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五年一個周期的本科教學評估逐漸制度化和常規(guī)化,這無疑對教學檔案管理和教學評估資料準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年來教學評估反映出的教學檔案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重視和加強高校二級教學檔案管理和教學評估資料一體化建設的觀點,并就該觀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證和探討。
[關鍵詞]教學檔案管理 教學評估資料 一體化建設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指出,要實行五年一個周期的全國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制度,通過周期性的評估,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使高等教育教學工作更加規(guī)范、質量更高,更富活力、更具竟爭力。據此,我們認為,高校迎接教育部教學質量評估將成為常態(tài),而在本科教學評估過程中形成的重要資料和憑證是教學檔案。因此,如何評建結合,促進高校二級教學檔案管理與教學評估資料的一體化建設,實現評估工作和教學質量并重,已成為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問題。
一、教學評估反映教學檔案工作存在的問題
1.教學檔案材料不完整。由于師生員工的檔案意識不強,不少教學檔案散存于部門或個人手中,沒有定時收集整理。教職工的歸檔意識也較弱,部分教師認為檔案工作可有可無。但當需要材料,只好“臨時抱佛腳”,這樣整理出來的東西既不詳細又不具體。
2.教學檔案材料不規(guī)范。收集的教學檔案未按檔案歸檔要求進行優(yōu)化和規(guī)范,有的不該收集的收集了,有的該收集的卻未收集。重視紅頭文件、行政文書的收集管理而不重視部門、學院自已形成的教學檔案材料的收集。一些學校為了應對評估,組織教師和學生補做試卷和論文,嚴重的甚至編造假文件、假數據。這些都暴露了學校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校領導在思想和誠信方面存在的問題。
3.檔案材料數量仍有殘缺。由于對教學檔案管理的意識較為薄弱,致使相當一部分教學檔案材料散存于教師個人手中或者由于沒有及時收集整理,導致教學檔案材料不齊全、不完整。其實,平時的正常教學活動都開展了,甚至還做得很好,只是當時沒有形成文字材料或沒有收集、整理,最終無證可查。為了迎接評估,補充檔案材料的缺口,只好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也影響了材料的真實性。
4.教學檔案服務方式落后。當今的時代是一個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全新時代,作為原生信息的檔案,與時俱進,實行數字化管理勢在必行,但從高校評估實踐看,人們仍停留在運用傳統的紙質檔案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手段明顯滯后。
二、教學檔案管理與教學評估資料的互動關系
教育部對高校進行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是國家對高校進行宏觀管理,促進高校的改革與建設,保證高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育部要求,學校在評估中要實事求是,提供的數據一定要真實,決不允許弄虛作假,一日發(fā)現哪個學校有弄虛作假行為,將實行一票否決制,作為不合格處理。所以,教學檔案的真實可靠性、原始依據的憑證作用和“沒有摻過水的史料”特點,決定了它在教學評估資料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學評估主要是對參評院校近年的學校規(guī)模、辦學情況、師資隊伍建設、學科設置、教學情況等方面的檢查和評估,它涵蓋著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需要涉及各方面的材料、數據、指標,是國家對高校進行宏觀管理的一種手段,是對高校實行監(jiān)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評估的結果直接影響高校的聲譽和地位,是關系到學校前途命運的大事。檔案管理工作與教學評估之間存在著雙向互動的關系,科學的教學檔案管理有利于教學評估工作的進行,而教學評估又進一步推動了檔案管理工作的進步和完善。重視和加強教學檔案管理和教學評估資料的一體化建設,不僅使各類檔案材料收集及時,立卷、歸檔質量較高,查找容易,還能使教學評估工作本身得到改進,促進評估體制的透明化和科學化。這樣,教學檔案管理和教學評估之間就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教學檔案管理和教學評估資料的一體化建設必然帶來評估工作對它們自身良性互動規(guī)律和發(fā)展的探討,能夠使教學評估真實地反映學校的工作水平,激發(fā)各院校改善教學管理、科學任用人才的積極性。
三、評估資料與教學檔案的一體化構想
1.教學檔案評建標準化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對高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指標體系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共設立了7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其中11個為重要指標),44個觀測點。根據教育部對本科教學評估的指標要求,結合我院自身專業(yè)學科的特點,我們構建了本學院教學檔案管理數字化網絡平臺,主要由教學文件、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實踐教學、教學研究、學籍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公共外語教學等8個大類指標構成,各大類又下設若干具體詳實的子項目。初步實現了教學檔案評建的標準化管理。
2.教學檔案評建數字化
將散存于部門或個人電腦中的單個電子文件資料,經審核后收集整理,建立相應的教學檔案電子數據庫,把眾多的數據庫匯聚成一體,組成教學檔案電子數據庫群,分置在教學檔案管理數字網絡平臺的框架項目中。它們具體包括學校及職能部門教學管理文件庫、學院教學管理文件庫、教學計劃大綱庫、教學日歷庫、教案庫、試卷庫、專業(yè)建設資料庫、重點課程庫、精品課程庫、教學檢查庫、教研活動庫、評教庫、課程安排庫、調課記錄庫、考試監(jiān)考安排庫、專業(yè)方向報名庫、畢業(yè)論文庫、專業(yè)英語成績庫、公共英語成績庫、考研庫、教師聽課庫、教師獲獎庫、教師工作量庫、教學調研庫等等數據庫,分類明晰規(guī)范,涵蓋面廣,方便查找利用。比如,教學日歷、學生成績的查詢可以通過課程號、選課課號等,高效快捷,可節(jié)省大量人力和財力。
3.教學檔案評建規(guī)范化
由于二級院系檔案是從日常教學工作中自然產生的,因此檔案的收集、歸類、存檔必須與日常教學工作同步進行。收集、歸類好電子文件資料,利用掃描儀和數碼相機將現存的部分紙質檔案資料數字化微縮,存入各自相應的電子數據庫,系統自動將其歸檔到已建好的相應的框架目錄中。當然,對于部分暫時無法進行數字化微縮的紙質檔案,可將其條目數字化,歸入相應的數據庫,注明年號、文號以及關鍵字,并標明其具體存放位置便于日后查閱。
總而言之,高校二級教學檔案是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重要基礎和主要依據,在高校本科教學評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加強教學檔案管理和教學評估資料的一體化建設勢在必行,因為它關系到高校檔案是否完整和齊全,直接影響到評估的結果。檔案的齊全、基礎的雄厚、庫藏的豐富,是搞好評估的重要基礎,如果這個基礎不牢固,將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水平及評估專家組對學校的正確評價。因此,重視高校檔案事業(yè)的建設,提高高校檔案的管理水平,對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梅. 建立數據量化體系,推進高校教學評估[J].中國高等教育,2003,(3).
[2]陳國海. 中國高校教學評估的走向初探[J].高教探索,2005,(6).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