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忠勇的品德和行為的事跡在書籍和民間口頭廣為傳頌,婦孺皆知。而對于關羽的智慧魅力則知之甚少或比較零星,筆者摭拾一則:
穩(wěn)站第二
相傳劉關張?zhí)彝Y義時,張飛認為樹木先有根后有梢,所以先抱桃樹之根,想爭老大,而關羽有自知之明,不爭老大,也不甘居老三,坐在桃樹中間的權丫中,弟兄三人初定劉備年長,又在樹之最高處,應為老大,關羽位在樹中,應為老二,張飛位居最低,應為老三。
張飛爭不到老大,對劉備年長位高還算佩服,而對關羽位居老二,心懷不滿,言語中常有怨氣和表現(xiàn),就向劉備發(fā)泄。劉備無奈,就給他們出了三道難題,以決誰長誰幼。
第一道題是看誰能把自己升到空中?第二道是看誰能稱出豆腐鍋中豆腐的分量?第三道是看誰能數(shù)清這只豬的鬃毛有多少根?
張飛聽了,正在盤算這三道難題時,關羽卻在一道道地來回答這三道題了?關羽用一條大繩捆住自己,再把繩頭拋向樹頂?shù)闹ρ?,然后拽住吊下來的繩頭,抽起繩子,就慢慢地把自己懸到半空中了。關羽又把一頭大豬趕到豆?jié){鍋前,讓豬吃喝豆?jié){,喝前先把這頭豬稱過分量,等豬吃喝完豆?jié){后,又把豬再稱一次分量,減除過原豬的分量,就得出豆?jié){的分量了。
這頭豬的豬鬃的根數(shù),真是難中之難,如何數(shù)得清呢?張飛見關羽勝了兩題,頭腦正昏,還在一五一十地數(shù)著豬鬃的根數(shù)呢,關羽只在豬脊背上抓了幾下,就說:“豬鬃共有一萬二千零三根!”劉備聽了,理會到這是自己出的三道題中難中之難,正是測量智商中高明的一道題日,因為這正是《孫子兵法》中的“兵不厭詐”: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的手法。劉備心平氣和地說:“飛弟,你應該佩服羽哥了,他的智慧比你高,你應該喚他一聲二哥呀!”
張飛聽了,雙手抱拳。高聲呼叫:“二哥,三弟甘拜下風!”從此,兄弟三人,親密無間,如親兄弟一般。
(馮秀強摘自《幽默與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