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著名文化遺產(chǎn),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造型獨特,紋飾精美,其中許多還帶有銘文,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科學(xué)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無論是博物館收藏還是私人收藏,如果保管不當,使其遭到損毀,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青銅器都必須加以妥善保護,使之長久地留傳給子孫后代,正如青銅器銘文所言“子子孫孫永寶用”。
青銅器主要用紅銅(純銅)、青銅(銅與錫、鉛的合金)鑄造而成,大多是出土文物,由于年代久遠,銹蝕嚴重。也有很多有意的銹蝕使青銅器帶有黝翠斑斕的古色古香,使人看了有年代悠久、技藝精湛的感覺。這些銹被稱為“無害銹”,如銅的氧化物,黑色的氧化銅(紅色的氧化亞銅),有時還可能混有黑色的硫化銅。又如銅的碳酸鹽(堿式碳酸銅)是青銅銹中最穩(wěn)定的,也是值得保存的最美麗的古斑,既具有審美的價值,又可以作為歷史悠久的證據(jù)。它們都是由二氧化碳溶解在地下水或潮濕的空氣中,成為碳酸,再與青銅器發(fā)生作用而形成的。青銅器上形成的碳酸鹽,大都是長期埋藏在潮濕密閉的地下墓葬中造成的。此外,還有氧化錫,這類青銅器含錫量高,使青銅器表面形成了光滑的灰綠色銹,俗稱綠漆古。這是錫被氧化成氧化錫,是一種非常精美的淡綠松石色。綠漆古和黑漆古氧化層的形成,不僅保護了青銅器免遭進一步受腐蝕,同時也增加了青銅器表面的美觀。這類器物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與無害銹相反的是“有害銹”,其成分為氯化亞銅和堿式氯化銅,它是青銅長期與土壤中大氣中的氯化物接觸時起化學(xué)反應(yīng)而形成的一種有害銹。堿式氯化銅被稱為“青銅病”,又稱“粉狀銹”,像瘟疫一樣地傳染和蔓延。這種有害銹任其發(fā)展會使器物潰爛和穿孔,甚至徹底瓦解。
青銅器必須有符合保管條件的建筑,即陳列室或庫房、家庭陳設(shè)櫥柜,這是保養(yǎng)青銅器壽命的物質(zhì)條件。從藏家對青銅器保管的水平,就能看出其收藏水平的高低。
私人收藏只有大收藏家才能有專門的藏品庫房,一般收藏者大多在居室中既陳列又收藏,將陳列與庫房結(jié)為一體。個人收藏必須要滿足藏品安全,藏品保護,以及便于藏品的日常管理和利用等要求,以免人為或自然力對藏品的危害。為此,對收藏青銅器提出了九防,即:防震、防雷、防火、防盜、防潮、防干、防光、防塵和防污染。
青銅器保存的一般要求是:
(1)保管青銅器物的房屋必須保持干燥,沒有塵埃和空氣污染物。溫度在18℃~24℃,相對濕度在40%~50%。
(2)必須預(yù)防接觸青銅器產(chǎn)生的有害化學(xué)作用的物質(zhì),如酸類、油脂、氯化物等。搬取青銅器一定要帶上綿絲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接觸,避免手上的汗腐蝕。也不能用油污的紙或盒來包裝。
(3)為預(yù)防塵埃,青銅器要放置在密封的櫥柜中或玻璃櫥里,中小型器物要每件做一錦盒,再將盒放在櫥中;如放在開放式架子上或在室內(nèi)地上,則應(yīng)特別注意房屋內(nèi)保持清潔。
(4)不要將它們互相重疊放置。不可以把青銅器與其他制品一起保存。
如須用水洗必須用蒸餾水,也可將蒸餾水加溫,可用中性皂。不能用氫氧化銨、酸類及白粉、沙布等。清洗可由專業(yè)人員清洗。
(5)青銅器上的塵埃,要用干凈而柔軟的布片揩去,而那些需要特別小心的物品(如軟金屬,加工精細、易碎零件等),要用柔軟的松鼠毛刷刷去或用吸塵器吸或吹去塵埃。
(6)必須預(yù)防青銅器受到機械性損壞,物品不應(yīng)彼此碰撞,不要疊壓碼放,對于細工精制和容易受損壞的青銅器物品,尤須特別小心。
(7)如果青銅器上鑲嵌有其他材料(金、銀、紅銅、寶石、珍珠、玉石、琺瑯等),便應(yīng)當注意這些材料的保管方法。
(8)對于出土的青銅器,在一般情況下,必須清除上面的有害銹和不美觀的厚銹及腐蝕的痕跡,較珍貴的青銅器清洗應(yīng)請專業(yè)人員進行,收藏家個人盡量不要自己動手。
(9)如果無法避免城市中的空氣污染和沿海地區(qū)的氯氣,為使青銅器不致發(fā)生腐蝕,這就要涂上一層保護膜(如B72)密封,可防止有害氣體及潮濕影響。這樣既能起到保護文物的作用,而且外表也不會有變化。
(10)經(jīng)常觀察青銅器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青銅病癥狀發(fā)生,就應(yīng)及時處理。方法可用倍半碳酸鈉(5%碳酸鈉Na2CO3+碳酸氫鈉NaHCO3)清洗,直到不含氯離子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