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造像是“特級品”,那么,現(xiàn)在各大拍場上受追捧的銅佛像只能算得上是“三級品”。
距今大約1600年的中國北魏朝代,是我國古代佛教文化最興盛的時期,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石造像文化遺產(chǎn),如云崗、龍門石窟。而散落在民間的當(dāng)時石造像作品,就成為一代代國內(nèi)外的大藏家們競相追捧的國寶級藏品。
玩家們都知道:如果有一件北宋鈞窯的東西,那在收藏圈也就夠份了;如果有一尊北魏的石造像,那么在收藏圈就可以傲視群雄了。石造像的珍貴程度可想而知,但如今石造像的數(shù)量已屈指可數(shù)。據(jù)說,收藏家、文物鑒賞家王世襄先生也只收藏了一尊唐代的石造像;一些國外的博物館更是為能擁有一兩尊中國的石造像而引以為榮。而張連志一人就收藏了北魏、北齊等朝代的200余尊石造像,稱得上是全世界收藏石造像的NO.1。
對于目前有些過于喧囂的國內(nèi)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張連志很少關(guān)注,他認(rèn)為“那里不好玩”。張連志也很少去國內(nèi)的拍賣公司,因為他看中的東西只有兩個地方可能有:像蘇富比、佳士得那樣的國際大拍賣行或者私人家里。張連志始終認(rèn)為:高古的東西才是最美麗的。在他自己的博物館里,珍藏著一尊北魏時期的佛頭,屬于鎮(zhèn)館之寶。
“石造像是宮廷文化,它們雕刻精致,線條流暢,造型生動……總而言之,是語言所不能表達(dá)的?!痹趶堖B志的眼里,如果石造像是“特級品”,那么,現(xiàn)在各大拍場上受追捧的銅佛像只能算得上是“三級品”。
張連志最后告訴我們:大英博物館就是因為擁有中國北魏時期的石造像,才能在世界收藏圈里當(dāng)之無愧占據(jù)一席之地。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知道北魏石造像的價值呢?
錢經(jīng) 近幾年的國內(nèi)拍賣市場上,銅佛像頻頻露面并且不斷創(chuàng)出高價,石造像為何很少上拍呢?
張連志:那是因為石造像的存世量比較小,而且“高處不勝寒”。其實,在國外,石造像很受藏家們的重視,一尊石造像拍到數(shù)百萬美元、上千萬美元,已是司空見慣。而在國內(nèi),石造像的價位就遜色許多。比如,一尊北魏的石造像,僅僅拍到近30 萬元;一尊北齊的釋迦牟尼石立像,也只拍到250 多萬元。但我相信,在未來的5年內(nèi),石造像的價位一定會漲上去的。
錢經(jīng) 國際買家很看重中國的石造像嗎?
張連志:一些外國人太懂中國文化了。多年來,我堅持做的一件事就是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把那些石造像“搶”回來。
錢經(jīng) 國內(nèi)藏家與國際藏家們的口味有很大區(qū)別嗎?
張連志:國際上的收藏家喜好千變?nèi)f化,但還是有一些共同的喜好,比如普遍都喜歡收藏家具。因為可以使用。
錢經(jīng) 聽說您不常去國內(nèi)的拍賣會買東西?
張連志:收藏,我還是主張:下山——去農(nóng)村。這個過程是特別美麗的。在拍賣行競買,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下山”則需要愛好和時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把這么多好東西收上來,而且沒有假的,這其實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錢經(jīng) 做生意與收藏沖突嗎?
張連志:做生意看結(jié)果,收藏重在過程。收藏實際上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用語言無法表述的。
錢經(jīng) 鑒別真?zhèn)蔚年P(guān)鍵在哪里?
張連志:收藏就是手、眼、心、腦并用,有時候連鼻子都得用上。鑒定的關(guān)鍵是要見東西,而且是能見到真東西。看多了,熟能生巧。
古玩行水很深,而且是看不見水的那種深。很多朋友請我鑒定,他們很多都是門外漢,甚至有的人交了太多的學(xué)費(fèi)。但我不能對他們說的太透,這樣做太殘忍了:他們會在一夜間蒼老很多,甚至白了頭發(fā)。買了假貨,其實就是對古玩還沒有“悟透”。鑒定就是一種感覺。這行里面的門檻是相當(dāng)高的。你想讀透它,需要知識——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實踐中的知識。
錢經(jīng) 收藏家是靠什么造就的?
張連志:環(huán)境可以造就出收藏家。這要看祖上是否有這個實力。原先人很講究“住什么地方”,過去我爺爺是鹽商,住在天津意大利租界,周圍鄰居都是非常顯赫的商人,光總統(tǒng)先后就住過5位。另外,還有我國近代的一些名人如梁啟超、曹禺,甚至還有戴笠,這樣的環(huán)境能夠造就人?,F(xiàn)在被稱為“收藏品”、在拍賣場上競拍的那些東西,其實,在解放前就是我們家里常用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