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觀感
向往桂林的時候,最想的就是游漓江。到了桂林,游漓江更迫切了,我再怎么不舒服也不肯放棄游漓江采風(fēng)的機會。
剛上游輪的剎那,我就斷定自己會喜歡上漓江的。被某種感覺牽引著,竟然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踱步登上了甲板。漓江上的空氣很濕潤,皮膚在這濕潤的空氣里顯得格外滑潤和白嫩。我站在游輪的甲板上,迎面吹來的江風(fēng),也是濕漉漉的,從空氣中能明顯感到有一種雨后的清新。山被拉得很近,山色似乎更艷了,看得更清了,可見是雨公公剛剛辛勤地洗刷了眼前的南國麗城。據(jù)說桂林很少有這樣的暴雨天,我真要好好地感謝蒼天眷顧我們遠道而來,用特有的方式熱情招待我們。
江面上有許多正待啟航的游輪,游客們正在忙忙碌碌地登船。河面上那些站在簡陋竹排上小憩的鸕鶿,不時用小眼睛打量著我們這些異鄉(xiāng)來的陌生人;戴著斗笠披著蓑衣垂釣的漁翁們悠閑地抽著旱煙,等待著自家的“孩子們”帶回鮮活的魚兒,這些生動的景象形成江面最獨特的點綴。
漓江的水并非如書中介紹的那樣清澈,而是黃黃的,比長江水還渾濁呢,怎么可能見到江底?。÷爩?dǎo)游說,這是因為昨夜下過暴雨,上游的渾水沖入了漓江的緣故。兩岸有低矮的青黑色舊式樓房,可能是氣候潮濕的緣故,房頂長著青青綠綠的草,墻壁上有一塊塊斑駁的痕跡。
游輪啟動,它一離開碼頭,我的心也就隨之游蕩。放眼漓江兩岸,盡是青綠色的山巒呼之欲出,平坦的河堤忽明忽暗地顯示出鵝卵石,像孩童在水中嬉戲那樣快樂。陡峭的石壁,形態(tài)各異的山巒,大都像活龍活現(xiàn)的動物身影……不到半個時辰,游輪就抵達黃牛峽了。
黃牛峽形狀特像迎賓的蝙蝠在絕壁上展翅截流,形成了一個連綿數(shù)里的江峽。我仔細地聽著導(dǎo)游的介紹,眼睛卻已將黃牛峽的美景——“蝙蝠迎賓”、“草原姑娘”、“群龍戲水”、“望夫石”、“珍珠淚泉”等等一一捕捉進眼底,投影在我的腦海中。
我個人的旅游習(xí)慣,是喜歡從吃開始去了解一個陌生的地方的,所以每到一處,我總會先找本地的風(fēng)味小吃。漓江游輪上雖然憑船票供應(yīng)盒飯,但也有另外自己掏腰包加菜的,不過價格自然要比岸上貴出雙倍還不止。可我們小組的同仁們都要求加菜,大家覺得在漓江上聚餐實在是一件相當(dāng)難得的事,圖的就是愉悅。看大家那么有興致,我這個組長自然是積極響應(yīng)……只可惜,游輪上小吃和菜肴那么多,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特色的卻寥寥無幾。大家吃著笑著,正在興頭上,漓江最著名的“九馬畫山”到了。
我們放下碗筷,迫不及待地涌上甲板。甲板上已經(jīng)站滿了人,我這矮個子,什么也看不到??!我靈機一動,直奔船頭,正好與“九馬畫山”來了個面對面。
眼前的畫山在臨江絕壁上似天然白色的版畫駿馬圖,據(jù)說它高有416米呢,真夠雄偉壯觀的。滲水的山崖峭壁上,藻類等低等生物死亡后鈣化而形成了不同顏色的、深淺有別的山崖色帶——名揚天下的“九馬畫山”正是這樣的山崖色帶與巖石所含的各類礦物質(zhì)本色,以及巖層凹凸不平的立體感而形成的。
“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見九匹狀元郎。”這是傳說中觀看畫山的打油詩,據(jù)說當(dāng)年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元帥他們游江時,周恩來總理數(shù)出了九匹,陳毅元帥數(shù)出了七匹?!榜R圖看九匹,奇峰落人間。山如畫,畫如山。游舟讀畫地行仙,誰人見了不魂牽?”我眼睛一眨不眨地像看三維立體畫似地數(shù)著馬,可認清了上面忘下面,記下了左邊忘右邊,左右前后是越看越模糊了。眼看游船就要駛過畫山,我再也顧不上數(shù)馬了,趕緊拿起攝影機把它攝下來,心想這樣既能把美麗的景色帶回給兒子看,又能回賓館后再慢慢地觀賞,看看以我的智商到底能數(shù)出幾匹馬!
漓江最出名的景點是畫山,而最美的景色卻是黃布倒影。黃布倒影的來由是因為江底有一黃色的石板似黃布鋪在江底而得名。那天雖然江水并不是很清澈,但稍有點渾濁的漓江在陽光下依然波平似鏡,水中的倒影格外的清晰靚麗——藍天白云下,山似玉筍瑤簪,峰如女子螺髻。當(dāng)我們游輪破鏡入畫,附近的倒影凝就了“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詩情畫意。導(dǎo)游看我們讓倒影迷住了,就哈哈笑著說:“看你們啊,其實這倒影美景天天在你們口袋里藏著呢,只是你們從來沒有在意過它?!甭爩?dǎo)游這么一說,我真的糊涂了,這怎么可能呢?導(dǎo)游接著說:“你們從口袋里掏出二十元面值的人民幣,看看它的背面就知道了?!蔽襾砭窳?,急急地掏出錢來看。天啊,不看不知道,二十元幣的背面,果真是黃布倒影的全景,還有一葉小舟呢!兩張二十元的人民幣在同仁手中傳來傳去,真有一種樂此不疲的感覺,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此了,竟然忘了觀賞別的景色,待回了賓館方知,原來黃布灘上還有“七仙女”、“玉簪石”、“手套山”等秀麗美景還沒欣賞呢。后悔是沒有用的,只得期待另有機會再游漓江了。
經(jīng)過50多公里的水程,我們在陽朔碼頭上岸,導(dǎo)游小譚早早地在等候我們了。她問我:“大姐對漓江的觀感如何?”
我回頭望著漓江感嘆道:“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倒是覺得漓江山水醉我心了。”
“大姐可知漓江的‘四魂五珍’是什么嗎?”她歪著頭繼續(xù)考我。
“‘四魂五珍’嘛,四魂不就是‘清、奇、綠、幻’嗎?之于五珍嘛,我知其是‘鸕鶿、水牛、桂花魚、鳳尾竹、千年古榕’?!焙俸?,她沒考倒我,因為游輪上的導(dǎo)游介紹過的,我默默地記住了。
小譚笑著說:“大姐真夠厲害的啊!其實,‘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才是我們做導(dǎo)游的口頭禪啊!等游完了今天的旅程,前面的陽朔一定會讓大姐大飽眼福的。”
陽朔魅力
陽朔既是一個奇峰羅列的山城,又是一個江流環(huán)抱的小鎮(zhèn)。一個小山城,環(huán)城圍著十八個山峰,合起來就像一朵綻開的蓮花。陽朔縣城就相當(dāng)于蓮花的花蕊,故有“碧蓮峰里住人家”之說。陽朔碧綠的田家河由西而東,匯入漓江,故而陽朔江流兩岸,峰秀石奇,山光水影,相映如畫。陽朔的山峰,以多、奇、秀為勝。連綿數(shù)十里的山峰,如春筍拔地各不相倚,又似星羅棋布,中間穿插纏繞著一條蜿蜒而下的百里漓江,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名句。
車徐徐地前行,峰漸漸地后移。我搜索枯腸,極力想要挖掘出我肚中僅有的那點墨水來組閣景名,心想用新鮮的景名將后移的山峰拖住,刻錄并收藏在我的記憶庫存里。我們的司機李師傅,人很敦厚,是一個能說會道,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的編外導(dǎo)游。他熱情地沿途為我們講解了陽朔的人文風(fēng)情,地理巖狀,還為我們高歌了不少民族歌曲。正因為有了李師傅的講解介紹,陽朔在我眼里如一幅很現(xiàn)實的、又很隨意的山水畫,既沒有起筆,也找不到收筆,人在畫中,意在天外,不是面對任何美景都能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的。我走在陽朔山水里,感到自己的身心和自然融合了,人在畫中再也不愿出來了。
陽朔游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應(yīng)算是世外桃源了。世外桃源位于陽朔縣白沙鎮(zhèn)五里店,緊鄰桂林。說是世外桃源,其實是一處集自然山水、田園風(fēng)光、人文景觀三位一體的國家一級自然保護區(qū)。
人們說看景不如聽景,這話用在“世外桃源”就不靈驗了。老遠就看見迎候我的是“世外桃源”四個大字,字跡遒勁有力又不失秀麗,很像是我書法老師的手筆,一看就十分親切。再就是在電影里見過的一架巨大的水轉(zhuǎn)筒車,正在悠然自得地吱吱呀呀地說著什么。說什么呢?我聽那聲音,好似:“峻毅你好,峻毅你好……”筒子水車是古人超級智慧的結(jié)晶——它借助水力推動筒輪轉(zhuǎn)動之后,竹筒子自然兜水,循槽而上,自高處將水倒入水槽中,日夜不停地循環(huán)。水車在轉(zhuǎn)動,生命也在輪回;生命在于拼搏,生命也在于休憩。我聽著水車吱嘎、吱嘎地輕歌曼舞,充分地體會著生命的魅力。我被水車的快樂所感染了,也感受著“世外桃源”的愜意與舒心。
踏進“世外桃源”,眼前展現(xiàn)的是一片秀麗清雅的山水田園風(fēng)光,垂柳柔情地在和湖岸親昵,遠處是群山峰巒聳翠,樹木含煙飄渺,田地阡陌縱橫,民居屋宇錯落。我一下子就進入陶公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美麗意境中,且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的季節(jié)。面對這樣閑適的景物,心情是放松的,古人的生活節(jié)奏緩慢,還忘記不了到山野放松一下,何況我們這些高度旋轉(zhuǎn)的現(xiàn)代人呢。
乘小舟蕩游燕子湖是另一種享受。湖水碧波蕩漾,用手摸摸它,感覺是暖和的。心里想起了“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詩,就縮回了手,還是讓前面那群可愛的鴨子們感知湖水冷暖吧。湖岸民居錯落,奇怪的是不管新居還是舊舍,每戶人家的屋檐下都有一孔孔的小洞,好讓人納悶。導(dǎo)游小譚告訴我,那些小孔不是通風(fēng)用的,是專門給燕子搭建新窩用的。燕子象征和諧吉祥,所以這里的村民待燕子為上賓,家家戶戶蓋新房都不會忘記給燕子計劃一處新窩。聽小譚那么一說,我對那些善良的村民產(chǎn)生敬意。如今的經(jīng)濟社會,人們變得自私了,變得勢利了,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了,關(guān)愛自然關(guān)愛生態(tài)的打算太少了。能不去掏燕窩的蛋,能不去捕捉雛燕已經(jīng)是大幸了,還會有誰去在意一只燕子的生活??!由此可見,燕子湖里的燕子們,真的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了。
進了世外桃源,去桃花島是必定的,小舟得駛過一個幽深的洞,洞內(nèi)黑漆漆地伸手不見五指。小舟有些晃晃悠悠,有人尖叫,洞壁的回音相當(dāng)清脆。據(jù)說幽洞原先只是一個不通且小的洞眼,洞內(nèi)有不少燕子窩,人都不可能進去,更別說是船了。那年有一位從臺灣來的姓江的博士,愛上了此地,便想定居扎根。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于是,便叫人鑿穿擴大了那個小洞眼,目的就是想營造“舟過一洞,豁然開朗,世外桃源”之境。正好此洞口有兩處凸出的石頭,形狀極像成雙結(jié)對的燕子,于是就將此洞稱為燕子洞了。
船在洞內(nèi)穿行,不一會,洞忽然開闊,前方便是桃花島。桃花島春光明媚,桃紅柳綠,正是桃花盛開之季。春風(fēng)讓落花紛紛地躺在濕潤的泥土上,讓我感受到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的含意。令我驚奇的是這里的桃花有與眾不同的別致——花色繁多,花瓣很密,花朵很大。導(dǎo)游告訴我們,這些桃花能真正結(jié)桃果的并不多,大多是四季都開花,只作為觀賞用。竟有四季常開的桃花?真令我難以想像在大雪紛飛的寒冬,那些桃花真的能像臘梅那樣迎風(fēng)傲骨地開放嗎?太不可思議了!
游過燕子湖,又去參觀文化長廊和陶淵明山莊。
在文化長廊,織布機正在織布。但見幾位紡織工人神情專注,手腳協(xié)調(diào),靈活自如地操作著織布機,讓我想起我婆婆曾對我說過她在姑娘時就織得一手好布,就格外驚喜與好奇。
除了織布,讓我目不暇接的工藝還有刺繡和水蠟花印。我雖然也曾學(xué)過刺繡,但與眼前的那些繡女們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看著這些繡品,不由我怦然心動——這真是用雙手繡出來的嗎?看來她們的雙手真的可與七仙女們媲美了。那些做水蠟印染的女工,使古老的藍粗布上,有了白色的水蠟印花——百鳥紛飛、童子戲龍、嫦娥奔月,梅蘭竹菊等,逼真的圖案加上立體感的藍白色彩,真是美極。我們的古老文明,處處都有著濃郁的中華民族的氣息。也不只是我這個中國人感受甚深,連老外們看了也無不伸出大拇指連聲贊嘆:“Oh!Too beautiful,really was too beautiful!”
陶淵明山莊是以世外桃源景區(qū)為背景而建造的富有中國園林庭院風(fēng)格和南方傳統(tǒng)韻味的建筑。樓、堂、亭、閣的布局相當(dāng)嚴謹精致。展廳內(nèi)還設(shè)置了一些提供參與和互動的項目,讓游客通過觀摩,現(xiàn)場即學(xué)書法、繪畫以及制陶等傳統(tǒng)文化活動,能讓人真切感悟到一種淡泊恬然的生活體驗。我倚在木樓格窗上,眺望對面的筆架山和燕子湖,思緒久久不能拉回——筆架山形態(tài)深沉端莊,像在默默地沉思:而燕子湖卻是綠波蕩漾,垂柳輕搖,像在盡情地歌唱舞蹈;幽幽悠悠的燕子洞外是古老的村寨,是桃花盛開的地方。而窗前,那委婉的聯(lián)廊和小橋流水的巧妙構(gòu)思,襯托了山水的情趣,也襯托了陶公對詩、書、酒、茶的喜好,進一步讓人領(lǐng)悟了我國晉代文學(xué)名士陶淵明一生的思想風(fēng)貌和性格情操。
世外桃源是一方悠然自得、和諧寧靜、意境深遠的天地,以前她只展現(xiàn)在陶公筆下,而今我卻親眼得見了,親身體驗了——原始古樸的山間野趣,清雅自然的溪澗田園,山環(huán)水繞的溶巖地貌,綠油油的田野,黃燦燦的油菜花,燕子湖上的幽洞,洞寨歌舞聲中的紡織、刺繡、印染,還有散在各處的耕牛和勞作的農(nóng)人……這一切不就是那部傳世佳作《桃花源記》里所描繪的情景嗎?
也難怪我會如此傾心“世外桃源”。她在世內(nèi),或是在世外,對于我來說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我品味唐朝大詩人王維“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這一名句的含義,重要的是終于品味到了陶淵明文以景出,景因文傳的涵義。在現(xiàn)代都市喧鬧中謀生的我,心靈近似荒蕪,生命里的綠色已近枯黃。當(dāng)身處這座古樸典雅、悠然寧靜的山莊時,眼前的世外桃源,已將我心靈的塵埃和生活的壓力蕩滌得干干凈凈。我知道,在我心靈深處已有嫩嫩的綠芽正在出土,我的生命又擁有了充滿活力的綠……
桃源在世外,但我卻已將她裝進了我的心靈。【責(zé)編 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