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練大成拳最終成就了自己的拳藝面目與神韻,這是林學偉先生拳學藝術上的一大特點。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選杰先生的拳法基礎上,苦苦研習,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終于形成了個人的拳藝風格。據(jù)其師信陽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紹:林學偉的大成拳,元氣淋漓有叱咤風云之勢,拳意恣縱具空洞清虛之妙。他行拳走勢時動靜分明,巧拙互用,富有強烈的技擊節(jié)奏感和濃厚的返嬰尋天籟的意境。
眾所周知,李照山先生是王選杰先生的愛徒之一,多年來一直為弘揚大成拳而不遺余力。此番竭誠向本刊推薦其高徒,足見李先生的過人之處。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與一些整日在網(wǎng)絡武林里揚己毀人,甚至連老師都敢踩在腳下的“武術家”們相比,真是讓人感慨萬千!
正如一位讀者來信所說的一樣,《精武》雜志是大成拳名揚海內(nèi)外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很多讀者就是通過《精武》當年的大力報道,才結識了王選杰,走上了大成之路……《精武》創(chuàng)刊二十五年來,大成拳拳家在本刊是“高朋滿座”。許多優(yōu)秀的文章、上乘的技法都是通過《精武》的傳遞,給了莘莘學子。借采訪林學偉的機會,本刊再次表示感謝大成拳界的熱心朋友給予本刊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本刊衷心祝愿大成拳能夠重振雄風,發(fā)生大變化,并愿在適當時機提供版面給大成傳人搞一次“王選杰誕辰71周年慶典征文活動”協(xié)助大成拳的驕子們共同完成王選杰先生的心聲與未盡的夙愿。
問:通過這么多年的實踐,你可有能力將大成拳歷代宗師在傳說中的實戰(zhàn)故事變得真實起來?
答:雖然我并不能說我是大成拳傳人中最好者,但至少我是大成拳傳人中的驕傲者,我為大成拳爭了光。近年來,我接受了很多挑戰(zhàn),不論是泰拳、跆拳道、柔道、散打、拳擊的高手,我從不拒絕,不但如此,我還經(jīng)常參加搏擊類的散打或拳擊比賽,并且,取得了不少金牌。事實說明,那種練大成拳不能打比賽的言論,完全是對大成拳的誤解:那種大成拳的打法不適宜比賽,或者規(guī)則限制了大成拳的打法而無法發(fā)揮的說法,純屬自欺欺人。要么是你對大成拳不了解,要么是你的大成拳沒練到家。去年,外地有一人給我打電話,他說練大成拳沒用,根本不能打,我告訴他不懂大成拳,他說你敢與我比試嗎?我答應了他的要求。我乘車趕到了他的住地,比試開始后。我一拳擊中他的面部,將其門牙打掉幾顆。
問:冥想禪定與樁功有何聯(lián)系?
答:冥想禪定是“入定”或“入靜”的一種狀態(tài)。按照心理學的原理,人在相對入靜的情況下,如果給大腦輸入一個弱的信號,就會使肢體或身心產(chǎn)生強的應答反應。很多的養(yǎng)生氣功、瑜伽功、武術的站樁等。基本都應用這一原理。在此狀態(tài)下,對養(yǎng)生樁而言,可以培養(yǎng)鍛煉內(nèi)氣,對技擊來說,可培養(yǎng)肌松力繃的內(nèi)勁效應。
問:讓大成拳名聲大噪的“站樁”理論是否根植在形意拳的土壤里?
答:對于“站樁”而言,甲,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有“獨立守神”之說,這就是對站樁的要求。事實上,很多拳種(包括內(nèi)家的或外家的)均有樁功的訓練。大成拳源于形意拳,肯定會有形意拳的烙印,但大成拳卻給站樁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對于其他拳種來說,站樁或許是階段性的輔助訓練,而大成拳則把站樁作為最重要、最基礎的功法。
問:“拳拳服膺”包含了王薌齋拳學理論哪些深刻的拳學洞見?
答:王薌齋先生在《大成拳論》中指出:“拳本服膺,推名大成”。“拳拳服膺”的詞義為:拳拳即牢牢抓住的樣子。引申為誠懇、深切:膺指胸意,服膺則為銘記心中。整句話的意思是說時時刻刻想著這件事還怕忘了。對大成拳而言,亦即行走坐臥不離其拳,但我們在理解此話時不能人絕對。選定大成拳后要明拳理。要在站樁方面下工夫,在試力上作體認,在力量的應用上獲感知,在實作方面得效用。王薌齋先生在《大成拳論》之結論中說“乃拳拳服膺之謂拳,亦即心領神會,體認操存之意,非世之所見一般為之拳也?!?/p>
問:為什么貴派傳人語言表達能力都是超一流的?
答:大成拳不僅為修身之妙法,更是修心之道。尤其通過樁功下的意念誘導作用(包括養(yǎng)生和技擊兩個方面),可使腦細胞有序化加強,思緒更邏輯化,可使人浩氣蕩存,渾圓于天地之間。王薌齋先生曾口:“本拳之基礎練習,即為站樁,其效用在能夠鍛煉神經(jīng)。調(diào)劑呼吸,通暢血液,舒和筋肉,誠養(yǎng)生強身益智之學也”。通過大成拳的訓練,大多能提高人的身心素質,這樣,人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均會有飛躍性的提高。
問:王選杰弟子中,哪些人在你眼里已初具大師風范?
答:所謂的大師風范,不但其武功高超。而且應具有高尚的武德。有些人向王選杰先生學了幾天拳法,卻以大師自居。有些人經(jīng)過多年的研練或許有些成效,但別人在他的眼里總是一無是處,唯有他自己最行,這樣的人算不得大師。在我追隨李照山先生學拳的過程中,我不但佩服先生的武技,而且先生的武德亦為高尚。我從未聽說先生妄加議論其他拳派的人物和其他的同門者。他總是說自己是武學中的小學生。事實上,李先生不但德藝雙馨,而且為大成拳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著作頗豐,中同教育電視臺對他進行過專題采訪,并在全國十二三個電視臺進行播放。中央電視臺邀請他做過節(jié)目(后制作成光碟對外發(fā)售)。這些成就鮮有人與之相比擬。在王選杰先生的弟子中,趙楨永、胥榮東、和振威、霍金來、李長明、王尚文、張禮義、王紅宇、阿龍等對大成拳的發(fā)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和貢獻,究竟何人初具大師風范,作為后學者,確實不便妄加斷言。
問:大成拳界的大師多的已是恒河沙數(shù),但誰是真正的“稀有世尊”?
答:如果說大師多的已是恒河沙數(shù),那么所謂的大師,絕大多數(shù)也不過是傳播者而已。只有“稀有世尊”者,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大師。有的人在拳學中具有較高的造詣,但鸚鵡學舌者并不能稱為大師:有的人發(fā)表了文稿或有編書之舉,也不一定就是大師。真正的大師。不但能繼承師傳,更重要的是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要為所學注入新的活力。王薌齋先生曾習形意拳。他廣交良師益友,博采眾家之長。創(chuàng)大成拳:姚宗勛先生在己所學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拳擊和散打手段,使技擊在訓練方面更具有實效性:王選杰先生不但能以通俗的理論詮釋大成拳,更主要的是他能以己高超的技藝征服眾多的武林好手。他對大成拳的貢獻功勞卓著。被稱為大成拳的中興之主:趙道新先生武功過人,晚年創(chuàng)有空勁之說:于永年先生對樁功在養(yǎng)生健身方面也有著獨到的研究和建樹。像這些第二代傳承者,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師。我?guī)熇钫丈较壬Y合近三十年習拳、教拳的經(jīng)驗,對己所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拳學體系,即核心拳學體系。應用核心拳學的理論指導練拳,可使習者獲得飛躍性的提高。雖然李先生一直認為自己是武學中的小學生,但先生在我心中亦為真正的大師。
問:你繼承的師門法寶是什么?你欲如何發(fā)揚光大之?
答:學拳不但要有吃苦精神,而且還要善于多動腦筋,多思考,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自我的習拳計劃。我?guī)熇钫丈较壬=虒覀?,學拳要學他的思想,不要刻意的學他的一招一式。只有把拳的精義搞通了,才能相互貫通,舉一反三。比如,我站樁的后期,感到空站不過癮,就戴上加重的拳套練,對于精神意感的訓練,則在對面的墻上掛一幅我最憎恨敵人的畫像,意想與之相搏斗:我還喜歡在水中練摩擦步,喜歡用單操手進行擊水練習,我少練放人和推手,喜歡在打的方面下工夫,這些都得到老師的首肯。欲使大成拳發(fā)揚光大,尚需同仁多努力。要走出小圈子,融入武術大圈子。從表面上看,好像對大成拳有了很大的宣傳,實際上,在社會上對大成拳的了解并不大眾化。提起少林拳、太極拳差不多路人皆知。但當你問起大成拳時,又有幾人所知?大成拳發(fā)展的道路還很漫長。除了尚需加大宣傳力度外,更主要的是必須拿出一些實在的東西令世人刮目相看!
問:有人認為“站樁”只不過是大成拳的晚禮服,里面的內(nèi)衣還是形意五行拳,此言有道理嗎? 答:此言并不完全有道理,大成拳雖然源于形意五行拳,但其訓練體系則根本不同于形意拳,形意拳以三體式為基礎姿勢,以五行拳(劈、崩、鉆、炮、橫)為基本拳法;對大成拳而言,雖然有些功法與此有類似之處,但其內(nèi)涵卻有別于形意拳。大成拳視站樁為最重要的功法,其主要的技擊樁為矛盾樁。通過技擊樁訓練,以培養(yǎng)渾圓之內(nèi)勁:形意拳則重視五行拳的訓練,站樁只是輔助訓練。通過反復的五行拳訓練,以獲取篤實之整體力和技擊方式的體認。
問:意拳與大成拳冠名權的爭奪,是學術的問題還是利益的問題?
答:王薌齋先生的次女王玉芳在《從意拳到大成拳》一文中明確指出,意拳只是大成拳的一個過渡名稱。王先生的大女兒王玉芳形象地比喻說:“意拳是大成拳的前身,而絕不是大成拳。就等于八路軍和解放軍一樣,盡管八路軍是解放軍的前身,但總不能說八路軍就是解放軍。”王薌齋先生的弟子何鏡平在《大成拳、意拳同出一轍》中指出:“現(xiàn)在流行的意拳,是王薌齋之徒姚宗勛自己改變的。姚宗勛于1961年在中山公園教功時,出于某種原因,不便再使用大成拳的名稱。最后決定只有取用王先生早年意拳的名稱。以后姚宗勛將大成拳改為意拳,王薌齋及其他徒弟仍使用大成拳的名稱,沒有更改。這就是王薌齋創(chuàng)立的拳術仍使用兩種名稱的經(jīng)過。”由此可知,把大成拳稱為意拳者,乃一人所為。對于姚宗勛先生的武學造詣和對王薌齋拳學發(fā)展均為世人推崇,但由他造成的冠名之爭,確實令人遺憾。
問:健舞是肢體語言與靈魂相揉合的舞蹈嗎?
答:原始的健舞為王薌齋先生晚年所創(chuàng),包括有白鶴舞、驚蛇舞、游龍舞、揮浪舞。王薌齋先生在詩詞中指出:“身動揮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龍白鶴戲,含笑似驚蛇,肌肉含動力,神存骨起棱,風云吐華月。豪氣貫長虹”。南此可見健舞確實是肢體語言與靈魂的相糅合。
問:有人說王薌齋先生答記者問是薌翁早期弟子張法孟(八卦門吳峻山傳人)的大作,對此可有耳聞? 答:這只是一種傳聞,通觀王薌齋先生答記者問的全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文風與先生很多論文、著作相吻合。更主要的是,文中的觀點以及對當時各拳派的透徹分析程度,也完全不像一個早期弟子所為。從時間上看,先生是在1940年6月27日接受《實報》記者的采訪,次日,《實報》分四部分以“大成拳宗師王薌齋談拳學要義”為題,全文刊登了記者的提問。張法孟,山東省壽光縣人,初習少林長拳等。1934年時向吳峻山門生陳秉衡學練太極長拳和九宮八卦轉掌。后經(jīng)陳秉衡介紹拜吳峻山為師。1946年張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開始向王薌齋先生學習站樁。由此可見,所謂答記者問為張所作,純屬無稽之談。
問:怎樣繼承和發(fā)展大成拳,才能如宗師所言“貴得肆志,縱心無悔”?
答:“貴得肆志,縱心無悔”源于嵇康集四言詩《送秀才從軍》之第十八首。其詞意指的是,一個人的可貴之處是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縱然為此付出辛勤也無怨無悔。欲使大成拳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fā)展,大成拳的同仁們務必要同心同德,勇往直前:不要相互指責,不要自我標榜。同時,要吸取先進的教學模式,吸取其他拳派的優(yōu)點。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再行關門自喜之事。要更加廣泛地走向社會,走向擂臺,讓世人更加了解、更加喜愛大成拳。
問:軌跡拳開山祖師李紫劍先生是詰問大成拳之先聲。其言論可有“過譽”之處?
答:李紫劍先生之所以詰問大成拳有先聲之嫌,言外之意,就是大成拳在宣傳方面轟轟烈烈,但在公開的成效方面(主要指公認的比賽)并無過人之處。李先生對多種武術有過研究,他將己所學叫做“竹林拳法”,后又定名為“軌跡拳法”。在他的著述中,有的觀點頗具哲理。他對武術深入探求的精神令人贊許。但他卻過分抬高自己,而貶低其他拳術和其他人。在他的文筆中把大成拳說得一無是處。他自稱武學狂人,理論完美無缺,但他如果能拿出技擊方面的更實際的東西,也許才能讓人真正信服。既然是以擂臺比賽作為判斷一種拳法能否技擊的標準,那么請問李先生的軌跡拳又有多少擂臺戰(zhàn)績呢?李先生本人又有多少與高手過招的驚人之舉呢?照此看來。他的軌跡拳法是否更有“過譽”之處7
問: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當遇到不平之事時,是否敢于出手相助?
答: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習武之人應有的品德。有一天,我遇到一個賣菜的農(nóng)民,哭得很傷心。原來,由于人多擁擠。他的身體碰到了一個很霸道的人,那人自稱是武林高手,并把這個農(nóng)民打了一頓。我一聽十分氣憤。就向那人走過的方向追去。我追上那人后,方知他還開有武校。他大言不慚地說他的硬功很厲害,打敗了不少散打冠軍。我說:“我只會點搏擊和格斗”,他馬上說“格斗都是下流打法,根本不是硬氣功的對手”,說著,他拿起一塊紅磚,運了運氣向頭頂拍去,當時一拍兩半,我說你這把戲不知能否實用,此人聽后,當即伸頭向我撞來,我順著來勢的方向擊去,打在了他的面部,他當時就昏死過去,我一看他鼻子也砸扁了,嘴上也流血不止。當然我也為此付了不少醫(yī)藥費。
問:大成拳生存、發(fā)展的危機是貴派弟子人人都爭先恐后搞函授造成的嗎?
答:并非如此。大部分習拳者在功法方面有片面的理解,認為只有練好了站樁,什么功夫就有了,結果發(fā)現(xiàn)并非所愿。隨著改革開放,武術界也發(fā)生開天辟地的變化,各種擂臺比賽如雨后春筍,但卻鮮見大成拳的蹤影。這不得不讓人心存疑慮。也許從絕對概念上講,你的技擊水平堪稱一流,但在法制社會的時代,你也不可能今天找這個打,明天找那個打。而擂臺正是展現(xiàn)身手的好去處。比賽的規(guī)則雖然限制了你,同樣也限制了別人。不論比賽是否為真正的技擊,但擂臺上的勝利會讓更多的人了解與信服。另外。使大成拳生存危機的還在于某些傳授者,有的人在廣告中過分夸大大成拳,好像天下唯他第一,學員憑廣告滿懷希望的去那里學拳結果除了錢財被騙外,什么也沒學到。
問:是否有勇氣公開你的聯(lián)系方式。接受武友和同道的切磋?
答:實際上,幾年來我的武校地址和手機號碼就一直公布在《精武》、《武魂》、《武當》等雜志上,其目的就是廣結武友,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有一個南方的朋友打電話讓我到他那里去比試。我欣然前往,但見面后,對方被我的膽量和勇氣所折服,結果對方放棄了比試,并進行了熱情的招待。回來時,對方還為我承擔了全部的往返路費。在此。我再一次公布我的電話:13139358601。希望能和更多的武友交流與切磋,以弘揚我中華武功!
問:大成拳界現(xiàn)在最可恥最可恨的最可使人氣短的是什么問題?
答:最可恥的是沒有武德更沒有口德的人。這樣的人盡說大話,看到別人有成就心里就難受,從他自己嘴里出來的話就是自己的功夫如何了得,別人怎樣的不行:最可恨的是那些視金錢如命而又不善待學員的人;最使人氣短的是不能拿出更多有力的事實來證明技擊效用。
問:你最擔心被什么人以什么方式擊敗?
答:就功夫本身而言,我肯定不能大言天下第一,在擂臺比賽中,我也有過得亞軍的時候。需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雖然我在多次武技交流中獲勝,只能說我沒有遇到能挫敗我的高手。但是,我不怕失敗,我最榮幸的是與那些真心追求武學的勇士過招。我最擔心的是被自己擊敗,近年來,我為應付那些惡意的挑釁付出了沉重代價。有一人找上門來鬧事,我打了一拳,使其身受重傷,賠了巨款;又一次,我應約去外地比試,將對方門牙打掉,賠了兩萬元。長此下去。我實在承受不起。
問:是否希望將來被人譽為“敢向拳頭講真話”的大成拳家?
答:一個人的言行只要行得端,走得正,只要問心無愧,也就不在乎被人譽為什么頭銜。我既然選擇了大成拳,就會在不違背做人原則的前提下,全力維護大成拳。我不但過去敢向拳頭講真話,而且將來也是如此。
問:錄取弟子的標準是什么?
答:1、人品要好,這樣的人才能具有良好的武德,才能尊師重道。武德差的人很難參悟高深之武功。即使功夫再高,如果武德卑劣,則可能是危害社會的人。2、要有吃苦精神。只有能吃苦,任勞任怨,持之以恒,矢志不移,才能最終攀登拳學之高峰。3、要有較好的悟性,平時要勤學好問,廣采眾家,只有這樣,才能領悟武技之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