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是學生“學”數(shù)學的過程。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發(fā)展是學習者的心智參與數(shù)學活動經歷后的積淀,心智加工過程的本質是情感驅使引領下展開思維的過程,是否數(shù)學地思考著?是數(shù)學學習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關鍵?;谏鲜龇治龊驼J識,我們以為小學數(shù)學課程要落到實處,教師必須引領學生“數(shù)學地思維”。
一、組織“拾級而上、富有積極意義”的操作,讓學生的思維變?yōu)橹讣獾闹腔?/p>
思維源于動作,智慧出自指尖。直觀操作可以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程度,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思維的進程中,了無痕跡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我在教學《“11—20各數(shù)的認識”》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十個一就是一個十”較難理解,于是我設計了“買糖塊”的操作活動,先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每組有散裝的糖塊20顆、整卷的糖3卷。教師提問:現(xiàn)在我要向學生買10塊糖了,看誰拿得最快我就買誰的?有學生快速地數(shù)出10塊糖,有學生直接拿出一卷。老師提問:你是怎么想到拿一卷的?一卷是多少塊呢?學生回答:10塊糖一塊一快地數(shù)太慢了,一般都是整十包裝,所以我拿了一卷。老師說“那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接著讓學生一起數(shù)一數(shù),驗證學生的想法,學生在操作中體驗了一卷(1個十)就是10塊(10個一)的道理。然后老師再請學生迅速拿出12塊糖、14塊糖,接著老師提問:如果拿出12根小棒放在桌子上,怎樣擺放才能使我們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呢?有了剛才買糖塊的的操作經驗,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只要把10根小棒捆起來放在一邊,剩下的2根放在另一邊就可以了。這樣的操作活動,有發(fā)現(xiàn)式的操作,有選擇性的操作,有驗證性的操作。隨著老師對操作要求不斷的深入,學生的思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二、進行“合乎情理、富有啟迪作用”的引領,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有序和高效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最初認識一些新知識的時候,學生的想法可能是無序的、零亂的、膚淺的。這就需要教師卓有成效的引領,需要幫助學生對思維進行整理、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水平有明確的走向,讓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策略化的發(fā)展,從而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如我在教學“用兩塊不同的三角板畫角”時,
師:老師這里有兩塊不同的三角板,你能擺出各種不同的角嗎?先讓學生獨立地擺一擺,然后,讓學生把擺好的角畫下來,
生:我擺了135°的角,我是用90°+45°。
生:我擺了150°的角,我是用90°+60°……
師:現(xiàn)在不急著上臺演示,先在4人小組里交流,你一共能擺出幾種不同的角,分別是怎樣擺出來的?是否擺得不遺漏,不重復?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臺介紹你們組的擺法?
生:我們先取一塊有90°、60°、30°角的三角板,用其中的90°的角與另一塊三角板相拼,得到90°+90°=180°,90°+45°=135°的角。
生:我們先取一塊有90°、60°、30°角的三角板,用其中的60°的角與另一塊三角板相拼,得到60°+90°=150°,60°+45°=105°的角。
生:我們先取一塊有90°、60°、30°角的三角板,用其中的 30°的角與另一塊三角板相拼,得到30°+90°=120°的角,30°+45°=75°的角。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不錯,這樣擺就可以不遺漏、不重復了。
生:同樣,我們取有90°、45°、45°的一塊三角板,與另一塊三角板的各角相拼,方法同上。
生:我也可以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把這些角排列起來,這樣就更有序了。
生:剛才我們都是用兩個三角板相拼的,我還可以把三角板疊起來,拼出15°的角。教材上只要求讓學生擺出各種角,但筆者充分挖掘教材內涵,進行了富有意義的引導,“現(xiàn)在不急著上臺演示,先在小組里交流一共擺出了幾個角,分別是怎樣擺出的?”學生起初的想法是無序和零亂的,經過小組的交流和老師的引領,學生思維進行了相互補充和有序整理,學生能不遺漏、不重復地擺出所有的角。這是思維策略的提升,更是思維品質的升華。
三、建立“卓有成效、富含平等民主”的互動,讓學生的思維迸發(fā)美麗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