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接到一個朋友電話,說現(xiàn)在工作提不起精神。朋友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在一家外資設計公司工作,工資很高,活很輕松,但就是興味索然,想要辭職。
恰好這幾天在STARTV里,看到好萊塢改編自日本的同名電影《談談情,跳跳舞》。
影片男主角理查·基爾,一個典型的紐約中產(chǎn),城中心有份體面的律師工作,郊區(qū)有所漂亮的大房子,家里有著賢妻與乖女,這簡直就是當前中國都市白領人生奮斗的經(jīng)典終極畫面??伤磐砦迦绱税捕?、幸福地度過了二十多年之后,突然有一天,厭倦莫名襲來。
困惑中,決定去學跳國標舞。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每天下班透過地鐵窗口,都會看到一所舞蹈學校,那學校的窗內(nèi)總佇立著一位引他浮想聯(lián)翩的美人倩影。說是學跳舞,不如說想去獵艷。
他妻子發(fā)現(xiàn)有些不大對勁,委托一名中年私家偵探調(diào)查,得知丈夫去學跳舞,無法理解:“為什么?”偵探的黑人年輕男助手用梭羅的一句話作答:“絕大部分男人都過著一種沉默絕望的生活,他們不想再沉默下去了。”
用西方時髦的心理學解釋,理查·基爾遇到了中年危機!
大部分中年男人遇到這種情況,都以為找個青春鮮活的第三者,就能幫自己時光倒轉(zhuǎn),重尋激情。理查·基爾起初也這么想,但這一企圖很快被美女教練打消,從艷遇的幻夢中蘇醒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不知不覺中還真喜歡上了跳舞。于是,誤打誤撞地找到了解決危機的方法。人生樂趣回來了,妻子理解了,自己重新振作了。
好萊塢不愧是好萊塢,帶著美國式的年輕與簡單,輕松地將理查·基爾的危機遭遇描繪成一個勵志案例——那就是,一個人只要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真正樂趣,就能重新找回自己,度過危機,振作精神。
日本的同名電影拍于1996年,看過好多年了,但留給我的印象卻遠非好萊塢翻拍的這部片子這么簡單?;叵肫饋?,整個片子似乎一直彌漫著一種莫名的虛無感,即使是在男主角役所廣司開始真正喜歡上了跳舞以后也沒有消退。影片好像一直在問,有所謂“真實的你”存在嗎?跳舞得到的快樂,或許僅僅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吧?而此后,又會有無窮無盡的空虛在等著你,逃不過去的,所有人都逃不過去的!
理查·基爾和役所廣司的扮相均屬師奶殺手型,都彬彬有禮、體型挺拔。理查·基爾表情中夾帶些孩童氣息,隨著學舞進程,面部越來越單純,越來越快樂。役所廣司在跳舞的時候的確快樂,但臉上總會時不時浮現(xiàn)出某種游離表情,讓你擔心:下一步,這個沉默的中年男人,還會再笑嗎?
記得有記者采訪阿城時問:“你世事看得那么透,是否人生會沒激情?你有過中年危機嗎?”阿城回答了前面的問題:“我的心情很平靜?!焙竺娴膯栴},沒有作答。
問話的記者,好像就是好萊塢式的思維——有了危機,只要找轍克服,然后就能繼續(xù)昂首向前。
阿城的不回答。也許就是一種回答——人生其實無所謂“有沒有”危機,它永遠都在那兒。
(選自《書城》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