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際石油合作項目中,費用的核算與回收和項目的收益密切相關,目前,國內石油公司的費用核算與回收方法并不十分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石油合作的順利進行。鑒于此,我們必須在國際石油合作中尋找新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國外成熟的經驗,根據具體的合同條款,改進和完善我國石油公司在國際石油合作中的成本費用核算方法。
關鍵詞:國際石油合作;費用核算;費用回收;折舊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1-0097-02
一、國際石油合作項目費用核算
國際石油合作項目中的費用核算是會計核算中的一部分,費用核算的目的是為了檢驗項目的盈利性,明確各個投資方的成本費用比例,構成成本回收的依據。
1.費用的界定。在本文中,按照油氣的生產階段可以將國際石油合作項目發(fā)生的費用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礦區(qū)取得費用:指因購買、租賃或其他途徑取得一個礦區(qū)而發(fā)生的各項成本費用。主要包括租賃定金、選擇購買或租賃礦區(qū)費用、購買土地、采礦權時發(fā)生的應屬于采礦權的費用,以及為取得采礦權而發(fā)生的傭金、手續(xù)費、法律費用。
勘探費用:在礦區(qū)進行勘探作業(yè)而發(fā)生的各種費用支出。一般包括:(1)地質和地球物理成本;(2)保留未開發(fā)礦區(qū)的費用,如遞延礦區(qū)租金和礦區(qū)從價稅;(3)干井貢獻和井底貢獻;(4)探井和勘探參數井的裝備發(fā)生的費用。
開發(fā)費用:指為獲得石油天然氣以及為開采、處理、集輸和貯存石油天然氣提供設施而發(fā)生的各項費用支出。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取得去井場的道路和為鉆井準備井場的成本;(2)鉆井成本和裝備開發(fā)井、開發(fā)參數井及服務井的設備成本支出,包括生產平臺費用和井的設備成本;(3)購買、建造和安裝生產設施費用,如礦區(qū)輸油管、處理器、儲油罐以及廢水處理系統(tǒng)等;(4)提高采收率系統(tǒng)。另外,也包括在鉆井及開發(fā)過程中應該分攤的輔助設備和設施的成本。
生產費用:是指處理和維護礦區(qū)井與相關設備和設施所發(fā)生的費用,主要包括輔助設備和設施的折舊和相應的操作費用,以及操作和維護這些井與相關設備和設施的其他費用。包括:管理井與相關設備和設施的人工費用;修理和維護費用;管理井與相關設備和設施過程中消耗的材料、供應品、燃料以及服務費用生產稅和已探明礦區(qū)和井與相關設備和設施的財產稅和保險稅;分攤的輔助設備和設施的折舊及維護費用等。
輔助設施和設備費用:是指各種地震設備、計算機設備、運輸通訊設備、油田服務網點以及其他為以上四種生產作業(yè)活動服務的設備和設施費用,它分攤于上述四種費用之中。
2.費用的核算方法。目前普遍應用的油氣成本核算方法有兩種:成果法(Successful-Efforts Accounting,簡稱SE)和全部成本法(Full Cost Accounting,簡稱FC)。
二者的主要區(qū)別集中在勘探成本上,成果法只把成功的勘探成本資本化,而非成功勘探成本費用化;全部成本法則將全部勘探成本資本化,無論成功與否。其他成本核算二者相同,即取得成本和開發(fā)成本資本化,生產成本費用化(詳見下表)。
二、合同的規(guī)定和可回收成本的計算
1.合同對成本回收的一般規(guī)定
國際石油合作項目都是在一定的合同模式下進行的,合同就是項目一切活動的“游戲規(guī)則”。在合同中一般對成本核算與回收有以下規(guī)定:
(1)可收回的成本項目;
(2)資本化費用和費用化費用的成本項目;
(3)資本化成本折舊和攤銷的方式;
(4)虧損是否能結轉及結轉年限。
在產量分成合同中一般還有成本油的規(guī)定,包括成本油上限及節(jié)余成本油處理等的規(guī)定。
2.可回收成本的計算
在前文費用核算的方法中可以看到各階段費用的處理方法,其中有資本化處理、費用化處理。有了費用的核算方法,在根據財務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可以計算出項目的可回收成本。
可回收成本=費用化的勘探開發(fā)成本+資本化成本的折舊或攤銷額+上年成本結轉額+生產成本+投資補償(如有此優(yōu)惠條件)+融資利息(如允許)+定金、地租、培訓費(如允許)
若項目是合作方與資源國合資,則可回收成本為:
可回收成本=費用化和資本化(折舊額)的勘探開發(fā)成本×外國油公司勘探開發(fā)成本所占比例+上年外國油公司成本結轉額+生產成本×外國油公司生產成本所占比例+投資補償(如有此優(yōu)惠條件)+融資利息(如允許)+定金、地租、培訓費(如允許)
若是在產量分成合同下公式中的成本結轉額一項可參考以下計算得到:
成本油=凈收入或總收入×成本油上限比例
如果當期可回收成本及費用大于成本油則:
成本結轉額=當期可回收成本及費用-成本油
如果當期可回收成本及費用小于成本油則:
結余成本油=成本油-當期可回收成本及費用
因此,在國際石油項目投產后,配合以科學的成本回收方式,就可提高項目的盈利空間。例如,在生產前期,油氣產量偏高,此時應加速回收成本,使高收入得以強有力的抵減,從而減少納稅額,這對投資者來講是很有利的。
三、費用回收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方法
政治因素。石油作為一個國家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往往與政治緊密聯系。參與國際石油合作項目,石油企業(yè)面臨著由于項目所在資源國的政治條件發(fā)生變化而給項目帶來的損失,有時甚至直接會導致項目的失敗,這種風險就是石油項目的政治風險。政治風險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方式:單純征用、沒收、報復性充公、政府禁令、東道國政府毀約和政治動亂。一旦發(fā)生上述政治風險,合作方的成本費用能夠回收的幾率幾乎為零,所有投資都化為烏有。
預防政治風險,首先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做好資源國政治風險評估工作,避免在風險值過高的資源國投資。其他的政治風險防范措施還有:
1.政治風險準保險。這種方式在西方被稱為“軟性政治風險保險”。具體方法包括:與當地公司成立合資企業(yè)、爭取多邊機構參與項目、確保項目的“辛迪加貸款者”來自更多的國家,包括東道國銀行。安全問題也是政治風險防范所考慮的重要內容,如果東道國不能保證項目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那么東道國就不能說服投資者相信其政治環(huán)境可靠。盡管項目在地質前景和合同條款上很具誘惑力,但整個投資要重新評估。
國家間訂立條約。如果東道國政府和投資者的母國政府簽訂某種國家間條約,那么政治風險將會大大降低。世界上比較流行的簽約方式有兩種:即雙邊投資條約和商業(yè)經濟條約。雙邊投資條約可以向投資者保證東道國政府給予它們非歧視性待遇,沒有公平的市場價值補償東道國政府不會沒收其財產,并同意將糾紛送交中立仲裁場所解決。商業(yè)經濟條約也保證給予投資者非歧視性待遇并保證其財產不被沒收,但同時還保證貨幣的可兌換性和利潤的匯出。
政治風險保險。投資者獲得政治風險保險的途徑比較多,它們可以從出口信貸機構、多邊機構和私營保險公司等處獲得保險。
2.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合同條款的規(guī)定。合同首先會給定可回收費用的界定、時限以及上限。這就決定了費用回收的最大值。然后合同會規(guī)定費用回收的方式,如是資本化處理還是費用化處理,若是資本化處理,又會規(guī)定折舊方式和折舊年限。合作方在簽訂合同條款時,一定要仔細斟酌,談判時盡量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合同條款。一般而言,由于資金的時間價值,費用越早回收越對合作方有益。因而在選擇折舊方式時,同樣的折舊方法,可以選擇較短的折舊年限;同樣的折舊年限,可以選擇加速折舊。
3.匯率的影響。投資者在成本回收上可能會遇到的外匯風險有:經濟風險、會計風險和稅務風險。
經濟風險,是由于匯率變動引起合同方的未來成本、價格、銷售方面的變化,從而影響未來收益變化的潛在危險。為了避免上述風險對未來收益所造成的影響,合同方應盡量采取以份額油的方式回收成本費用或采取硬貨幣結算,避免受到國際石油價格和外匯波動所造成的影響。
會計風險,也稱賬面風險、折算風險或評價風險等。它是合作方國際化進行會計處理和進行外幣債權、債務決算時,將外幣折算為計賬貨幣過程中所產生的賬面損益的差異。合作方國際化產生的會計風險主要是將資源國所產生的費用轉換成為本國國內法定貨幣記賬時所產生的賬目差額。只有及時調整財務報表來進行防范。在國內主要參照國內的會計法進行換算,而國外項目,參照國際會計準則,以做會計分錄時進行匯率折算。
稅務風險,是由于匯率發(fā)生變動影響公司的收益,從而對合作方企業(yè)的利潤稅收造成影響。例如,在資源國發(fā)生稅收歧視、雙重征收稅收或者由于匯率的升水或者貼水而按照原來核定的貨幣種類和數量進行繳納而造成的損益。避免稅務風險的常見措施有:深刻了解資源國的稅收適用范圍、征收管轄權以及求助于政府之間的稅收協議,才能夠避免不合理的稅收負擔。
參考文獻:
[1] 郝衛(wèi)東國際石油開發(fā)項目經濟評價研究http://211.87.190.16:85/mst.dll!DATABASE=CDDBFTFMT=CDDBFTNOP=IMFN=233836,2002-06-01.
[2] Rebecca A.Gallun,John W.Stevenson,Linda M.Nichols.石油和天然氣會計學基礎[M].王國梁,譯.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7:38.
[3] 徐青,楊雪雁,王燕靈.油田開發(fā)建設項目國際合作經濟評價及決策方法[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