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孩子是不可以隨便吃別人家茶的?!都t樓夢》第二十五回中鳳姐曾取笑黛玉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雖然是句玩笑話,卻也說明了個中道理。設(shè)想一下,倘若吃了別人家的茶,就要給人,家做“媳婦”,這可如何是好?不禁莞爾。
師父從長安給我郵了茶來。拆開箱子。取出茶品,看到還有師父親手做的合香,一把刻著“一勺”的葫蘆水瓢。很是喜歡。一支沉香木是師父刀刻的:佛心。遠(yuǎn)一點看像一尊佛像,我把它擺在枕案上,緩慢而漸漸感覺微涼的淡香。讓我有了自在而珍貴的歡喜。
師父郵寄來的茶品很多。大都是綠茶:普陀佛茶、蒙頂甘露、午子仙毫和紫陽茶餅等。綠茶是寂靜的,素凈天真。它的美不曾囂嚷。它的自然而然最讓人誤解。它的不做作,如同世間的大美:真切而平常。
文人雅士都愛綠茶,師父也愛。
“不快樂的時候,要多讀書?!彼f,他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憂愁。
師父過著簡單的生活。吃飯簡單,穿衣簡單,喝茶也同樣簡單。
生活如同修行。工作之余或節(jié)假日,他都會住在終南山的茅屋里,蒔蘭種菊,飲茶誦經(jīng),過著似乎遠(yuǎn)離塵世的生活。
來自他鄉(xiāng)的生命。有緣喚了他一聲“師父”。隔山隔水,甘淡自如。誰能說這不是前世的一種緣呢?
我的茶廚里裝滿了茶,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等。每天清晨,我仍然喜歡給自己沏一杯“明前”綠茶。呼吸著淡淡茶香,開始了一天的生涯……
收到師父茶是在荷花競放的清秋,我在一盞茶香中沉浸。凝望著蒼茫山巒。想起師父。
我決定沖泡一杯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產(chǎn)于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茶山為寺廟所有。所產(chǎn)之茶出于精于茗事的僧人之手,自然不會流俗?,F(xiàn)世推崇的綠色食品,它當(dāng)仁不讓。
這是稀有的佛茶。主要供島上寺廟里品飲,限量供給島上香客。
它的品質(zhì)極像碧螺春,有纖細(xì)高貴的絨毫,螺狀卷曲,緊結(jié)。綠中帶嫩褐,細(xì)致優(yōu)雅。
有了好茶要有好的水。
我家的后山有一條金山道,環(huán)境天然幽靜,有地下潛流的水,經(jīng)砂石過濾輕緩地涌出。掬了水來洗臉,涼涼的。用來煮茶最好。
我汲了山泉水來沖泡這一道普陀佛茶。茶器選用唐式笠碗。投茶。注水,嫩香盈抱。襲人眼鼻。葉子漂浮在水中,肆意綻開。纖毫鋪展。碧玉茶湯。樸實淡雅。茶湯入腸。清涼本真,潤澤無聲。
一個人。一杯茶,一個清晨。時間在氤氳中停駐。心緒如寧靜的湖水。沒有一絲漣漪,只知清風(fēng)來過。
纖美的茶有了寫山寫水的詩意,以為是江南的春色,讓塵俗遠(yuǎn)離。
或許是因為不同的手,或許是因為融入了生命和信仰,這一盞茶的滋味變得千差萬別。
不變的是樸素和真誠。以及無比恩慈。
喜讀師父的詩文,喜看師父寫的蘭草,我點燃一塊香木。清涼撲懷。思緒恍惚間,忘卻了自己。
“好茶是要供養(yǎng)諸佛菩薩和高僧大德的,我們只能飲粗茶?!?/p>
想起師父的話,看著盞中的綠云香霧,似乎有所悟入。
哪一天能見到師父,夜語蓬窗。也好為師父煮一壺清茶呢?
伴著余味。聊作小詩一首,以抒心懷:
金嶺自攜山泉水,
長安遙寄明前茶。
沉香一盞秋將半,
卻喜芙蕖好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