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筆者所收藏的一方用歙石雕刻而成的“心心相印”硯(見圖)。在一方硯臺上刻有兩個硯堂,其獨(dú)特的造型,在各種硯臺中是一特例。
在傳統(tǒng)的硯臺中,一方硯臺只有一個供貯水的硯池和一個供研墨的硯堂。而該“心心相印”硯,雖然只有一個共用的貯水硯池,但卻有兩個用來研墨的形狀相同的“心”形硯堂,其寓意是“心心相印”。這種巧妙的設(shè)計(jì),不僅很好地體現(xiàn)了“心心相印”的主題,而且使硯臺的造型與眾不同,獨(dú)樹一幟。
“心心相印”一詞源自《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吾傳佛心印,安敢違于佛經(jīng)”?!饵S蘗傳心法要》曰“迦葉以來,以心相印,心心不異?!贝撕蟊阒鸩窖葑兂尚男南嘤?,意思是說彼此非常契合,思想感情完全一致。該硯將“心心相印”這一成語,用兩個緊緊相連的“心”形硯堂來表現(xiàn),是十分確切的。
該“心心相印”硯,略呈半圓形,縱約9厘米,橫約12厘米,厚約2.8厘米。硯額雕葡萄枝及葡萄,由于葡萄多子,具有多子多孫的吉祥意義。在葡萄枝上,除雕有三串碩大的葡萄外,還雕有一只小鳥,生動傳神。三串碩大的葡萄,兩串在硯額,一串在兩個心形硯堂的中間,將兩個硯堂巧妙隔開。在葡萄枝的上下兩側(cè),有向下凹陷的葫蘆形的硯池,深約0.8厘米。在硯額下,有兩個心形硯堂,縱各約8.5厘米,橫各約5.6厘米,深約0.7厘米,這兩個硯堂,既可以同時研墨,也可以一個用來研墨,另一個當(dāng)筆掭使用。在硯的背面,自上至下、自右至左刻隸書四言詩“金玉錦繡,匪我思存。方寸之地,貽厥子孫?!边@與硯額“多子”葡萄相對應(yīng)。隸書四言詩下有兩方篆書方形印章,上一方是“乾隆年制”四字,下一方是“楊仲文印”。經(jīng)查閱有關(guān)資料,楊仲文,江蘇武進(jìn)人,乾隆進(jìn)士,生卒年代不詳,卒后葬武進(jìn)前黃鎮(zhèn)西“十舉墳”(埋葬楊家十位舉人的墳地),現(xiàn)屬武進(jìn)縣前黃苗圃。
該“心心相印”硯,應(yīng)是清晚期仿楊仲文刻制的。
(責(zé)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