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時間副詞“剛剛”的語義,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剛剛”的指稱點以及時間參照點重新進行了界定,使其更具合理性。另外,文章還討論了《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等著作對“剛剛”的釋義。
關鍵詞:時間副詞“剛剛” 指稱點 意義
邢福義《時間詞“剛剛”的多角度考察》一文(《中國語文》 1990年第1期)認為“剛剛”可以分化為時間副詞“剛剛1”和時間名詞“剛剛2”,我們贊同這一觀點,但對文章中時間副詞“剛剛1”的語義分析,存有兩點疑義:第一,副詞“剛剛”的指稱點,是否是事件“最開始的那個時點”;第二,“剛剛”的時間參照點應怎樣選定才合適。
本文把時間副詞“剛剛”和“剛”看作一個詞,為行文簡便,都寫作“剛剛”。
一、關于副詞“剛剛”的指稱點
邢福義先生認為,“剛剛”的指稱點,即“剛剛”所表示的時間位置,處在事件時間的始發(fā)點上。例如:
(1)曉云剛剛分到科里。(王安林《辦公室里有蜜蜂》)
事件時間是“分到科里”所發(fā)生的時間,“分到科里”這一事件有一個持續(xù)段,而“剛剛”的指稱點是最開始的那個時點。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按此觀點,很多語言事實無法解釋。如:
(2)曉云剛剛分到科里,就遇到了一項重要任務。
如果“剛剛”指稱的僅僅是“最開始的那個時點”,即剛分到科里的“那一刻”,那么,只有當曉云在“那一刻”接到任務,例(2)才可成立;事實上,假如曉云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接到重要任務,例(2)依然是成立的??磥?,邢先生如此解釋“剛剛”的意義,與語言事實有所出入。
我們認為,“剛剛”所指稱的時間位置是“事件發(fā)生后不久”,換句話說,是從“事件發(fā)生那一刻”算起的一段短暫時段內。因為,“剛剛”的指稱點如果僅是“最開始的那個時點”,則無法解釋以下句法和語義現(xiàn)象。
(一)“剛剛”所修飾的動詞性成分后可有動量、時量賓語成分。例如:
(3)布,近似于醫(yī)用的紗布,剛穿幾天就磨了幾個窟窿,現(xiàn)在又硬得跟甲殼一樣,我縮在這樣一套棉衣棉褲里,如同一只蛹沒有成熟就死在繭里似的。(張賢亮《綠化樹》)
(4)剛來幾天就跟老板娘勾搭上了。(《北京人在紐約(電視劇記錄)》)
(5)松林外的壕溝剛剛挖了幾丈,河邊上就打起仗來。(老舍《火葬》)
從句意來看,“剛穿幾天”中“剛剛”不可能指“剛一穿上”這一時點,而是“穿上后不久”;“剛剛挖了幾丈”指“挖了一小會兒”“開始挖不久”,而不是指 “動手挖”那一時點。動詞性成分后可帶有動量、時量賓語成分,說明“剛剛”不可能只指稱最開始的那個時點,而是“動作開始后不久”或“事件發(fā)生后不久”。
下面的句子能更明顯地看出“剛剛”所指稱的時間位置不是最開始的那個時點:
(6)他們剛走了一段路,風來了,雨也跟著來了,大雨點子銅扣子一般大,刷拉拉地往下落。(浩然《夏青苗求師》)
(二)動詞性成分后有“好”“完”等補語成分,或者“了”“過”等助詞,如:
(7)他剛剛磕完頭,父親就提出給我辦滿月的困難。(老舍《正紅旗下》)
(8)不過,這歌聲倒勾起了金枝要唱的愿望——恰恰是童安格這首歌啟發(fā)她剛剛寫好了一首《我在想什么》,不接著唱出來,更待何時?(陳建功、趙大年《皇城根》)
(9)那個剛剛在紀念堂上讀了哀詞的朋友,突然從人叢中跑出來,把他的手掌也放在靈柩下面。(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
“剛剛磕完頭”不是指“剛一開始磕頭”,“剛剛寫好”“剛剛在紀念堂上讀了哀詞”也不會指稱“一開始寫”“一開始讀”那個時點。這說明“剛剛”的指稱點不會是動作或事件最開始的那個時點。
(三)有些句子語義上無法分出哪是“事件最開始的那個時點”,如:
(10)我趕到渡口那里,擺渡剛剛靠近了這面的岸,從那上面只有三個人走下來,而在等候擺渡的人也只有我一個。(靳以《渡家》)
(11)剛剛進入夏季,瀨戶內海沿岸的陽光就火辣辣的。(鄧友梅《別了,瀨戶內海!》)
(12)金枝剛剛走紅,她還體會不到那些“老”歌星們所深感的疲憊和厭倦,即便是懶洋洋地靠在“的士”里吃面包,實際上她的心里也是期待的,興奮的。(陳建功、趙大年《皇城根》)
哪一點算是“剛剛靠近”?哪一時點是“剛剛進入夏季”“剛剛走紅”?恐怕找不出來?!皠倓偂敝荒苷f是表示“靠近事件發(fā)生點的短暫時段”。
從以上分析來看,“剛剛”的指稱時間應是“事件發(fā)生后不久”。
二、關于“剛剛”的參照點
如果“剛剛”的指稱時間是“事件發(fā)生后不久”,那么“剛剛”有個天然的參照點,即“事件所發(fā)生的時間”。這里用邢福義先生所舉的例子:
(13)那件事出現(xiàn)得很突然。當時武光東剛剛率領一個代表團訪問日本回來。(水運憲《裂變》)
“剛剛率領一個代表團訪問日本回來”表示“訪問日本回來不久”,“剛剛”以“訪問回來”為參照點。文章認為“剛剛”的參照點是“當時”,即“那件事出現(xiàn)”所處的時間。我們認為,這里“剛剛”聯(lián)系前后兩個事件,先發(fā)生事件是“訪問日本回來”,后發(fā)生事件是“那件事出現(xiàn)”,如下圖所示:
在時間軸上,b表示“訪問日本回來”那一時點,b到c表示“剛剛回來”后的短暫時段,那件事可以出現(xiàn)處在b到c之間任何一點上。“剛剛”是聯(lián)系“訪問回來”和“那件事出現(xiàn)”兩點的,理論上講,“剛剛”可以任選其中一點作為參照點,但從邏輯上來看,以發(fā)生在前的事件為參照更合情理,更符合邏輯順序。因為“剛剛”參照“前一事件”先確定自己的“指稱時間”,然后再以此確定“后一事件”,的發(fā)生時間,是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和時間“相似性”的。
我們主張以“發(fā)生在前的事件”為參照點的第二個理由是,從結構上說,“剛剛”與發(fā)生在前的事件動詞關系更親密,因為這個動詞就是“剛剛VP”里的動詞。
第三方面的原因,從語義和語篇上看,“剛剛VP”表示的事件往往處于篇章的背景信息中,起補充說明、烘托、背景介紹的作用。如:
(14)有一天,天剛剛發(fā)亮,他就起來了,吃了一塊昨晚剩下的貼餅子,喝了半瓢涼水,他到林中去,看看有什么工作。(老舍《火葬》)
(15)那正是“文化大革命”初期,最瘋狂的“紅八月”旋風剛剛卷過不久,我和當時任教的那所中學的一批教師被“紅衛(wèi)兵”遣送到北京遠郊一個偏僻的山村進行勞動改造。(劉心武《炸醬面》)
例(14)中“天剛剛發(fā)亮”交待“他”活動的時間;例(15)中“‘紅八月’”旋風剛剛卷過不久”交待事件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在例(13)中也是如此:“武光東剛剛率領一個代表團訪問日本回來”是為“那件事出現(xiàn)”交待時間和背景情形的,現(xiàn)在卻讓“那件事出現(xiàn)”的時間為“剛剛”作參照,有點本末倒置,不容易讓人接受。更何況,照此說的話,如果沒有“那件事出現(xiàn)得很突然” 一句,“剛剛”豈不沒了參照點?
我們統(tǒng)計了當代作家余華的15篇作品,有“剛剛”的句子共51句,其中介紹事件的時間、地點等背景信息或用在環(huán)境描寫、比況映襯的有33句,占64.7%,如:
(16)她是在這個時候醒過來的,這時候黎明剛剛來臨,她看到房間里正在明亮起來。(余華《現(xiàn)實一種》)
(17)灰衣女人是在這時起身的,那時司機和他的母親剛剛來到,她沒有注意他們,所以也就無法知道自己已被司機深深地注意上了。(余華《世事如煙》)
(18)這位老人是我最初遇到的,那時候我剛剛開始那段漫游的生活,我年輕無憂無慮,每一張新的臉都會使我興致勃勃,一切我所不知的事物都會深深吸引我。(余華《活著》)
以上材料和分析都說明,“剛剛VP” 經(jīng)常作為篇章的背景信息介紹成分,是為前景事件提供一個時間參照點的,如果反過來“剛剛”以前景事件作為時間參照點,就不合邏輯了;而“剛剛”選擇以“剛剛VP”中“VP”事件所發(fā)生的時刻作為時間參照是合理的。
在邢先生的文章中,“剛剛”的參照點有時是在說話時刻,有時又成為過去某一時刻,而過去的某一時刻往往又說不清具體是什么時刻;如果我們把參照點定為“剛剛VP”中事件發(fā)生的時刻,從事件發(fā)生開始向后推移一段短暫時間,都是“剛剛”所表示的時間,這樣就可以給“剛剛”定一個固定的參照點。
三、關于《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的釋義
下面要說的一個問題是:《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對“剛剛”的釋義是否與我們的釋義相矛盾?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對“剛剛”的注釋是:“發(fā)生在說話時刻前不久。”如:
(19)“他剛走了。”
此句意思是,他的“走”處在說話時刻前不久。這是一種通俗的解釋,便于理解。但聽起來似乎與指稱“事件發(fā)生后不久”之義相矛盾。其實不然。我們認為,“剛”還是表示“發(fā)生后不久”之義,“他剛走了”要表達的是“他(現(xiàn)在是)剛走了”,即說話時刻處在他“走后不久”這段時間內,“走”當然也就“發(fā)生在說話時刻前不久”。二者是互為參照的。
再如:“會議剛剛結束?!笔钦f“(現(xiàn)在是)會議剛剛結束?!奔础艾F(xiàn)在”處在“會議結束不久”的時間內。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對“剛剛”注釋為:“發(fā)生在過去某一時刻前不久?!比纾?/p>
(20)“你昨天來時,他剛走了?!?/p>
由于參照點選擇不同,“剛剛”就有了不同解釋。我們主張給“剛剛”定一個固定的參照點,即把“剛剛”所修飾的事件所發(fā)生的時刻作為參照點,這樣“剛剛”就有固定意義:表示“事件發(fā)生后不久”。
四、余論
時間副詞“剛剛”和“剛”通常可以通用,其實它們也有些差別。如:
(21)a.他剛走了兩年,你就回來了。
b*他剛剛走了兩年,你就回來了。
(22)a.我剛來這兒兩個小時,你就給我打電話了。
b*我剛剛來這兒兩個小時,你就給我打電話了。
“剛剛”是重疊形式,表示處于某一事件后更短的時間內。如“剛剛去”比“剛去”似乎更強調離開的時間短。表現(xiàn)在形式上,“剛VP”后可以加表示量大、長久的動量詞和時間詞,“剛剛VP”則受到一定限制。
參考文獻:
[1]邢福義等.時間詞“剛剛”的多角度考察[J].中國語文,1990,(1).
[2]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北大中文系.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4]周曉冰.充當狀語的“剛”和“剛才”[J].漢語學習,1993,(1).
[5]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
[6]廖秋忠.現(xiàn)代漢語篇章中空間和時間的參照點[J].中國語
文,1983,(4).
[7]馬希文.跟副詞“再”有關的幾個句式[J].中國語文,1985,(2).
[8]張誼生.副詞的篇章連接功能[J].語言研究,1996,(1).
(季安鋒,南開大學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