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川三星堆發(fā)現(xiàn)了一處宏大的古代文明遺址,出土了一批大型青銅器,其中有近三米高的青銅樹、大型青銅立人像等,引起世界矚目。不過,對出土的青銅圖騰系列,至今的解讀尚不令人信服。筆者已出幾部專著,粗略地對其進行了系統(tǒng)解讀。本文試圖更細致地分析縱目青銅人像的“縱目”。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組器中,有一件獨特的器物,一般認為是“縱目人面具”,并采用民間的“千里眼”、“順風(fēng)耳”傳說予以解釋,但卻缺少證據(jù)。
筆者認為,華夏古人流行一致的圖騰神系。我們可以從古老的神話系統(tǒng)入手,來尋找此神的身份。
在華夏“昆侖神話”體系里,只有一個神具有“縱目”造型?!渡胶=?jīng)·大荒北經(jīng)》有記:“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fēng)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文中傳記燭龍之形就是“直目”。過去的學(xué)者多將其譯為“眼睛豎生”或“眼睛是直的”。在先,東晉郭璞認為是“目縱也?!比嵌巡┪镳^將其定名為“縱目人面具”,也是依此一傳。燭龍在古代“五行”神系分布中為南方火神,形為“縱目大耳”。古傳的“燭龍”就是一只口銜火把在天空照明的龍;又衍生出“燭陰”,裂變?yōu)榉蚱薅?。三星堆還出土有一具略小一些的“縱目人面具”(題圖),應(yīng)該就是祝陰。稍后,燭龍、燭陰又雙雙傳為城隍廟主?;鹕裼质窃钌?。在中國民間年畫中,火神燭龍、燭陰夫妻總是雙雙出現(xiàn)。而在離廣漢三星堆約三十公里的綿竹,古傳的火神年畫《灶神》兩側(cè),還配有一副說明畫中火神形象的對聯(lián):“人間司命主,天上耳目神”(圖一),強調(diào)火神的大耳與縱目。
人類早期傳說的神明,都是有透穿宇宙的神眼。其源自對龍蛇神靈的崇拜,進而將“眼鏡神”腹背的花紋當(dāng)作神眼。于是,我們在全世界各民族的圖騰中都發(fā)現(xiàn)了用龍、蛇之軀裝飾神眼的圖騰。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只陶盤上,有一日紋,又被裝飾成人面,在相當(dāng)人面眼睛的位置上,出現(xiàn)了一對螺紋。這便是用風(fēng)格化了的蛇形裝飾神目的通行作法。此日面上還有魚紋,是典型的北方女神標志。整個圖語表達為“太陽圣母”之意;聯(lián)系到其中的“螺”,或可指“螺日女神”。
無獨有偶,三星堆也出土了這樣一件青銅器,為雙鳥拱日之形,兩只鳥頭背向,頭頂著一只日盤。日盤上也塑出人面,有明確的雙目;但在眼睛一周,卻有兩條蛇形纏繞。此型命意與上述“日面”一致;還特別注意了用雙鳥頭“背”向來表明這是“北方女神”。因為古漢語中的“背”就是“北”,“北”字就是兩人背相構(gòu)形。
用蛇飾眼的習(xí)慣從古至今都在苯教中流行。古傳的神明就是龍蛇,后來雖演為人形化,但古人也沒忘記在這些神頭上、身上及各個地方配飾神蛇,以表明此形為龍蛇之神。苯教中在神面上用蛇飾神眼的手法比較豐富:有的直接用螺形“盤蛇”表達,有的則將蛇頭作為人面的眼睛,蛇身則順臉頰而下,尾交于口牙。
美洲印第安人有完全一致用龍蛇之軀裝飾神目的風(fēng)俗。著名的墨西哥蒂亞瓦納科太陽門上,有密布的浮雕圖騰。最尊貴的門楣中心有一個用多種圖騰組成的人形太陽神。此神一手執(zhí)規(guī),一手執(zhí)矩,頭飾一周有日光射出,日光中又夾雜著龍形。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雙目——是由兩條倒坐的龍形構(gòu)成。而這類龍型幾乎與中國北方草原古代的龍完全一致,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豬龍”(圖二)。
中美洲瑪雅人神面的蛇飾更為豐富明確,有的以蛇形繪制在神面上,有的干脆(當(dāng)然是制陶技術(shù)發(fā)展到允許的時候)就在陶制神像面上塑出立體的蛇形,這就是早期傳說的真正的“縱目神”。它確切無誤地告訴我們,早期人類傳說的神明之目,均為蛇目;同時確切地表明,瑪雅人神話系統(tǒng)中也有“縱目神”!
中國古傳的燭龍,本質(zhì)上就是火龍。火龍有摧毀萬物的能力,因而古人最樂意請用火龍驅(qū)逐鬼。古傳的舞龍活動中,也主要是舞火龍(水龍由龍舟代替)。中國民間制作的龍也漸趨向于制作火龍,所以有意將制作的龍眼長長突出,與三星堆青銅燭龍之縱目驚人一致。這正是燭龍的“縱目”擴大到各方神龍的深刻傳承之表現(xiàn)。
古人重視神靈眼睛的事實也在世界各民族中體現(xiàn),甚至于采用只用眼睛代表神靈的作法。這在中國上古也流行過。二里頭及三星堆出土的眾多“眼睛”就是證據(jù)。西亞有一座廟中全是繪制的眼睛;印度佛教中的佛神也常用一雙眼睛象征;埃及神廟中的象形文字中,也多有眼睛。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夫人赫拉身著孔雀裝,并將孔雀羽上的斑紋充作她的神目。基督教認為“上帝無所不在”,就是指上帝有一雙神眼無時無刻不在關(guān)注著每個人的言行??梢钥隙ǎ嵌芽v目燭龍面上的“縱目”,就是風(fēng)格化的龍蛇之軀。
至于縱目燭龍(火龍),似乎也是人類共有的圖騰,如西亞神話中也有“一條吐火的龍從南方飛來”的傳說;苯教中也有人面形的“大紅司命主”;佛教中的“廣目天王”,也有燭龍的“廣目”特征;南美洲也有青色的火龍。它們早期應(yīng)當(dāng)出自同一原始形象,今天仍在各民族中傳說;當(dāng)然已有變異。
作者單位:廣元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