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科學,實驗課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實驗不僅能鞏固學生對所學的基本原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自覺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 能力培養(yǎng) 重要性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科學,實驗課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實驗教學,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影響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部分教師對物理實驗在教學中作用的認識不夠
有的教師認為物理實驗教學只不過是對書本理論知識的演示性論證,從知識掌握的角度看,其效果不及通過書本有關知識要點的講解和強調來得顯著。實質上,這樣就難以讓學生體驗出實驗在整個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
2.部分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包辦代替
一般來說,做任何實驗,教師都要在實驗前將實驗所用器材充分準備好。但有的教師在實驗準備中,常會把操作起來較繁,或耗時較長的實驗步驟,以及所謂“不重要”的實驗環(huán)節(jié),由教師自己取而代之,視為實驗準備內容之一,甚至在有些應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實驗,教師也包辦好、準備好實驗器材。把實驗應講解、啟發(fā)、指導的過程變成“代勞”的過程,把“引著走”變成“抱著走”。
3.部分教師沒有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目的
部分教師沒有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致使少數學生對實驗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對實驗要達到什么目的,要測取什么數據,要得出什么結論或要驗證什么問題莫衷一是。由于實驗目的不明確,學生在選用器材,組裝實驗裝置以及實驗步驟等方面出現錯誤。甚至有的同學對感興趣實驗就多做幾次,不感興趣的實驗就不做或少做幾次。
4.部分教師把實驗當成“走走過程”而敷衍了事
部分教師把實驗當成“走走過程”,致使有的同學只能機械套用實驗步驟,沒能真正地參與到實驗中來。例如,調整好的天平,有意識地挪動了一下位置,學生不能悟出挪動之意,不會再進行調整,仍機械地增減砝碼、記錄數據。
5.實驗室器材短缺、實驗開出率不足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嶒炘O備的數量,優(yōu)劣以及能否配套,是直接關系到學生動手的直接問題。有的地區(qū)經濟比較落后,學校經費比較緊張,實驗中的器材配備不夠,導致學生實驗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常是一個人做幾個人看,不能使大多數學生受到應有的訓練。
針對上述情況,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擺脫困境,加強學生能力培養(yǎng)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激發(fā)興趣,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實驗前,可配合進行一些小實驗、講故事、說謎語、介紹科學家的發(fā)明成果,自制模型或電教片等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真正從心里上參與實驗的設計、操作、觀察、設計等全過程中來。學生在做實驗時,往往存在畏懼心里,而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可緩解學生的緊張心里。教師的面部表情,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自我探索的情緒。因此,當學生動手實驗時,教師多巡視詢問,少指手畫腳,給學生一個微笑,給學生一個信任的眼神都將會激發(fā)學生自我探索的勇氣,點燃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
2.深化對實驗教材的改革及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
(1)改進實驗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驗中,教師不要強求學生按預定的步驟進行,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獨立思維和操作,形成一種情緒,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怎么辦”,要求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解釋實驗過程中的反?,F象和故障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實驗內容要加強對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除安排理論教學、必要的驗證性實驗外,應增加一些學生動手能力的探索性實驗內容。在實驗過程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形成能力。在課堂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實驗探索法進行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解決問題,進行合理科學猜想的能力。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有意制造一些簡單故障,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分析、推理、檢查故障加以排除。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排除故障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邏輯思維和科學推理的能力。當實驗結果和合理結論誤差較大時,教師應依次提出問題與學生討論,找出誤差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分析誤差的能力。
(3)實驗課的形式應多樣化。如何開展實驗討論課,讓學生通過弄懂弄通整個實驗的來龍去脈,使他們做實驗得心應手,可進行操作觀摩課,邊操作邊講評,使學生及時發(fā)現和糾正自己存在的問題,提高操作技能和觀察能力。
(4)實驗課單獨授課,單獨考核。實驗課既是理論課的驗證和延續(xù),也是加強基本訓練,培養(yǎng)多種重要技能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為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對于有實驗課的課程,應根據教材要求,由專職實驗教師制定教學計劃,編寫實驗報告,把它做為一門課程來對待。由實驗教師講授和指導,單獨計算成績。建立學生實驗能力卡,以提高實驗課的質量和實驗課在教學中應有的地位。
3.認真抓好實驗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1)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實驗前的準備工作,一是抓好實驗前的預習;二是教師按要求備課,做好實驗器材檢查,調試有關材料的準備工作。
(2)預做實驗。通過預做實驗可達三個目的:一是測出待測式樣的結果,以考核學生所測結果的準確性;二是通過預做實驗可發(fā)現不少問題,在指導學生實驗時做到心中有數;三是根據預做實驗的情況確定本實驗的重點、難點、注意事項,并編寫出若干的預習題,要求學生預習,分組討論,由學生自己預定本次實驗的操作步驟及實驗結果和數據分析,這樣學生在做實驗時,可以在心中有數,有一定的主動靈活性。
(3)精心上好實驗課。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指導老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實驗操作,做到勤走動,細觀察。教師發(fā)現學生有違反操作和不按規(guī)定使用儀器設備的,要及時指出并幫助糾正,督促他們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遵守紀律,愛護儀器的優(yōu)良品質。
(4)認真總結,善于分析。實驗結束,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操作技能、實驗結果、實驗報告質量進行綜合評分。認真批改每份實驗報告,結合批改中發(fā)現的問題和實驗課上出現的情況,教師在下次實驗課前應花幾分鐘進行講評,指出同學在實驗中的優(yōu)缺點,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使學生做實驗更有針對性,實驗操作能力也逐步得以提高。
(5)開展自制教具活動。自制教具雖不如專業(yè)廠家制造的教具那樣精密,但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它解決了各地因經費不足造成的器材短缺問題(有些還添補了教學器材的空白);另一方面,學生發(fā)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既鍛煉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動手動腦的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認知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加強了技能訓練,還將自制教具的活動融進了素質教育當中,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此外,為了提高學生能力培養(yǎng),還應加強實驗教學的管理工作。加強設備的管理,配套和更新,加大投入力度,配齊器材,提高裝備水平,使每個學生在實驗中都得到動手的機會。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實驗中來。
總之,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其主要表現就是變培養(yǎng)知識型學生為培養(yǎng)智能型學生。在實驗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培養(yǎng)能力。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墾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