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有多長”一課是北師大版2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本課時充分利用學生身邊已有或熟悉的事物,帶領學生動手、動腦探究學習。在教學“認識分米”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的設計立足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之上,使學生很輕松自然地學習了新知。
師:同學們,在你們每個人的桌面上都放著1根小棒,你能估計一下它有多長嗎?
生:我估計它長有9厘米。
師: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估計的嗎?
生:我的一拃長11厘米,小棒比我的一拃少了一些,所以我估計小棒大約長9厘米。
生:我的小棒長大約是9厘米,因為我知道了我手指寬差不多是1厘米,小棒有9個手指那么寬,所以大概是9厘米。
師:是啊,一拃的長度和手指的寬度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我們可以把它們當做尺子。生活中,我們經??梢岳眠@些身上的尺子來估測物體的長度,它們的用處可大呢!
【這一環(huán)節(jié),先不急于讓學生知道小棒的準確長度,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總結估測的辦法,從而滲透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理念?!?/p>
師:小棒到底有多長呢?還是用格尺量一量吧。
生:我的小棒長10厘米。
生:我的小棒長10厘米。
生:我的小棒長也是10厘米。
師:你們每人手中的小棒長都是10厘米,我們就可以說你手中小棒的長是1分米。(板書:1分米。)
師:分米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第1個長度單位朋友,它用字母dm表示。(板書:dm。)
師:請大家拿起格尺看一看,在格尺上從哪兒到哪兒之間的長是1分米?
生:從0厘米到10厘米之間的長是1分米。
師:再請同學們拿出卷尺來,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之間的長也是1分米。
生1:從6厘米到16厘米之間的長是1分米。
生2:從71厘米到81厘米之間的長是1分米。
生3:從37厘米到47厘米之間的長也是1分米。
師:同學們真有心,找得可真仔細。課下繼續(xù)找找吧。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向學生提出了深層次的提問,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使學生對分米的認識更具體化了?!?/p>
師:現在誰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間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用字母怎樣表示?
(生答,師板書:1分米=10厘米1dm=10cm。)
(生讀。)
師: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試著畫出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師巡視。)
師:現在請同桌互相檢查一下,用尺子量一量,1分米長的線段畫得是否準確。如果有問題,請幫助指出。
師:請你們再一次拿起桌面上的小棒,用拇指和食指比一比1分米有多長?
(教學設計層次清楚,學生對分米的認識從抽象到具體、由淺入深。)
師:現在我們身上又多了一把能隨身攜帶的尺子。下面請你們用這把尺子估測一下你數學書的長、寬各是多少,然后再實際測量完成老師發(fā)給你們的表格。(表格略。)
師:(小結)同學們不僅能利用身上的1分米尺子估測物體,而且還能通過實際測量得出準確結果,你們真了不起!老師希望課下同學們能繼續(xù)完成這張表格,選擇其他的物體進行測量。
師:同學們,老師的展示臺上有許多物體,看看哪些物體的身上藏著1分米?
師:(小結)是啊,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身上都藏著1分米,只要你留心觀察,1分米朋友就會跳到你眼前。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對分米認識的一個升華,使所學變?yōu)樗茫粜纳磉叺氖挛?,隨處能發(fā)現數學。】
反思:
在認識分米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估一估,通過對小棒的估測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和空間觀念,再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了新知。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認識了分米這個新的長度單位,并進一步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關系。通過比一比、估一估、畫一畫、找一找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到1分米的長度和1分米就在我們身邊。沒有設計精美的課件進行演示,而是利用學生的“身體尺子”和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教學,學生很感興趣,避免了生硬的說教,使學生在輕松快樂中學會新知。
(作者單位:雞西市東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