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交通事故,或者違章停車,被拖走了車。車主去取車時,就得先交拖車費再憑證取車。這對很多車主來說,早已司空見慣??缮钲诘囊晃宦蓭熫囍鲄s為此跟交警部門較真,還打了近一年的官司。
“先交拖車費再取車”激怒律師
2007年1月31日,安星駕駛一輛小轎車由西向東行駛在深圳的深南大道上,行至人民橋路段時,與一位橫穿馬路的騎車人相撞。
隨后,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羅湖大隊(下稱羅湖交警大隊)以“調(diào)查事故原因”為由,派拖車將安星的車拖走并扣留。事后查明,事故是因騎車人搶道而起。
在警方作出處理決定后,安星準備取回自己的轎車??墒牵敯残鞘盏浇煌ㄊ鹿侍幚硗ㄖ獣r,卻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兩張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出具的《委托收費通知書》。通知書稱:安星必須先向深圳市建設銀行指定賬戶繳納“拖車費”和“停車費”共713元。然后,憑銀行的收款憑證,再到指定停車場取車。
今年33歲的深圳人安星,是一名執(zhí)業(yè)律師。熟知法律法規(guī)的他,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交這兩項費用。他認為,如果這713元是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行政處罰性收費,他不會有任何異議,可如果是商業(yè)服務性收費,那么拖車應出于他自愿,他有選擇由哪家單位來拖車的權利。在交警部門的處理決定中,已經(jīng)明確這是“調(diào)查鑒定”費用,那就應該從交警部門的行政辦公費用中支出,而不該由車主來支付這筆費用。
為了能夠取回車,安星還是向建設銀行深圳黃貝嶺支行支付了這筆費用。交完費后,他領到了一張電腦打印的收款憑證,收款單位是“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而非羅湖交警大隊。這就使得安星更加弄不明白了,這費用到底是交給誰的?他們的收費依據(jù)又是什么?帶著一系列的疑問,安星找到了交警部門法制科,可對方的答復是:你有權提起行政復議或訴訟。
吃了閉門羹,安星就愈加較真了。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搜集證據(jù)準備打官司。
可沒想到的是,平時為別人打官司都得心應手的他,卻為了這個小事故,從年初到年末忙了近一年時間。
到底該告誰?
在安星向銀行交費的收款憑證上顯示,收款單位是“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按照常理,安星應該告這家單位。
可在準備起訴法律文書時,他沒有找到這家單位的組織機構代碼。而與之名稱相似的,有一家單位是“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在向受托收費的銀行咨詢后,安星得知這兩個名稱其實指的是同一家單位。
為此,安星向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將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下稱車管所)告上了法庭,請求法院判令:確認被告向原告收取拖車費、停車費違法,退還拖車費、停車費713元以及組織代碼查詢費60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
然而,在2007年5月首次開庭時,車管所的答復卻完全出乎安星的預料?!八麄冋f我告錯了人,他們根本沒有收過錢!”安星回憶說。車管所的代理律師也聲稱,車管所是負責全市機動車上牌、年檢、發(fā)照工作和駕駛員考試工作,并沒有處理交通事故的職責,也沒有收取過任何拖、停車費用。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辦理此案的法官也糊涂了。7月23日,為弄清車管所到底是不是適格的被告,法院決定延后再審,并在再審時將建設銀行深圳黃貝嶺支行作為第三人納入訴訟,以便查清收費者。
9月3日,南山區(qū)人民法院在開庭再審此案時,車管所指出是第三人在開具收費憑證時搞錯了對象;而黃貝嶺支行辯稱“不存在操作失誤”。不過,黃貝嶺支行庭后又提交了書面情況說明,承認的確把收款單位搞錯了,收費的賬戶名實為“深圳市交通拯救中心”。
據(jù)深圳市公安局相關網(wǎng)站資料顯示,“深圳市交通拯救中心”屬于交警支隊指揮處下轄部門,而車管所則為車輛管理處直屬機構。
10月13日,南山區(qū)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了行政裁定,確認車管所并非收款單位,也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被告。法庭同時認定,作為真實費用收取方的“深圳市交通拯救中心”,由于本身不具備交通事故處理資格,因此其收費應視為受羅湖交警大隊的委托。而羅湖交警大隊開具的收費通知本身,也標明了是《拖、吊違法、肇事車輛委托收費通知書》。法庭判定,“本案被告應為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羅湖大隊”。法庭最終以“起訴對象不適”為由,駁回了安星的訴訟請求。
“打了4個月的官司,才弄清楚自己應該告誰?!毕肫饘ふ疫m格被告的經(jīng)過,安星至今仍覺得哭笑不得。
到底是行政性收費還是經(jīng)營性收費?
隨即,安星向羅湖交警大隊所在地法院羅湖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被告向他收取拖車費、停車費違法,退還拖、停車費713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可在羅湖區(qū)法院組織的庭審中,羅湖交警大隊也是一副無辜的樣子,認為安星告錯了人,“只是開具了收費通知書,并未直接收取相關費用”。并辯稱,深圳市交通拯救中心作為拖吊車及實際收款單位,其收費行為是經(jīng)過深圳市物價部門核準并獲得收費許可。當時,交警隊還提交了《廣東省經(jīng)營服務性收費許可證》作為證據(jù)。
在法庭調(diào)查中,由于這一“收費許可證”已經(jīng)過了有效期,不具有證據(jù)效力,因此不被法庭采納。但在安星看來,即使許可證有效,同樣不能成為該案收費的合法依據(jù)。
安星說:“這里有個思路上的陷阱,那就是許可證批準的服務性收費是一種商業(yè)行為,而交警大隊開具的收費通知 書屬于行政性收費。這是把商業(yè)服務和行政措施混為一談。如果是商業(yè)性服務,我可以選擇要還是不要,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公司,甚至還可以討價還價;但交警大隊開出收費通知書后,我只能到指定的地方交錢提車。”
2007年11月21日,羅湖區(qū)人民法院作出了行政判決,認為羅湖交警大隊是本案的“適格被告”。法院認為,雖然實際收款單位是深圳市交通拯救中心,但其只是交警大隊的受托單位。根據(jù)委托關系原理及有關法律規(guī)定,受托方的行為應視為委托方的行為,因而拖、停車費應認定為羅湖交警大隊收取的。
判決書上還說,在我國現(xiàn)行有效的法律法規(guī)中,并未規(guī)定公安交通管理機關在處理道路交通事故中可收取此類費用。而羅湖交警大隊提交的深圳市物價局1996年和1998年兩份文件,因缺乏法律依據(jù),不能作為交警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依據(jù),法庭不予支持。
羅湖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羅湖交警大隊收取拖、停車費的行政行為違法,并在10日內(nèi)返還拖、停車費713元,以及負擔安星預付的50元案件受理費。
“第一個官司打完,我就知道自己贏了。”安星說。他的自信源自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拖車不得向當事人收取費用,并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停放地點?!边@里的“收費”,指的即是行政性收費。
而在多位法律界人士看來,羅湖區(qū)人民法院支持了安星的訴訟,把板子打在了交警大隊身上,并指出收取拖、停車費無明確的法律依據(jù),是一種違法的行政行為,在類似案件的處理上無疑具有標本意義。
拖車費事件不是個案
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2006年全國共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37萬余起。除少數(shù)重特大事故外,一般事故的解決都涉及到交警部門的“酌情處理權”,而拖、吊車顯然也屬于“酌情處理權”范疇。
在數(shù)十萬起的交通事故處理中,“行政性處理”和“經(jīng)營性收費”就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孿生子,如果不是像安星這樣懂法律、這樣較真,一般車主又如何能分得清“行政性處理”和“經(jīng)營性收費”之間的區(qū)別?現(xiàn)實生活中,當車輛因為交通違章或接受調(diào)查而被暫扣后,司機除了要依法繳納罰款之外,往往還要繳納一筆不菲的“拖車費”與“停車費”,有些甚至高達上萬元,否則車輛就難以從停車場取出。對此,廣大司機早已司空見慣。
安星說,他也正是本著“希望通過這次訴訟帶給大家啟發(fā)”的信念,才堅持打這場耗時10多個月的官司。
事實上,早在五六年前,浙江也曾有車主對拖車費說“不”,并獲得了當?shù)胤ㄔ旱挠辛χС帧?/p>
2002年4月5日,浙江金華柳女士因違章停車被拖車,共繳納了160元的拖、停車費。事后,柳女士得知拖車公司是受交警部門委托拖車的,并沒有行政執(zhí)法資格,而停車場也沒有行政執(zhí)法資格,況且兩者開具的發(fā)票也都是以自身名義開的。柳女士心想:交管部門有權執(zhí)法,但收費的并不是交管部門,拖車公司和停車場憑什么讓自己交拖車費和停車費?
當年4月10日,柳女士便將拖車公司和停車場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退還費用并賠償損失。然而,金華市婺城區(qū)人民法院卻駁回了柳女士的全部訴訟請求。柳女士不服一審判決,向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兩被告非行政執(zhí)法主體,故二者以自身名義向原告收取拖車費、停車費顯然無行政法上的權力依據(jù)。其次,從物價部門和政府有關文件上看,拖車費、停車費是一項經(jīng)營服務性收費項目,可原被告之間既沒有拖車和停車服務合同關系,也不存在民法上所說的事實上的合同關系,故兩被告沒有合法依據(jù)取得利益,造成他人損失,屬不當?shù)美?,依法應予返還。
此后,金華市交警部門曾打算以開具行政事業(yè)性發(fā)票的形式收取拖車費,但很快遭到有關部門的否定。浙江省糾風辦表示,根據(jù)國務院治理“三亂”的文件要求,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只有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才能設立,未經(jīng)批準,交警部門無權收取。
而在浙江,亂收拖車費是受嚴厲打擊的。2006年,浙江省交通廳、省物價局等10部門曾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對出租汽車司機交通違法行為實施處罰時,不得附加收取拖車費等費用。而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施救公司亂收拖車費等情況,更是被物價部門嚴厲處罰并曝光。
據(jù)浙江交警、物價等部門有關人士介紹,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拖、停車費,不屬于行政事業(yè)性收費,而是一種經(jīng)營服務性收費。為此,交警部門將不得收取此類費用,應該由施救公司來收取。同時,車主也可自行委托保險公司或汽車4S店施救,并由車主承擔拖、停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