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一門綜合的語言藝術,包括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然而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許多人忽視朗讀的重要性。文章針對朗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從教育學生重視朗讀、采取多種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掌握基本朗讀技巧、注意朗讀素材的多樣化以及及時反饋等方面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高職;英語;朗讀;教學現(xiàn)狀;培養(yǎng)策略
朗讀作為學生學習語言的第一技能和第一基本功,被許多語言學家推崇為語言教學第一法。翻開眾多英語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單元都包含朗讀方面的練習,朗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當前的英語教學存在過分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感性認識的培養(yǎng),重視交際而忽視朗讀的誤區(qū)。這種教學的直接結果是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卻缺乏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缺乏語感,從而影響了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梢?,朗讀是制約學習者英語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具體來說,英語朗讀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一)有助于語音語調的改進
英語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活”語言,“活”語言必須在有聲環(huán)境中加以學習和掌握。而通過朗讀可以再現(xiàn)英語“活”的本質,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彌補缺乏英語學習語言環(huán)境的不足。況且朗讀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有條件的學生甚至可以把自己朗讀的內容錄下來,請教師指點。此外,學生可以通過反復模仿標準錄音來掌握純正的語音語調,因為這是語言物質的外殼,要是音不準,調不對,交際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有助于聽、說能力的提高
聽、說能力往往是連在一起的。聽得懂是說得出的前提和基礎。聽力差、口語差固然與聽力訓練、口語訓練不夠有關,但同時也與讀得不夠密切相關。經常有意識地朗讀一些經典的、優(yōu)美的文章,尤其是熟讀成誦,可以幫助學生做到耳熟能詳、脫口而出。
有助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敝熳郧逑壬舱f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獲得的一半在聲音里頭?!庇绕鋵τ诨逎y懂的篇章,多次的朗讀推敲不僅可以加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義,還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使讀者與作者之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有助于提高寫作水平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講的就是語言輸入的作用。如果平時能夠熟讀,尤其能夠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佳作,并達到信手拈來的程度,那么在英語寫作中遇到合適的情況,就可以恰到好處地進行套用,使行文更加自然、順暢。
有助于培養(yǎng)語感語感是對特定環(huán)境的話語不經邏輯推理直接迅速地感知把握,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認為,人類具有語言學習的天賦,人類自身的感受能力是人類學習語言、發(fā)展語言、應用語言的根本和基礎。對于任何一種語言來說,語感不是靠看或想所能獲得的,語感獲得的途徑之一就是朗讀。英語也是如此,讀得多了,停頓、意群、詞語的搭配組合等就會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習者形成對英語某些搭配及表達方式的強烈感受。
高職英語朗讀的教學現(xiàn)狀
(一)對朗讀教學認識不夠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和學生都覺得朗讀是“小兒科”,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師生只忙于做題、考試,無暇顧及其他。結果,英語教學和學習效果很難讓人滿意。在我國,雖然各級各類學校都把英語放在重要的地位,眾多學習者都在潛心苦學,但“聾子英語”、“啞巴英語”還是比比皆是。有的高職學生在幾年的學習過程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過不了英語等級考試,同時許多學生雖然過了級,但缺乏口頭表達能力。其實,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語教師和英語學習者忽視了朗讀的作用。
(二)學生的語音基礎薄弱
普通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由于地域、方言、應試教育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的語音基礎知識,如根據音標讀單詞、辨音、識別音變、句重音、語調等方面較為薄弱,更談不上基本的朗讀技巧。進入大學以后,有些學生或者擔心發(fā)音有誤,或者片面強調閱讀的速度,因此很少開口甚至不朗讀英語,結果只能聽懂教師的課堂英語。為了使學生容易聽懂,教師說得語速相對較慢,發(fā)音十分清晰。學生經過了這樣的熏陶,很難聽懂由于音變、連讀、失去爆破等原因而發(fā)生了變化的真實的英語。
(三)學生大班上課,單獨練習的機會很少
隨著高校的擴招,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高校學習,致使班級容量大,師資緊張。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師生即便意識到語音、語調的問題,也很難有精力從頭學起或加強鞏固。因此,在大班教學中,集體活動多,個別活動少,導致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有口無心”,甚至“無口無心”。
高職英語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教育學生重視朗讀
學生是語言學習的中心,作為指導者,教師應當使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學生只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堅持不懈的課外朗讀更加重要。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自學語言的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外朗讀包括預習朗讀、課文朗讀以及課文以外素材的朗讀。如果學生做好預習,在工具書的幫助下對課文中的疑難單詞、短語和句子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參與課堂多種形式的朗讀就容易多了。反復訓練,學生自然就能從正確的朗讀過渡到流利的朗讀,甚至是有感情的朗讀。久而久之,學生朗讀的自信心和興趣就會得到增強。
(二)采取多種朗讀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法把朗讀運用于教學實踐之中。
范讀教師可以通過自己朗讀或者通過錄音材料進行課文示范朗讀,為學生的朗讀訓練樹立樣板。范讀一般以二至三遍為宜,速度可以有所不同。
領讀教師自己領讀或者利用錄音設備進行領讀是朗讀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種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關鍵。
齊聲朗讀齊聲朗讀是學生獨立進行朗讀的自我實現(xiàn)過程,有利于集中全體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鼓勵膽小害羞的學生大膽地進行朗讀。
輪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輪流朗讀的活動。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個別朗讀時活動面小的缺點,也可以避免齊聲朗讀時可能出現(xiàn)的個別學生偷懶現(xiàn)象。
個別朗讀個別朗讀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的缺點和不足,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檢查、督促和指導。不足之處是活動面小,一般應與齊聲朗讀交替進行。
分角色朗讀即由學生或教師分別模仿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口吻進行朗讀。這對于對話材料、戲劇作品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朗讀形式。
(三)引導學生掌握基本朗讀技巧
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朗讀技巧,這些技巧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停頓停頓是人們在朗讀時由于生理上的需要和語言表達上的需要,在意群與意群之間,在句中、句末或段落末尾等處所做的間歇。可以分為三種:語法停頓、強調停頓和心理停頓。
語調語調是語氣外在的快慢、高低、長短、強弱、虛實等各種聲音形式的總和,也是表達千變萬化的語氣的重要手段。英語的基本語調有升調和降調。
語速語速是指朗讀時吐字發(fā)音的和緩與急迫,即朗讀或快或慢的速度變化。語速的緩急是表情達意的又一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它與語言的內在節(jié)奏一致。語速的快慢具有相對性,大致可分為快、中、慢三種。
節(jié)奏節(jié)奏是朗讀過程中由聲音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形成的回環(huán)往復的形式。常見的有輕快型、沉穩(wěn)型、舒緩型、強疾型四種。在實際朗讀中,一篇作品的節(jié)奏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會隨著內容、情節(jié)等的變化而改變。因此,朗讀時的節(jié)奏必須因文而異。
(四)注意朗讀素材的多樣化
朗讀是說話的基礎。人們的口頭表達是多元的,有時需要隨意,比如問候或聊天;有時需要正式,比如演講或報告。朗讀也需要根據不同的語篇類型采取不同的朗讀規(guī)則和技巧,對于常見的語篇類型,如小說、故事、散文、專題講座、公共演講、新聞報道、詩文歌詞,教師必須講清不同的朗讀要求和方法。因此,教師在選擇朗讀素材時,應注意其廣度,從而使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五)及時反饋
教師不僅要給學生以指導,鼓勵學生練習,還要檢查學生的練習結果,以便因材施教。在此過程中,教師的精神鼓勵和表揚的作用不可低估,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應該是肯定大于否定,時時讓學生看到希望,這樣學生才會有前進的動力。
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組建英語朗讀興趣小組,適時舉行英語朗讀、演講比賽,為那些語音、語調正確、優(yōu)美、地道的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其他學生英語朗讀的興趣。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高職學生要想提高英語水平,尤其是擺脫“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重視朗讀不失為一個良策。
參考文獻:
[1]張頌.朗讀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彭珊珊.英語朗讀教學與交際能力培養(yǎng)[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4).
[3]劉云紅,張金生.英語語調教學初探[J].中國英語教學,2000,(6).
[4]張茵.試論英語朗讀[J].昌吉學院學報,2004,(2).
[5]謝春林.大學英語朗讀之我見[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
作者簡介:
徐斌(1979—),男,河北滄州人,滄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助理講師,從事高校英語教學工作。
孫燕(1980—),女,河北滄州人,滄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助理講師,從事高校英語教學工作。
(本欄責任編輯: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