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骨眼兒(jie gu yan er)
剛想起答案,考試結束的鈴聲就響了;正準備報警時,手機電池一下子沒電了;領導正要提拔你的時候,情人突然鬧到了單位……這些決定性的時刻,就是人生處處埋伏著的諸多“節(jié)骨眼兒”。反之亦然——“節(jié)骨眼兒”的節(jié)點往往處于平地起波瀾或破云現(xiàn)陽光之際。
“節(jié)骨眼兒”字字皆于關鍵時刻、關鍵處著眼。它還真和“關節(jié)”有相同的作用。人的骨頭都是由關節(jié)連接起來的,沒有關節(jié)只能一動不動地躺著,不能走路,不能抬手,也不能搖頭、動手指頭。在民間,“節(jié)骨眼兒”是那些關鍵的、能起決定性作用的環(huán)節(jié)或時機。其實,“節(jié)骨眼兒”是戲曲行話。
哭窮
世間事,千姿百態(tài),瞬間萬變。俗語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窮富總是在不斷變化相互轉換著。如果單從“哭窮”的字面上看,好像是貧寒之士的表現(xiàn);其實,事實恰好相反,它是有錢人的“專利”。就是有錢人“哭訴”自己是如何如何困難,窮得家里惟一的電器電燈泡也用不起;窮得只剩一把骨頭、幾滴血了;窮得就差賣房子、賣地、賣老婆了……
有道是富人愛“哭”,窮人愛“泡”(吹牛)。但也有例外,人們普遍認為,行賄的一般不“哭窮”,受賄的從來不夸富。在這個崇尚利益張揚的時代,“哭窮”似乎成了一種時髦卻不討好的表達方式。
擠牙膏
“擠牙膏”的狀態(tài)是特定在牙膏所剩無幾或牙膏出口封閉得特別嚴密的時候。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需要“擠”。而“牙膏”的成分,也可能是語言,也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其他涉及水平、能力之類的內容。它的表現(xiàn)有時候和便秘類似,其“擠”的過程艱澀、焦躁,要有耐心并沉得住氣。 “擠牙膏”還有主動和被動之分。像警察審訊疑犯的“擠牙膏”。就是要逐字逐句地從他的嘴里套出有價值的線索來;像“書到用時方恨,少”——作文考試,拼命地“翻箱倒柜”、“搜腸刮肚”,結果就是弄不出幾個詞來!
貼鋪襯溜縫兒
“貼鋪襯”諧音“貼譜”,是字音上的析字辭(一類能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言語現(xiàn)象)。在生活真實和文學真實之間,民間使用“積極修辭”的技巧來搭橋,使得文學真實更逼近生活真實。盡管事實如此,但這樣冠冕堂皇的“貼鋪襯”話說多了,肯定遭人煩。“貼”完“鋪襯”再說“溜縫兒”——用語言堵塞他人的漏洞。把“貼鋪襯溜縫兒”歸結到一起,還是一個意思。
“貼鋪襯溜縫兒”是個既討人好,又惹人厭的活兒。這既得看準“貼”和“溜”的對象,又得把握好“鋪襯”的大小和“縫兒”的寬窄。嚴格看來,它屬于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嫡系部隊。說白了。“貼鋪襯溜縫兒”就是用語言附和、靠近對方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方式。
責任編輯 胡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