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可見,廣泛地積累材料,是進行寫作的必要條件。《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薄耙獮閷W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這就要求我們要主動挖掘習作“材源”?!安脑础痹谀睦?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比~老的這句話很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要抓好寫作這個“溪流”,就必須得抓好生活這個“泉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活潑的、富有生命力的,可以說“生活無處不飛花”,關鍵在于學生是否能發(fā)現(xiàn)、積累這些寫作的素材。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盤活這些寫作“材”源,幫助學生“找米下鍋”,讓學生覺得“有米可炊”,為學生的真情流淌搭建一個平臺。
一、真實展現(xiàn)自我,敞開“心”源
“心有千千結”,說明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心靈深處都有一個豐富多彩、玄奧莫測的世界?,F(xiàn)在是競爭的年代,小學生稚嫩的肩膀也有了重壓,學習生活、課余生活的不如意也使學生過早地嘗到了煩惱的滋味。學生有許多心里話需要傾訴,有許多喜怒哀樂需要宣泄。因此,我們不妨在作文中開辟一塊學生心靈獨白、情感交流的園地,引導學生大膽地書寫心曲。
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卡夫卡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什么叫寫作?寫作就是絕對的坦白,沒有絲毫的隱瞞,也就是把整個身心都貫注在里面?!蔽覀冊谧魑闹锌梢宰寣W生自然地流露心曲,盡情地敞開“心”源,寫出感人自我。
二、慧眼觀察自然,發(fā)現(xiàn)“美”源
美妙的大自然,五彩繽紛,千變?nèi)f化。它既像一幅無窮無盡的畫卷,又如一個神奇莫測的萬花筒。春夏秋冬,風霜雨雪,有其獨具的風姿;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又有其無窮的奧秘;數(shù)不清的花草樹木,用它們千姿百態(tài)的枝葉和絢麗多彩的花果點綴著大地,美化著人們的生活。正如羅丹說的:“美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要想有豐富的寫作素材,還得有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的“慧眼”。
巴甫洛夫有句名言:“觀察、觀察、再觀察?!蔽覀円?jīng)常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為作文積累素材。我們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春游踏青,夏令露營,秋日登高,冬天賞雪,讓學生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時激起他們表達美的愿望。
三、真摯關注家庭,再現(xiàn)“情”源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另一個重要天地,家庭生活中有許多小事兒都會充滿了溫馨的親情,是極好的作文材料。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真摯地關注家庭,大膽地參與家庭活動,體會家庭的溫暖,輕松自由地進行習作練習。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的家庭少不了“禮尚往來”的交際活動。我們引導學生在交際活動中說得體的話,寫得體的文,是很好的作文實踐活動。如有禮貌地接待客人,為異地親友扮一回熱情的小導游,跟隨家長或獨自有禮貌地做客、拜訪親友、探望病人等這些活動都是寫作文的好素材。
休閑活動已成為現(xiàn)代生活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在“釋放自我,擁抱生活”的現(xiàn)代休閑觀的指導下,家庭休閑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我們把休閑與作文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休閑活動中快樂地學作文,實在是一件愉快而有意義的事。如在家庭晚會上讓學生當主持人,學寫主持人的串聯(lián)詞,圓一回明星夢;讓學生為假期旅游草擬旅游方案,選定旅游方向,擬定旅游路線,預計旅游經(jīng)費,并說明各項計劃的理由,真真切切地當一回小主人。
四、真情關愛校園,開發(fā)“樂”源
學生生活中有一半時間是在校園度過的,校園是學生的第二家庭。學生在校園中感受著老師的關愛,同學的友誼,也感受著集體的溫暖。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給孩子們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學校是育人場所,這里有文化景觀、有自然景色,更有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我們可以找到源源不斷的寫作源泉。無論是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還是課堂活動,各類比賽,甚至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只要善于觀察和體驗,都是寫作的好素材。
校園也是學生的樂園。教師要大膽創(chuàng)設活動的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特定的活動中,開心地去試一試、玩一玩、做一做、演一演、爭一爭,甚至去嘗一嘗、品一品……這些真切而又富有情趣的體驗,都可以是學生最鮮活最生動的素材,讓學生可以在歡樂中學作文。
五、真切關心社會,啟動“愛”源
學生是社會的人,最終要走向社會。關心社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一個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指出:“美不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存在于人們的英雄業(yè)績和日常的高尚行為中,對于社會生活和人的個性生活的美,應當在學生的心目中給予高度贊賞?!笔澜缧枰?,教師可以有計劃地讓學生開展調(diào)查采訪,讓學生多渠道、多角度地去了解社會,鼓勵學生關心他人,開展“給孤寡老人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讓學生人人都有一顆“愛”心。
教師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社區(qū)活動,積累寫作素材。如組織慰問孤寡老人,慰問軍烈屬;給小區(qū)幼兒園的小朋友講自編的故事、童話;采訪殘疾人,了解他們的痛苦與堅強等。從這些“愛心”活動中,讓學生感受“愛”的真諦,寫下“愛”的留言。
教師還可帶著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開展調(diào)查活動。在調(diào)查活動中積累素材。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不要讓學校的大門把兒童的意識跟周圍世界隔絕開來,這一點是多么重要啊?!鄙鐣莻€大家庭,我們要讓學生學會真切關心社會。
古語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睂W生的作文若是“鳥”,我們要為他們“開天”,學生的作文若是“魚”,我們應為他們“造?!?。只有學生“材”源的茂盛,才會有學生作文的“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