蔽施工痕跡,保證施工質量。一般對施工過程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做自檢,再通過項目質量部門檢查,其中包括對資料的核實?,F(xiàn)場檢查后以圖紙、照片、表格的形式記錄整個施工過程,以各種形式相結合完成報審資料,并上報監(jiān)理方。監(jiān)理方對資料審閱,核實現(xiàn)場施工情況,確認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表2、表3、圖4、圖5、圖6、圖7)。因此,工程資料是作為確認工程數(shù)量及質量的唯一平臺,準確、詳細、完整的資料不僅指導和控制施工進度,使施工過程井井有條,而且方便后期工程資料的查閱。以東北佛寺西墻內側南段裂隙灌漿為例:
(1)資料報審
(2)資料批檢驗表(表3)
(3)檢驗部位施工前后對比
3 工程資料管理體系的形成
建立完整系統(tǒng)的工程施工資料管理體系,對長時間、多工種的工程來說,有利于資料管理和后期資料的查閱。一般工程資料的歸類方式有:(1)按施工時間、(2)按施工工序、(3)按工程工種、(4)按施工部位、(5)按單位工程等多種方式。5種不同的歸類方式取決于工程的施工階段,如在施工準備階段,資料主要以種類歸類為主;在施工過程階段,以施工工種為主;在施工驗收階段,以分項分部和單位工程歸類為主。其中施工部位歸類和施工工序歸類主要應用于施工過程的單位和單項工程中。為了更好地管理資料,方便資料的查閱,按照土遺址加固工程特點可將施工資料的整理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工程前期準備階段主要以種類歸類,主要的資料如下:
四 結 語
上述資料格式與資料管理體系,是在以前土遺址加固資料歸檔的基礎上,結合其他工程資料,就交河故城的施工工序及工藝,逐步建立的一套相對完整的現(xiàn)場記錄與檢驗記錄格式的資料管理體系,能夠客觀地反映施工過程,有序有效地控制和指導工程施工進度,為后期資料的歸檔做好了準備。
通過在交河故城保護工程中一年的應用,此種集現(xiàn)場記錄、檢驗記錄為一體的記錄方式,是在土遺址加固工程中的初次應用,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同行業(yè)的認可。目前,此工程尚未完成,建立完備詳細的土遺址加固工程資料體系,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并逐步完善。
在此衷心的感謝張魯、孫毅華、陳港泉、郭青林、張景科老師的指導,感謝交河故城搶險加固工程項目領導和同事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責任編輯 包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