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轉化后進生是學校管理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注重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轉化后進生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結合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后進生的特點,闡述了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原則與方法。
[關鍵詞]后進生轉化 教育原則 教育方法
轉化后進生是學校管理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注重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轉化后進生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結合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后進生的特點,談談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原則與方法,供同行探討。
一、后進生的成因及特點
教育詞典對“后進生”定義為:在班級中經(jīng)常違反道德原則,或者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一般來說,后進生是指相對于別的學生來說進步遲緩、思想落后的學生。對于后進生的成因,教育界有過諸多論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方面。
1.遺傳和性格因素。不可否認,家族遺傳因素對學生的智力有著一定影響。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智力的差別并不太大。性格是對學生學習行為有著重要影響的因素,有的學生性格較內(nèi)向,做事緩慢,思維不敏捷,不能快速地接受外界的刺激;還有的學生脾氣比較暴烈,做事沒有毅力,學習缺乏恒心。
2.父母和家庭因素。一是教養(yǎng)方式,可以說,父母是每個人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不當或錯誤,往往是導致學生“后進”的重要原因。二是缺少家庭關愛,單親子女猶為多見,學生不能正常享受天倫之樂,形成自卑抑郁,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和動力。
3.學校和教師因素。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對學生成績的提升有決定性作用,而教師教法呆板,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知識傳授抽象、枯燥,語言單調(diào),缺乏感染力、盲目加大難度和“題海戰(zhàn)術”等諸多做法,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造成兩級分化。
總之,后進生的成因是錯綜復雜的,往往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在具體表現(xiàn)上,后進生有著共同的特點。
一是喪失自信,失去學習興趣。后進生由于長期在學習上受挫,使其對自己喪失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不再努力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這導致后進生無法在一定時間內(nèi)有效掌握知識,導致后來學習困難更多,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二是自卑感強,學習態(tài)度消極。后進生學習差、紀律差,往往會遭到家長、教師、同學的訓斥和譏笑。長期以往,他們會不知不覺地形成一種自卑感,認為自己不行,無所作為。這種自卑感又導致他們學習主動積極性被抑制,對學習消極被動,久而久之,甚至完全喪失求學的意志,形成“破罐子”心理。
三是好動怕靜、自控能力差。后進生由于長期懶散慣了,常常視學習為畏途,而對課外活動異常感興趣,積極性很強,雖然,課堂上回答問題沒有他們的份,但在各種活動中卻能大顯身手,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同時,由于絕大部分后進生在家庭中都遭遇過“始嚴后松”或“時嚴時松”的經(jīng)歷,父嚴母溺,或者父母管教,祖輩袒護,或平時“放任不管”,到惹禍出事時就“棍棒教育”,對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則不聞不問,這些態(tài)度和做法最終導致孩子任性不羈,做事虎頭蛇尾,對學習敷衍塞責,甚至于完全放縱自己,誤入歧途。
二、后進生轉化的原則和方法
首先,要從辯證發(fā)展的眼光認識和看待后進生。后進生雖然存在眾多的缺點和不足,但“人無完人,揚長避短,人人成才”,要教育好后進生,作為教師首先要求全面正確地了解認識后進生。學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往往是由于不良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的、社會的)影響和錯誤的教育方式(如寵愛、打罵等)造成的后果。作為教師應該重新全面正確地認識后進生,千萬不能帶有色眼鏡,認為后進生一無是處,片面地放大后進生的缺點,抹殺后進生的閃光點。有些“后進生”其實并不差,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勞動、體育、社交組織等能力往往表現(xiàn)得很出色。因此,教師要尊重后進生自身發(fā)展的趨勢和特點,精心設計課程,為后進生提供展示他們才華,樹立自信心的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如“書畫展”、“歌詠比賽”、“趣味運動會”、“科技小發(fā)明、小制作展示會”等。
其次,要改變傳統(tǒng)的“授”與“受”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努力以人格的魅力贏得學生的熱愛。尤其是班主任,應多和學生交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朋友。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只有你放下老師的架子,以平等的態(tài)度真心地和學生交朋友,學生才會對你心悅誠服。這是有效地促進差生轉化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使他看見、理解和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他就會在其它活動領域(包括學習領域)中找到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志向,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zhàn)勝的戰(zhàn)士?!币虼?,對于后進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位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fā)現(xiàn)他們有改變之意,做出一點點成績就要及時表揚他們,甚至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發(fā)揮優(yōu)點,使他們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促使他們樹立信心和勇氣。
再次,要愛護、信任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也就結束了?!敝袊逃蚁膩D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幼苗需要太陽的照耀才能茁壯成長;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才能健康成長;學生需要教師的關懷才能順利成長;后進生更需要各個教師的關心才能正長生長。作為教師,特別是站在課改前沿的人民教師,更應當義不容辭地去引導、教育好班級中的后進生,使他們在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教育就是信任,教師在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實踐中對后進生表現(xiàn)出來的信任感,是激勵后進生上進的精神力量。教師的“信任”,往往能激勵他們克服缺點的勇氣,促使他們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
第四,要構建促進轉化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良好環(huán)境。后進生轉化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程,單靠教師、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充分利用家用心去關心愛護后進生,用社會機構的協(xié)助去幫助后進生。學生在學校有同學的監(jiān)督,老師的教育管理,而校外的課余生活則需要家長的配合。為此,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當主動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要求家長配合學校開展適當?shù)募彝ソ逃?,并主動向教師反映子女在家的情況。引導家長對自己的子女耐心說服教育,多關心其生活和學習,解決現(xiàn)實困難,要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使其克服負疚心理,減輕心理負擔。這樣,由于后進生得到雙向疏導,進步較快。除此之外,還應充分利用社會的教育功能,教育好后進生。如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校進行專題教育,現(xiàn)身說法;組織學生對校外教育基地參觀實踐,親身體驗,在學校、家庭、社會所結成的教育網(wǎng)絡中,后進生轉化工作定能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錢在森.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上??萍冀逃霭嫔?,1995.
[2]郭松杰.學習困難學生轉化與多元智能.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1.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144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