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拍賣
1 胡潤首發(fā)“2008胡潤當代藝術榜”
當代藝術品已占中國千萬富豪藏品比率的37%
3月,胡潤在北京首發(fā)“2008胡潤當代藝術榜”。“胡潤當代藝術榜”為中國最受關注的,市場身價最高的藝術家排行榜。89歲的藝術泰斗吳冠中高居榜首,他去年公開拍賣作品的總成交額達370,041,481元;50歲的張曉剛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少壯派代表,去年公開拍賣作品總成交額為288,152,528元,位居第二,融匯中西的87歲藝術大師趙無極去年公開拍賣作品總成交額為284,003,432元,名列第三。
據此榜顯示。當代藝術品已經成為中國新富人群的收藏愛好。據胡潤“2008至尚優(yōu)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調查”,當代藝術品收藏已占中國千萬富豪收藏比率的37%,遠遠高于手表、珠寶等常規(guī)奢侈品。有意思的是,富人們收藏藝術品的主要途徑仍為自行購買,占到了77%,拍賣行只占據22%,而此次胡潤當代藝術榜所列數值均來自公開拍賣數據,我們可以想象,中國藝術品市場比我們顯示的數字要大得多。藝術家們成為新晉富有人群:當代藝術家們因快速成長的市場,而成為新晉富有人群受到關注。
2008胡潤當代藝術榜具體分析:
年齡:40歲-60歲,中國當代藝術的中流砥柱
篩選范圍:40位架上油畫藝術家,國畫10位上榜,1位雕塑藝術家。范曾為國畫大家第1名,位列總榜單第15位。這表明了國畫相較油畫作品,價格相對弱勢。
上榜藝術家平均年齡:57.4歲。
80歲高齡上榜藝術家共7位:從93歲高齡的白雪石到34歲的曾傳興,50位上榜藝術家年齡覆蓋較廣。以80歲高齡上榜的藝術家共7位,分別是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黃永玉、丁雄泉、白雪石,及86歲的唯一上榜女畫家陳佩秋。
40歲-60歲,架上油畫的中年畫家占優(yōu)勢:從上榜藝術家的年齡來看,除趙無極,吳冠中等數位老先生年齡在八十歲以上外,絕大部分上榜藝術家以40歲-60歲年齡段居多,從事架上油畫創(chuàng)作的中年畫家占據優(yōu)勢。
30歲-39歲,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很多藝術家在此年齡段完成了突破與蛻變,成功轉型,樹立起自己的風格。
50位上榜藝術家中,共有9位藝術家年齡低于45歲(不包含45歲),其中最年輕的是34歲的曾傳興,44歲的劉野位列榜單第12位。一句話形容這些生力軍們:前途無量!
2 歐洲藝博會:最上乘的藝術品最高端的買家
歐洲藝博會一向被認為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也是最為高端的藝博會,今年已經辦到了第21屆。此次,來自15個國家的220個參展商在荷蘭共推出了總價值10億美元的藝術品在富豪們選購。2007年的歐洲藝博會共售出了5億美元的藝術品。今年雖然遭遇美國經濟不景氣,但從2月倫敦春拍的結果來看,三大拍賣行的當代藝術品總成交額仍達到了2.45億英鎊(約4.87億美元),因此歐洲藝博會的主辦方預計,今年展會的銷售量也會超越去年。
倫敦的俄羅斯藝術品參展商杰弗里·姆恩(Geoffrey Munn)在展會上展出的一把珠寶設計大師菲伯吉(Faherge)的琺瑯彩微型金椅非同尋常。菲伯吉曾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設計復活節(jié)彩蛋而一舉成名,他的作品一向以精致華貴著稱。這把椅子雖然只有手掌大小,但價格卻異常昂貴。2007年4月,同樣一把微型椅子曾在紐約蘇富比拍出150萬美元高價,而此次這把微型椅子的估價更是令人咋舌的280萬歐元(約430萬美元)。
與此同時,歐洲藝博會的顧客也越來越精簡。2007年會展期間,馬斯特里赫特機場共迎接了305架私人飛機,比2006年增加了45%。而參觀人數卻下降了15%,只有7.1萬人次。主辦方為了限制人流量,刻意將門票價格提高到了55歐元。他們認為“過度擁擠有損于美術展‘高質量、高檔次’的形象”。
3 CIGE 2008公布
33位亞洲年輕藝術家個展名單
隨著亞洲國家的經濟崛起,2004年之后,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日益受到更多的關注,來自西方世界的畫廊、藝術機構,甚至藝術家工作室紛紛進駐亞洲;另一方面,在2007年的卡塞爾文獻展中,亞洲當代藝術受到充分重視,僅中國就有7位藝術家人選,為各國之最;同時在意大利舉辦的威尼斯雙年展的舞臺上也出現了為數不少的亞洲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足以證明西方世界對蓬勃發(fā)展的亞洲當代藝術有著空前的關注程度。
CIGE將在2008年首次呈現具備特殊意義的一個單元:“亞洲年輕藝術家個展”。這個全新的CIGE藝術項目將以藝術家個展集合的形式,首次大規(guī)模呈現亞洲優(yōu)秀新銳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力圖借此展現亞洲年輕一代藝術家的全貌及亞洲當代藝術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同時希望借博覽會的平臺推動參展藝術家在國際上的關注度。參加“亞洲年輕藝術家個展”單元的藝術家及作品,由參加CIGE 2008的畫廊推薦,最終由執(zhí)行委員會經過嚴格篩選確定,參展者均為于1968年后出生的亞洲裔或具備亞洲文化背景藝術家。據悉,中國參與此次展覽的藝術家有陳波、段建宇、蔣志、黃宇興及朱昱等。
4 Thomas Krens辭去古根海姆基金會經理職務
古根海姆基金會主席William Mack 3月宣布Thomas Krens將辭去古根海姆紐約博物館經理職務(1988年就任)。Krens將繼續(xù)作為古根海姆基金會國際事務的資深顧問主管阿布扎比古根海姆事務。這是目前最大和最復雜的文化領域的設計計劃。“在Thomas Krens任職期間,古根海姆基金會成為了最重要的基金會之一,對于世界文化基金機構有很大的影響?!盬illiam Mack說,“我們?yōu)镵rens對基金會所作的工作、他杰出的領導才能以及對博物館的貢獻深懷感激?!盞rens先生將把他的重點工作集中在阿布扎比計劃上,基金會海外遴選委員會包括Krens先生在內已經在幾個月前就開始為紐約博物館尋找新經理。
5 尤倫斯換帥意在市場?
3月1日,法國人杰亨·尚斯(JeromeSans)走馬上任,正式出任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館長一職,原館長費大為不再擔任館長職務。自從人事變動消息傳出以來,尤倫斯換帥一直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輿論認為尤倫斯高層希望中心在運作上全部西化,但身在香港的費大為則表示“管理沒有中西之分”。輿論認為尤倫斯此舉意圖在中國搶占市場,獲得當代藝術領域的絕對話語權。他認為,尤倫斯在搞好基金會的同時,可能更想搞好市場,因為它不可能“只出不進”。作為非盈利的綜合藝術中心,尤倫斯成功樹立了自己的品牌,下一步它可能利用品牌機制做市場活動。當代藝術就等于國際市場,新館長杰亨·尚斯擁有的海外背景和業(yè)內廣泛的人脈資源,對于UCCA開拓市場的下一步都將大有裨益。而費大為本身作為評論家和策展人,對市場運作不甚熱衷,他退居幕后有利于對學術研究、策展、藝術教育推廣進行指導。
6 法媒體稱中國藝術品市場躍居世界第三中國市場所占份額已達到6%
法國媒體(www.liberation.fr)3月12日報道,當今世界,國際藝術品市場規(guī)模迅速擴大,而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規(guī)模也在迅猛擴張,目前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排行榜上,中國藝術品市場營業(yè)額已超越法國,穩(wěn)居世界第三位。
據經濟學家claire McAndrew的調查,2007年,佳士得(Christie)和蘇富比(sotheby)兩家國際藝術品拍賣巨頭在香港的拍賣成交業(yè)績,已經超過巴黎一倍以上。目前,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中國市場所占份額已達到6%,將法國(5%)甩在身后。
7 美國舉辦中國古董藝術品拍賣會
位于美國康州新英格蘭區(qū)一家最大的古董拍賣行NADEAU’sAUCTION GALLERY為了配合今年紐約三月份的亞洲藝術節(jié),于3月16日上午十一點特舉辦一場2008年中國古董藝術品專場拍賣會。這次拍賣共展出200余件中國古董藝術品,如頗為罕見的明代嘉靖時期一對大型高約1.5米的三彩蹲獅,神態(tài)威嚴,寓意吉祥,近四十件一組的清代各地字號的官、民銀錠錢幣。明清瓷器有明嘉靖青花八卦葫蘆瓶,明蘭釉描金花繪碗等。
8 菲利普斯倫敦夜場3億元收場
2月28日,菲利普斯拍賣行的“當代藝術夜場”拍賣在倫敦如期開槌,共推出211件當代藝術作品,成交率為80%,總成交額(含傭金)高達219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06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蘇富比和佳士得上個月的當代藝術拍賣專場中,成交率均低于上年同期,佳士得在2月6日推出的專場成交率僅為69%,而菲利普斯這一專場的成交率則達80%,與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這一拍賣專場中,最高價為美國藝術家理查德·普里斯(Richa rdPrince)所作的“俏護士”系列作品《Surfing Nurse》(作于2003年),這件高1.62米的作品估價為150-200萬英鎊,而最終則以210萬英鎊成交,刷新了普里斯個人作品的最高價格紀錄。16件中國當代藝術品也參與了此次拍賣,其中涉及了王廣義、尹朝陽、展望、張洹、王慶松、翁奮等12位中國藝術家。王廣義此次有3件作品上拍,《大批判——迪斯尼》(2000年作)是此次拍賣成交價格最高的中國當代藝術拍品,成交價為22.8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19.9萬元,另外兩件作品《Visa》(1995年作)和《Eternal Halo》(2004年作)分別以9.65萬和3.89萬英鎊成交。影像是這一專場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數量最多的門類,其中張洹的《上海家譜》(2001年作)成交價為5.21萬英鎊,《我的波士頓Ⅱ》(2005年作)以1.61萬英鎊成交,王慶松的《羅曼蒂克》(2003年)成交價為2.33萬英鎊等。此外,展望的雕塑作品《假山石》(2006年作)成交價為15.65萬英鎊,李天兵的《晚餐》(2007年作)估價為4萬-6萬英鎊,成交價則為15.05萬英鎊。
9 強調“解放奴隸是上帝意愿”的林肯信函將被拍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美國拍賣巨頭蘇富比(sotheby’s)拍賣行將于4月3日拍賣南北戰(zhàn)爭(1861—1865年)期間林肯總統(tǒng)于1864年4月致孩子們的親筆信。該信函強調解放奴隸的必要性,稱“還奴隸自由是上帝的意愿”。林肯于1863年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蘇富比拍賣行稱,該信函是體現其實現奴隸解放堅定信念的“一級歷史資料”。據說預計中標金額最高將達500萬美元,將刷新林肯信函拍賣價格的最高紀錄。據蘇富比拍賣行介紹,該信函為紐約一位收藏家的藏品。當時馬薩諸塞州的學生們提出請愿,希望解放兒童奴隸,這封信函便是對請愿的答復。信函對請愿學生代表表示感謝,“請向小朋友們轉達我十分高興”,并說“我并沒有實現一切愿望的力量,但(解放奴隸)是上帝的意愿”,表現出林肯致力實現奴隸解放的意志和熱情。字體有力,最后是親筆簽名。
10 永樂春拍再推傅抱石力作
據北京永樂拍賣公司人士透露,傅抱石的“金剛坡”力作《海天落照圖》將在4月下旬出現于該行春拍中。《海天落照圖》為20世紀40年代初傅抱石寓居重慶金剛坡時精心繪制,圖中海水波紋的描繪與山石皴法均體現出“抱石皴” 靈動活潑、奔放自然的典型特質。永樂曾拍過多幅傅抱石名作。2005年11月,《塔影鐘聲》(鏡框)成交價逾190萬;2006年10月,《杜甫詩意圖》(立軸)以1120萬元成交;2007年5月,《泛舟琴音》(扇面)成交價近92萬元,高出估價六倍;2007年11月,《蘭亭修禊圖》(手卷)創(chuàng)下2016萬的新高。
考古·收藏
2 考古發(fā)現0.35億年前埃及巨蝙蝠物種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報道,近日,科學家聲稱在埃及發(fā)現距今3500萬年前的6種遠古蝙蝠新物種,這些遠古蝙蝠的體重大約有半磅,翼展可達到3-5米。
這些遠古新物種蝙蝠的發(fā)現源自專家對33塊遠古生物牙齒和顎骨化石的分析,據稱,這些遠古生物骨骼是在開羅東南50英里的法尤姆(El Faiyum)數十年間的挖掘工作中逐漸積累的。領導此項研究的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格雷格‘F’岡納爾(Gregg F·Gunnell)說,“這是一項令人驚奇的遠古新物種多樣性研究,之前我們并不期望能在這些未知遠古生物骨骼化石中發(fā)現全新的蝙蝠物種。
2 北美發(fā)現最古老靈長類物種微小像老鼠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3月4日報道,最新考古研究顯示,北美洲發(fā)現最古老的靈長類物種,這些喜歡跳躍、長著皮毛的微型猴子身體只有老鼠那么小,它們要比早期人類更早地穿越白令大陸橋。
科學家日前宣稱,這項發(fā)現證實了之前在美國密西西比州Meridian地區(qū)發(fā)現的三具遠古靈長類動物骨骼的真實身份。這些骨骼化石的歷史可追溯至5580萬年前。
如果這些骨骼化石的年代推測精確,這項最新發(fā)現將顯示早期靈長類動物穿越連接現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和美國阿拉斯拉州的大陸橋的年代要早于智人,智人是于1.2-1.4萬年穿越該大陸橋的。在古新世-始新世最熱事件(PETM,Paleocene-gocene ThermalMaximum)時期,全球氣溫像現今一樣出現上升趨勢,這些體形微小的靈長類動物從亞洲向北美洲進行遷徙。
美國密歇根州大學古生物學博物館的菲利普·金格里奇說,“對于占生物研究而言這種遠古靈長類動物是較為陌生的,因此這種生活在密西西比州的微型物種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關注?!蔽磪⑴c此項考古發(fā)現的研究員安·阿伯爾指出,這處考古遺址可能非常重要,但是這種重要性某種程度上依賴于研究人員是否真的準確測定這些遠古物種的真實年齡。
目前,科學家將這種遠古靈長類物種命名為“Teilhardina magnoliana”,它的重量僅為1盎司(28克),時常在樹梢之間跳躍捕捉昆蟲和摘食水果。匹茲堡卡內基國家歷史博物館的K·克里斯多弗·比爾德稱它們是“會耍雜技”的小動物,他將這項研究發(fā)現發(fā)表在3月4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3 廣西發(fā)現罕見漢代大型陶器作坊
考古人員最近在廣西合浦縣發(fā)現一個漢代大型陶器工場,初步探明共有21座陶窯和一個包含制陶全流程的作坊,規(guī)模之大,流程之完備,保存之完整,為目前國內考古發(fā)掘中所罕見,對研究了解漢代手工業(yè)狀況有重要意義。
4 西安發(fā)現王莽時期銅蒸餾器
近日從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獲悉,在去年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設工程的考古清理工作中,西安市考古專家從一座王莽時期“九鼎”古墓中意外地發(fā)現了一件銅蒸餾器,從而將此類器物的實物歷史提到了公元前后。
這件銅蒸餾器通高36厘米,由筒形器、銅鍑和豆形蓋組成。在筒形器的底部有一米格形箅,底邊有一小管狀流;銅鍑是三蹄形足,上有一圈凹槽可匯聚液體,由一小流溢出;豆形器的蓋上部呈盤形,直徑與筒形器口徑大小相同。柄部分為兩段,相合處為榫卯結構,可在一定范圍內自由活動。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副研究員張小麗說: “這件蒸餾器出土時放置有序,銅鍑置于筒形器內,豆形蓋置于銅鈑之上,甚為奇特,其工作原理因沒有進行實驗尚不十分明確。”該所副所長程林泉說,以往考古工作中發(fā)現過東漢時期的蒸餾器,在馬王堆漢墓中也發(fā)現過圖畫,但是早到西漢、甚至公元前后王莽時期的蒸餾器實物,這次當屬于首次發(fā)現,應當是時代最早的銅蒸餾器。
5 先有小陂窯后有景德鎮(zhèn)?
金溪縣北宋小陂窯是江西重要陶瓷產地,一度傳出“先有小陂窯,后有景德鎮(zhèn)”的民間說法,但是小陂窯的窯火僅僅燒了兩百年的時間,就戛然而止了,史料上也難尋蹤跡。2月的一天,祖祖輩輩在小陂窯遺址旁居住了數百年的村民說,貌不驚人的山巒深處經常能流落出年代久遠的瓷片,推土機偶然的一次開挖甚至讓大量的瓷片重見天日。值得我們期待的是,這些為揭開小陂窯的歷史面目提供了直接證據。
6 火燒山和亭子橋窯址出土文物有望改寫青瓷史
去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和德清縣文保所聯(lián)合在武康鎮(zhèn)龍山一帶進行了古窯址的考古發(fā)掘。特別是在火燒山和亭子橋窯址的發(fā)掘中,出土了大量原始青瓷,其中的仿青銅禮器工藝非常精美,讓專家們興奮不已。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一些專家認為,這一發(fā)現有可能把成熟青瓷出現的年代前移,還有可能重新解釋中國陶瓷史中對“德清窯”的定義,德清應該是中國青瓷源頭之一。
在火燒山和亭子橋窯址發(fā)掘中,出土了大量青瓷殘片,這些青瓷不僅釉色泛綠,厚薄均勻,外觀工藝精細,而且胎色發(fā)白,組織細密,質地堅硬,叩之能發(fā)出清脆的金屬聲。這些特征已完全脫離了因坯泥煉制比較粗糙,胎體雜質裂紋多,可塑性較小,造型比較單調,釉色不穩(wěn)定的原始青瓷特征。經過與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的江蘇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中出土的,被稱之為與六朝時期最高等級青瓷器相當的青瓷器進行器形及物理和化學比對,各項指標都非常接近。而此前,考古界認為,中國最早的成熟青瓷出現在東漢時期。
為了進一步認證這一發(fā)現,省考古研究所已經把古窯址出土的青瓷樣品送往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用其與成熟青瓷進行比對分析。如果結論是肯定的,那么可以證明,德清遠在東漢之前已經燒造出了成熟青瓷,中國成熟青瓷的出現年代至少可以前移500年。
7 秘魯出土5500年前古儀式廣場
一個由秘魯及德國專家組成的考古隊2月25日稱,他們在秘魯發(fā)現了一個大約建于5500年前的古儀式廣場,根據碳-14定年法測定,這是迄今為止美洲發(fā)現的最古老的建筑物。
據英國媒體報道,考古學家們在位于秘魯首都利馬北部的卡斯馬地區(qū)發(fā)現了這個直徑為14米左右的廣場,考古隊在其周圍還發(fā)現了一些雕刻著手持匕首及戰(zhàn)利品的武士的壁緣。
對于此次重大發(fā)現,考古學家們都異常激動,秘魯國家文化研究所(Peru’s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e)的研究人員塞薩爾·佩雷斯(Cesar Perez)表示:“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發(fā)現,科學界與考古界都高興極了,這個發(fā)現可能會重新審定秘魯的歷史。”
在這個廣場出土之前,考古界一直認為位于秘魯的具有5000年歷史的卡拉爾古城是西半球最古老的建筑物。聯(lián)合考古隊的一名德國專家表示:“我們在古儀式廣場的下面還發(fā)現了其他幾處建筑物,有可能比廣場的年代更加久遠,此外這個廣場的下面還有四五個廣場,這就意味著這個建筑物有可能被重建多次,也許時間持續(xù)了100至300年。”
據悉,由于當地盜墓活動猖獗,考古隊已經將所挖掘的廣場用土覆蓋住以進行保護,當獲得許可后再進行挖掘。
8 河北發(fā)現神秘西漢古城疑為戰(zhàn)國軍事要塞
據現有文物資料顯示,位于冀西北地區(qū)的崇禮縣有戰(zhàn)漢古城址3處。近日,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配合張承高速公路建設工程的考古調查中,在該縣頭道營村又發(fā)現一處古城遺址。至此,崇禮縣境內已發(fā)現戰(zhàn)漢古城址4處,其總體特征有悖于河北地區(qū)漢代城市“南密北疏”的特征。古城到底為何所用?2000多年前曾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它經歷了怎樣的興衰?層層謎團有待破解。
9 周總理騎過的三輪車首度亮相廣州
一輛半世紀前廣州從化農民送貨的腳踏三輪車;一雙補過多次的襪子以及補襪專用木制補襪板;一封1967年4月有關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情況致毛澤東、林彪的信……380件珍貴歷史文物在廣州舉行的《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周恩來生平史跡展》上亮相。主辦方廣州農講所紀念館館長卜穗文昨天邀請多家媒體現場探營,展示了周恩來同志生前使用過的部分珍貴用具、圖片和信件等國家級別文物館藏,其中部分物品為首次公開展出,有的還是專門從北京中央檔案館搜集來的珍貴文物復制品。
10 中國漢唐文物展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開幕
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意大利佛羅倫薩市斯特羅齊宮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漢風到唐韻”中國文物精品展,3月6日晚在佛羅倫薩的斯特羅齊宮開幕。
據組織者介紹,這次展出的展品共200余件,主要來自中國陜西、河南、甘肅、江蘇四省的20多家博物館。展品包括中國東漢至唐代的金銀器、玉器、玻璃器、瓷器、三彩陶塑、石造像、壁畫等,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9件。展品中不少是第一次在歐洲國家展出。這些形態(tài)各異、工藝獨特、絢麗多姿的珍貴文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璀璨的中國古代文化藝術。
這次展覽得到了意大利總統(tǒng)府、外交部、文化遺產部和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的支持。展覽將持續(xù)到6月8日。
11 人大代表呼吁將新疆和田玉評為中國“國玉”
隨著和田玉與奧運結緣廣為人知,和田玉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引得世人高度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和田行署專員巨艾提·伊明認為和田玉文化品牌保護需引起高度重視,應盡快將和田玉定為“國玉”,并注冊商標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艾提·伊明代表說,和田玉是中國7000多年玉文化的主體,有著7000多年歷史的和田玉承載著5000年的中華文明。中外許多著名的博物館和大學收藏的中國玉器,除少數先秦時期的玉器非和田玉外,其余藏玉幾乎都是和田玉。他認為,新疆和田玉是中國玉石代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國玉”。其在海內外的影響對傳播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2 雷鋒資料收藏品在撫順展出有十幾類
由民間收藏家提供展品的《雷鋒資料收藏展覽》,目前正在遼寧省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展出。上千件展品見證了人民群眾對雷鋒的崇敬和懷念,引起了參觀者的興趣。
這些雷鋒題材的民間收藏品包括題詞、書籍、連環(huán)畫、郵品、磁卡、火花、證書、書簽、徽章等十幾類。其中,光是帶有雷鋒圖案的各企業(yè)各單位印制的信封就有幾十種。以學習雷鋒為內容的郵票也有20多枚,不但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fā)行的紀念郵票、特種郵票,也有近年發(fā)行的帶雷鋒肖像的個性化郵票。展覽中各式各樣的表彰學習雷鋒先進分子的獎狀或證書,則反映出45年來中國各地學雷鋒活動的長盛不衰。
展覽
“清水芙蓉·鐵線畫魂”潘玉良女體主題特展
因了電視劇和電影的鋪排,潘玉良這個名字,世人恐怕并不陌生。命運的多舛和社會的不公沒能壓抑她非凡的才華,反使她更具有了一種獨特的氣質。在千年傳統(tǒng)桎梏下的撲翅一生,更為民國這個紛繁迷離的社會,平添了一份傳奇的色彩,同時也展現了一道性別文化的獨特風景。
在藝術史上,潘玉良是無可替代的。她曾兩次遠涉重洋,旅法四十余載,一生曾創(chuàng)作過六千余幅作品,獲得過數十次國際大獎,西方人評價她是“集表現主義與現實主義于一身”的藝術大家。其實,在潘玉良的骨子里,蘊含更多的是中國古典的優(yōu)雅與西方浪漫的精髓。與眾不同的經歷和性格使她的畫風自成一家,獨立于具象與抽象兩派之間。她用她的“玉良鐵線”,也就是中國書法的筆法來描繪萬物,這使她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唯一邁向國際繪畫舞臺的女藝術家,也成為融合中西繪畫而后開創(chuàng)新局的先驅者之一。
令潘玉良一生最為執(zhí)著,同時也最予人以心靈震撼的,是她的女體主題的繪畫作品。潘玉良以女性的目光審視女體,視之為世上最美麗、最富生命力的造物。這樣的視角,讓曾自我懷疑和鄙棄的潘玉良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渴望。在她的筆下,女性的臀部、大腿被刻意突出甚至是夸張地表現,這或是在通過對女性生育崇拜似的造型來強調女性的尊嚴?抑或是將女性作為類似史前藝術中母神的形象予以展現甚至是架上供奉?!
此次特展是潘玉良用她的一生去鞏固、創(chuàng)造、傳播的她所發(fā)現的美麗;是潘玉良經過時代的洗禮和錘煉,用自己的精神品質和藝術才華,鑄就的中國女性藝術家新的精神靈魂和審美高度;是潘玉良的“畫魂”所在。展覽于2008年3月8日至5月8日在蘇州博物館展出。
2“百年郭味蕖”紀念郭味蕖誕辰一百周年系列展
作為畫家,郭味蕖先生精研傳統(tǒng),學通承變,其繪畫開一代新風。隨著歲月遷延,益見其學者型藝術家的藝術道路在當代的重要意義。作為新花鳥畫的開拓者,作為傳統(tǒng)花鳥畫向現代轉型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 ,其作品既有豐厚的傳統(tǒng)筆墨內涵,又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集中體現了一代國畫家立志變革中國畫的信念和探索印記。
作為美術史論家,郭味蕖先生學識廣博,著述豐贍。所著《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中國版畫史略》和《知魚堂書畫錄》,黃賓虹、徐悲鴻、郭沫若等先生都給予高度評價,并分別為其書題耑撰序。這些著作已成為研究中國美術史論的重要參考書、工具書。他的史論研究與藝術創(chuàng)作上雙軌同步而取得的非凡成就,對后人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作為美術教育家,郭味蕖先生是當代學院派花鳥畫教學體系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之一,為新中國美術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所著《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技法十六講》已成為當代花鳥畫教學的重要教材。其直系弟子已成就卓著,再傳弟子如縷不絕,并以新的畫風形成了新的流派。展覽于2008年4月6日至4月16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3 拉蒂格——法國美麗時代攝影展
雅克·享利·拉蒂格(1894-1986)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大師之一,他的圖片栩栩如生地記錄了他的個人生活以及法國近一個世紀的社會風貌。其獨特的攝影風格影響了后來的許多攝影師。
在1979年,拉蒂格將自己的上萬張攝影作品及底片,130冊大像集、日記手稿和他收藏使用過的相機全部捐給法國政府。為了保存、管理和傳播拉蒂格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特別成立了雅克·享利·拉蒂格基金會。
此次雅克·享利·拉蒂格基金會和廣東美術館共同主辦的《拉蒂格——法國美麗時代》攝影展將展出105張重要攝影作品及展現拉蒂格創(chuàng)作的紀錄片。通過此展覽,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拉蒂格作品的獨特風采,更可以穿越時間空間,走進“美麗時代”時期的法國文化的人文魅力中,他的作品具有深層的社會學意義,20世紀初的法國和歐洲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刺激的年代,新科技的發(fā)展如汽車、飛機、電話、電影的發(fā)明,新藝術和奢侈時尚給社會帶來的沖擊力,推動了人們對新生活方式、生活藝術的向往和追求。這是一個既優(yōu)雅而又張揚的時代。拉蒂格本人就像帶著這個時代烙印的
4 “粉墨登場”中國戲劇水墨畫名家名作展
中國戲劇與中國水墨畫,歷經千年,同以其豐厚的歷史積淀贏得了中國文化象征的美譽。正如韓羽先生所說“中國戲,中國畫,雖不同名,卻是同姓,似是姐妹”。這姐妹藝術同是中華藝術瑰寶,中國戲畫則是中華民族兩大藝術瑰寶的珠聯(lián)璧合?!皣嫛焙汀皣鴦 眱烧哂滞瑯幼罹哂小皷|方寫意”之神韻。用“國畫”來表現“國劇”的中國戲畫愈加發(fā)散著典型東方藝術的獨特魅力。
在中國畫壇“關良先生的寫意戲曲人物畫開一代之風”,高馬得、丁立人、韓羽、聶干因、呂超然也皆因戲畫佳作而早已名揚畫壇。關良、馬得、韓羽是中國水墨戲畫發(fā)端、發(fā)展之大家,一時可謂“戲畫”三家鼎立也。關良先生其影響不僅限于戲曲人物,稱之大師,當之無愧。20世紀60年代馬得先生就開始“因醉以戲曲舞臺中動靜頓挫,色彩紛呈,遂專以水墨作戲曲人物畫”,在國內及港澳頗有影響。韓羽先生則是在“動亂”之后的70年代“戲癮墨味”、“文情畫意”一發(fā)而不可收,將中國水墨戲畫創(chuàng)作發(fā)展至巔峰,《三個和尚》家喻戶曉。丁立人、聶干因、呂超然三位先生“墨彩繽紛”的戲畫,分別吸取南方民間灶臺畫、儺戲臉譜、門神年畫的元素,融入“戲畫”創(chuàng)作,各顯神通,獨成一家。
粉墨登場——中國戲劇水墨畫名家名作展是一個薈萃南北現當代“中國戲畫”名家名作展。首展選擇在上海,是對長期生活在上海的“中國戲畫”開山之人關良先生的最好紀念,也將引起人們對中國水墨戲畫的進一步關注和研究。展覽于2008年3月19日至3月29日在上海朱屺瞻藝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