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綿綿的春季,對于茶葉的儲存來說,顯得特別重要,保管不當,再好的茶品也會失去真味。最佳的貯存方法。應該視不同茶品而決定。
經(jīng)常有客人帶著茶葉到店里和我一起品飲探討茶葉品質(zhì)如何。當我打開包裝一看,某款本來香氣撲鼻的武夷巖茶夾雜著一些令人不適的異味,或者清香型鐵觀音看起來卻好似韻香型鐵觀音,砂綠的色澤已經(jīng)變?yōu)辄S綠色,開湯沖泡之后,香氣和茶湯都大為遜色。詳細了解之后,才知道他們在保存茶葉時沒有在意,只是隨手放置。等到品飲之時才發(fā)現(xiàn)原本的好茶在無人問津隨意處置的情況下逐漸失去了魅力。變?yōu)椤懊魅拯S花”,甚是可惜。
接觸茶葉已經(jīng)十年有余了,原本陌生的茶葉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漸漸變得立體,也更加嫵媚嬌柔起來。人們常說“茶品如人品,茶性如人性”,這其實也是我這些年來的深切體會。每種茶葉在我的眼中都如一位美麗動人的溫柔女性,他們或膚色各異,或長相獨具,或新鮮如初春少女,或陳韻如典雅夫人。只要您用心呵護它們,給予它們適宜的保存條件,它們必將一如既往地向您展示它生如夏花的絢爛??墒恰T谠S多人的眼中,它們只是具有茶名的樹葉,沒有生命力,唯一的優(yōu)點就是能讓原本索然無味的開水抹一縷清香。添一絲清甜,僅此而已。于是,他們并不用心儲存茶葉。
北宋蔡襄在其著作《茶錄》談到藏茶時說:“茶宜箬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濕冷。故收藏之家,以箬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體溫。則御濕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碑敃r的人們就已經(jīng)知道了茶性易染,茶葉忌潮濕,在保存時要注意避開其他香料,經(jīng)常拿出來焙火走水。但焙火溫度不能過高。當然這里的茶葉指的是北苑貢茶之類?,F(xiàn)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茶葉品種繁多,各類茶葉有其不同的品質(zhì)特點,其儲藏也應該根據(jù)茶葉的不同類別給予不同的條件儲存。
所有茶類都是疏松多孔的干燥物質(zhì),收藏不當,品質(zhì)很容易發(fā)生不良變化,如變質(zhì)、變味和陳化等。造成茶葉產(chǎn)生這些變化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有溫度、水分、氧氣和光線。因此,不讓茶葉受到溫度、水分、氧氣和光線的傷害,是保存好茶葉的首要任務。
秘訣之一:關注溫度
氧化、聚合等作為一種化學變化,與溫度高低緊密相關。溫度愈高,反應速度愈快。各種實驗表明,溫度平均每升高10℃,茶葉的色澤褐變速度將增加3~5倍。如果茶葉在10℃條件以下存放??梢暂^好地抑制茶葉褐變進程。而能在-20℃條件中冷凍貯藏。則幾乎能完全達到防止陳化變質(zhì)。研究還認為,紅茶中殘留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恢復與溫度呈正相關。因此。在較高溫度下存放茶葉,未氧化的黃烷醇的酶促氧化和自動氧化、茶黃素和茶紅素的進一步聚合速度都將大大加快,從而加速新茶的陳化、茶葉品質(zhì)的損失。
秘訣之二:杜絕水分
食品理論認為,絕對干燥的食品中因各類成分直接暴露于空氣,容易遭受空氣中氧的氧化。而當水分子以氫鍵和食品成分結合,呈單分子層狀態(tài)時,就好像給食品成分表面蒙上一層保護膜,從而使受保護物質(zhì)得到保護,氧化進程變緩。研究認為,當茶葉水分含量在3%左右時,茶葉成分與水分子幾乎呈單層分子關系。因此,可以較好地把脂質(zhì)與空氣中的氧分子隔離開來,阻止脂質(zhì)的氧化變質(zhì)。但當水分含量超過這一水平后,情況就完全不同,這時的水分不但不能起保護膜的作用,而是起著溶劑的作用。特別是當茶葉中水分含量超過6%時,會使化學變化變得相當激烈。溶劑的特性之一是使溶解后的物質(zhì)濃度左右擴散,從而使反應加劇,變質(zhì)加劇。主要表現(xiàn)之一是葉綠素會迅速降解。茶多酚自動氧化和酶促氧化、進一步聚合成高分子進程大大加快,尤其是色澤變質(zhì)的速度呈直線上升。
秘訣之三:控制氧氣
氧幾乎能與所有元素相化合,而使之成為氧化物。在平??諝庵写蟛糠质欠肿討B(tài)氧,其自身的反應性并不很強。然而。當它一旦與其他物質(zhì)相結合,特別是有能促進反應的酶存在,這種氧化作用就可以變得很激烈。茶葉中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維生素C的氧化以及茶黃素、茶紅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氣有關,這些氧化作用會產(chǎn)生陳味物質(zhì),嚴重破壞茶葉的品質(zhì)。
秘訣之四:避免光線
光線的照射會加速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對貯存茶葉產(chǎn)-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光能促進植物色素或脂質(zhì)的氧化,特別是葉綠素易受光的照射而褪色,其中以紫外線的作用最為顯著。
總而言之,茶葉適宜的保存條件是:常溫或低溫、干燥、隔絕空氣、避免暴露受光線照射,不受到擠壓、撞擊,以保持茶葉的原形、本色和真味。
人有人品,茶有茶品,不同茶葉具有不同的品質(zhì)特點,在保存時也應“區(qū)別對待”:
烏龍茶——溫和與易變
傳統(tǒng)的烏龍茶性質(zhì)溫和,屬半發(fā)酵茶類,茶多酚的保留量較多。在貯藏過程中易發(fā)生氧化,生成醌類化合物,導致色澤改變。同時這些物質(zhì)還能與氨基酸類物質(zhì)進一步發(fā)生反應。促使滋味劣變,如武夷巖茶應在常溫或低溫干燥無異味的條件下密閉保存,可以選用傳統(tǒng)的錫罐,或者其他密閉容器。如紫砂罐、鐵皮罐等都可,儲存半年或者一年之后拿出來焙火走水一次。而現(xiàn)在流行的清香型鐵觀音由于發(fā)酵程度較輕,暴露在空氣中容易發(fā)生氧化褐變。故在儲藏時應隔絕空氣,真空包裝,并放置在冰箱中-5℃左右隔絕異味冷凍保存。但由于清香型鐵觀音的特點在于似蘭花的清香和茶湯的觀音韻,若存放太久,茶葉的花香和音韻容易減弱,甚至消失,因此即使在真空冷凍的條件下保存時間也不宜超過一年,最好在半年之內(nèi)喝完。
綠茶——善變之茶
綠茶是不發(fā)酵類的茶葉,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較高,溫度過高,容易加速葉綠素的脫鎂反應和造成茶多酚在高溫下的氧化。從而加速茶葉的陳化過程。這樣綠茶本身應有的鮮爽滋味就會減弱甚至消失。傳統(tǒng)的綠茶保存方法是把新鮮綠茶放在石灰缸中,置于陰涼無異味之處。由于這種方法對現(xiàn)代的普通消費者來說較為復雜不便,故一般不常用。較為常用的方法是將綠茶先放入干凈、無味的棕色瓶或馬口鐵罐或筒內(nèi),裝滿裝實。蓋嚴,用膠布封口,再放入冰箱保存。也可把茶葉放入食品密封袋。密封好,盡量擠出其中的空氣,放于干燥、通風處保存,或者放入冰箱冷藏,并盡快喝完,以保持綠茶的清爽滋味。
紅茶——不溫不火
紅茶屬于全發(fā)酵類茶,相對于綠茶和烏龍茶來說,陳化變質(zhì)速度較慢。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強,但茶葉中約含有8%的脂肪類物質(zhì),在貯藏過程中同樣會被氧化、水解而成游離脂肪酸、醛類或酮類,使茶葉香味顯陳,而且湯色也會加深,如常見的正山小種、坦洋功夫、白琳功夫、政和功夫和祁門紅茶等,可以保存在密閉干燥無異味之處。避免光線照射。常溫保存即可,但也不要存放太久,以免影響茶葉的香氣和滋味。
黑茶——潔身自好之品
普洱茶的存放應避免陽光直射,陰涼通風,遠離污染或香皂、蚊香、樟腦等氣味濃厚的物品,因為茶葉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性質(zhì)活潑,當茶葉與香皂、樟腦、卷煙等接觸后,會很快吸附它們的氣味,使茶葉產(chǎn)生異味。儲藏器皿宜用陶罐。如果茶量比較多,可用陶甕或陶缸。陶類制品有通風透氣的特點,非常適合存放普洱茶。缸口也不必密封。蒙上一層牛皮紙遮擋住灰塵即可。每過3~5個月將所儲之茶翻動一下。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