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抬頭見飯館,成都舉腳進茶鋪”。當(dāng)年老成都的茶鋪遍布街頭巷尾。茶鋪楹聯(lián)也豐富多彩,如“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等等。成都人喜歡喝蓋碗茶,資格的蓋碗茶包括茶蓋、茶碗、茶船三大件。單是茶碗,就盡現(xiàn)豐富的文化特色:有的以行草篆隸書寫詩文,有的描繪古代才子佳人、山川麗景、花鳥蟲魚。到茶鋪來的雖有遛鳥、斗蟋蟀的,更多的則習(xí)慣在此擺龍門陣,享受生活中的一份休閑與開心。
截至1936年,“九里三分三”的老成都城區(qū),人口不過五六十萬,有營業(yè)執(zhí)照的茶鋪卻大約有600來家,沒有執(zhí)照的也不少于200家,每天來喝茶的不下10萬人次。那時的茶鋪,多數(shù)都不用井水,因茶客嫌井水雜質(zhì)多,不純潔,還有怪味,喝起來不舒服。茶老板為了招攬生意,就雇人在老東門洞府南河邊用木桶挑水,或者用架架車、雞公車裝上木桶運水。茶鋪普遍安有一個瓦缸,內(nèi)裝一定數(shù)量的河沙,用棕隔離過濾以保水質(zhì)。
舊時成都的茶鋪不時興搓麻牌或擲骰子賭博。高等茶客大都衣冠楚楚,悠閑自得。老百姓中一旦發(fā)生糾葛,鬧得冤冤不解,就按江湖上的規(guī)矩,到坐堂舵把子茶鋪里去解決。如像鄰里不和、爭吵打架、債務(wù)糾紛等,都要在龍頭大爺茶鋪里“吃評理茶”。
“吃評理茶”允許旁觀者說三道四,但最終把事情擺平,則全在舵爺?shù)囊痪湓?。裁定為虧理的一方,給付茶錢;打成“平手”,就二一作五各付一半?!俺栽u理茶”時,旁觀者人山人海,大有把茶鋪擠爆的架勢。這時人們盡可在茶鋪喝免費茶,茶錢全由當(dāng)事人承擔(dān)。每到這時,賬單全由堂倌報“天文數(shù)”,因為這是茶鋪難得的賺錢機會。
作者單位:四川省社科聯(lián)(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