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東北農(nóng)村滿族家庭室內(nèi)陳設比較簡單、適用。當時室內(nèi)不設桌子、椅子之類的東西。因室內(nèi)三面皆炕,來客人南北炕兩面圍坐,一般的家庭南北兩面炕就可以坐七八個人。雖然沒有地桌,但各家都有一個正方形的炕桌,吃飯時圍桌盤膝而坐,暖和方便。上屋南北炕西頭皆擺一個高四尺、長五尺、上下二層雙門對開的大衣物柜。柜上鑲有四個圓型黃銅制的大折頁,八個梅花狀的小銅墊,柜門中間設有黃銅制的柜權鑲在一個較大的圓形銅片上。柜的表面涂深紅色的油漆,并繪有金色的圖案。外型平整大方,原料大部分選用紅松,長期使用不改變形狀。有的大柜是傳世之寶,幾代人沿用不損壞。解放初期黑龍江省寧安縣滿族聚居的農(nóng)村世居家庭中仍可見到保存完好的這種大柜。在兩個大柜的中間擺一個高三尺的長條形雜物柜,內(nèi)陳設梳妝用品、帽筒、器具等物。
在門框的橫木上置放一大塊木板,俗稱擱板,利用空間放一些器皿,室內(nèi)顯得規(guī)整不亂,“楣棟間庋橫板,以置瓶盎篋諸器,家具精粗兼?zhèn)?,滿洲舊俗比室皆然”。
冬季,農(nóng)村滿族家庭大部分都有一個火盆。火盆一般是用黃土托制而成,盆沿上鑲有小玻璃片等裝飾,光滑、美觀、保溫性能好。晚飯之后將燒后無煙的木炭火放入火盆,闔家圍著火盆嘮嗑。
滿族居室上屋(指西屋)與廚房之間的隔墻多數(shù)是用紅松木板鑲制的“排柵”并涂油漆,每逢春節(jié)前各家都要選一年畫貼在“排柵”上,以賀春節(jié)愉快。
子孫椽子是滿族家庭屋內(nèi)必有的裝備,有生育子女時掛上搖車,沒有生育子女時備用。
滿族家庭炕上一年四季長備一個煙盒子,大部分是用木頭雕制而成。有的家庭的煙盒子雕工細致,非常講究,久經(jīng)使用,已經(jīng)磨成深紅色。盒內(nèi)不僅放著“關東煙”,而且還備有煙袋,來客人時首先給客人裝上一袋煙,以示歡迎。
責任編輯 雁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