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像法國攝影家迦克·昂利·拉蒂格(Jacques Henrl Lartigue 1894~1986)一樣,那么早就開始拍照,七歲就拍下了不朽名作;而那么晚才舉行第一次個展(七十歲于紐約現(xiàn)代美術(shù)館)的特殊例子了。
拉蒂格所取材的角度,是同年代中一些深具時代使命感的人所不愿嘗試甚至是一屑不顧的:怎么有人會在烽火涂炭的人間記錄那些富貴人家的優(yōu)雅起居和奢華消遣呢?近一個世紀以來,攝影這門新興的藝術(shù),幾乎都是時代悲劇的見證者。影像充滿了人性被戰(zhàn)爭躁踴、被虛無包圍、被犯罪腐化、被自我的傷感侵蝕,唯獨就缺少生活中甜美的一面和人性中開朗的部分。
而拉蒂格的相機正好替這一個殘酷世紀添補了空缺,提醒人們美好的時光原是存在過的。他沒有跟隨潮流,因此也造就了自己不朽的藝術(shù)風格。拉蒂格在自己生命中熱情的攝影歲月里(1900~1930左右),所留下來的作品,至今仍溫暖著每一位觀賞者的心靈;因為他從來就沒拍過生命里不幸的一面,他自始至終都是個溫情世界的歌頌者。對于一個生活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而又歷經(jīng)世界性的經(jīng)濟大蕭條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來說,竟然從來不被時代的顛顫搖撼過,實在是件特別的事。拉蒂格的眼睛就是不愿轉(zhuǎn)向那些痛苦、恐懼、丑陋、病態(tài)、黑暗、不幸、悲哀、絕望的人生百態(tài);他一直只攝取生活里甜美、溫馨的一面。這種以自己天性為出發(fā)點,而終生堅持自己抉擇的創(chuàng)作路子,終于使拉蒂格成為他那時代里最為特別的影像記錄者。
雅克·享利·拉蒂格(1894~1986)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大師之一,他的作品栩栩如生地記錄了其個人生活和法國近一個世紀的社會風貌。而其獨特的攝影風格影響了后來的許多攝影師。拉蒂格(Jacques Henrl Lartlgue)于1894年6月13號生于巴黎郊區(qū)的庫布瓦(Courbevoie)。6歲的時候,小拉蒂格用爸爸的照相機拍下了第一張攝影,從此他開始了一生沒有間斷過的日記寫作。1904年,他開始一邊攝影一邊畫素描。眼中捕捉的題材,從少年經(jīng)歷、家庭兄弟姊妹間的游戲,到20世紀初飛機和汽車發(fā)明的種種見聞佚事、巴黎大街上美麗聰慧的女人、社會事件和體育比賽等等話題。這位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和無盡好奇心的攝影愛好者,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攝影和沖印技術(shù),不嫌疲倦地記錄下每次拍攝的快門光圈指數(shù),上萬張作品被他小心翼翼地整理收藏在大相冊中。
如此癡迷攝影,但是拉蒂格從沒為它所限。1915年,他進入著名的巴黎芮麗安藝術(shù)學院(Academie Jullian)學習美術(shù),從此繪畫成為他的職業(yè)。自1922年起,他的繪畫作品開始在巴黎藝術(shù)沙龍和南法展出。他逐漸有了自己的收藏家。
拉蒂格盡管出身顯貴,可從不自炫,一生保持著藝術(shù)家的純樸真實本色。他在活躍的法國藝術(shù)圈中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包括劇作家薩沙一貴特(SachaGultry)、演員依弗娜·番棠、畫家畢加索、凡東榮(Kees Van Dongen)、詩人讓·考克托(Jean Cocteau)等。他為多位導演如雅克·費戴爾(JacquesFeyder),阿貝爾一岡斯(Abel Gance),羅伯特·布雷森(Robert Bresson),弗朗科依斯·特呂弗(Franc01s’rruffaut)和費德里克一費里尼(Federlco Fellin)制作的電影創(chuàng)作的攝影圖片闡釋了他對電影藝術(shù)的理解和熱愛。
雖然拉蒂格的攝影作品也偶爾在雜志報刊上登載過、并和其他幾位法國專業(yè)攝影師如布拉塞(Brassal),曼·雷(Han Ray)和杜瓦諾(Do1sneau)的作品一起在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展出過,但天才攝影大師的這一桂冠直到1966年他69歲時才姍姍來遲,美國紐約現(xiàn)代美術(shù)館(MOHA)首次做了他的一個回顧展,同時美國《生活》雜志做了拉蒂格的專題報道。這時他把父親的名字昂利(Henri)加到自己的名字中變?yōu)榱私芸恕ぐ豪だ俑?。三年后他的第一本圖冊《家庭影集》出版了,這為他贏得了全世界的聲譽。1970年,由美國著名攝影師理查德·阿威頓(Richard Avedon)編輯拉蒂格圖片出版了《世紀日記》一書。1975年,拉蒂格法國的首次回顧展在巴黎裝飾藝術(shù)美術(shù)館開幕。他被聘請為法國總統(tǒng)的專職攝影師。從此,拉蒂格成為各種專業(yè)、時尚和裝飾雜志青睞的熱門攝影師。1979年,拉蒂格將自己的上萬張攝影作品及底片,130冊大像集、日記手稿和他收藏使用過的相機全部捐給法國政府。為了保存、管理和傳播拉蒂格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法國特別成立了雅克·享利·拉蒂格基金會。
通過拉蒂格的攝影作品,人們得以穿越時空,走進“美麗時代”時期法國文化的人文魅力中。美麗時代(1896~1914)是法國近代史上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科學發(fā)展以及新科技的發(fā)明與應用,例如電、電話、鐵路、汽車和飛機等,法國一躍進入了現(xiàn)代化。而1900年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則標志著法國在全球新工業(yè)領(lǐng)域領(lǐng)先地位的確立和一個摩登時代的開始。在如此充滿新鮮活力的社會中,一個富裕的中產(chǎn)階級出現(xiàn)了。他們追尋新的時代精神、向往新的生活方式、渴望更多的高雅娛樂活動,結(jié)果促進了大眾文化的發(fā)展。電影院于1895年在法國誕生,并很快和劇場。音樂廳以及美術(shù)館變成了大家喜愛駐足的場所。1896年,在法國男爵古伯丁的呼吁倡導下,第一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恢復在希臘舉辦。此舉激發(fā)了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在法國的蓬勃發(fā)展。而新的戶外運動比如滑雪、賽車和網(wǎng)球等成為時髦的娛樂方式走入法國人的生活。所有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變化為法國的設(shè)計、時尚和前衛(wèi)藝術(shù)發(fā)展提供了滾滾動力。這是一個優(yōu)雅和張揚交織的金色年代。
拉蒂格的作品具有深層的社會學意義,20世紀初的法國和歐洲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刺激的年代,新科技的發(fā)展如汽車、飛機、電話、電影的發(fā)明,新藝術(shù)和奢侈時尚給社會帶來的沖擊力。推動了人們對新生活方式、生活藝術(shù)的向往和追求。這是一個既優(yōu)雅而又張揚的時代。拉蒂格本人就像帶著這個時代烙印的“標本”,他學會“選擇”快樂,即使是后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創(chuàng)傷也不能帶走他鏡頭下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拉蒂格有過童年的自卑、有過痛失幼女的悲傷、有過破產(chǎn)的貧困、有過戰(zhàn)爭的顛沛流離……然而,拉蒂格選擇了快樂!他為自己選擇了快樂,也給后人留下了陽光,他的每一個簽名上,都畫著一枚小太陽。在去世之前,拉蒂格最后一本相冊的最后一頁是空白,沒有照片,只有他親手畫的一輪橙色的太陽,還有瀟灑寫的一個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