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胡錦濤總書記“6·25”重要講話,第一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定位、定性為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這一定位、定性,使我們更進一步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
[關鍵詞] 旗幟; 進步; 奮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 D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7-1962(2007)20-0016-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有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chuàng)新都是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展開的。胡錦濤總書記“6·25”重要講話,第一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定位、定性為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這一定位、定性,使我們更進一步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
一、旗幟問題至關重要
旗幟問題事關執(zhí)政黨的生死存亡。旗幟內涵著主義、思想、理論,發(fā)展道路、前進方向、奮斗目標。旗幟代表著執(zhí)政黨形象、國家制度、社會性質、民族理想。舉什么樣的旗幟,直接關系到政黨的性質、道路、方向。旗幟決定政黨的命運。所以,對于旗幟問題從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到我們黨幾代領導都高度重視。馬克思說,制定一個原則性綱領,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樹立起可供人們用來衡量黨的運動水平的里程碑。恩格斯說,黨的綱領就是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毛澤東說,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鄧小平說,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江澤民說,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就是形象。
樹立進步的旗幟,高舉奮斗的旗幟是我們黨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精神支柱。黨的十二大以來,我們黨在高舉旗幟這個根本問題上從未動搖。1982年黨的十二大主題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7年黨的十三大主題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1992年江澤民6月9日中央黨校講話的主題以及十四大確定的主題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1997年江澤民5月29日中央黨校講話的主題以及十五大確定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2002年江澤民5月31日中央黨校講話以及十六大確定的主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胡錦濤總書記“6·25”重要講話的主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確定這個主題、高舉這面旗幟,也將是十七大的主題、十七大的旗幟。
十二大以來,歷次黨的代表大會,我們在主題和旗幟這個根本問題上一以貫之,抓住不放,毫不動搖,堅定不移。近30年的偉大實踐,使我們黨深切認識到,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就抓住了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和總綱。高舉這面旗幟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前進方向和奮斗道路問題。所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定位、定性為進步的旗幟、奮斗的旗幟。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
其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如果我們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搞越窮,人民生活日益貧窮,國家越建設越落后,民族日益衰弱,誰能信服這樣的社會主義?誰能為這樣的社會主義奮斗?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fā)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因為原來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觀念、發(fā)展途徑、發(fā)展模式,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不符合中國實際。是好心辦壞事,越搞越窮、越建設越落后。原來的理論和實踐行不通,但我們又不能離開社會主義而走別的道路。這也是歷史和實踐所驗證了的。怎么辦?只能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鄧小平的一大創(chuàng)舉!這一創(chuàng)舉談何容易?前無先例,又無經驗。只能重新拿起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普遍真理,只能重新恢復實事求是、解放思想這一思想武器。依靠普遍真理和思想武器,重新認識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重新設計和規(guī)劃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和前途。萬事開頭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對了的,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經過近30年的“試”和“闖”,我們“試”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成就,“闖”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模樣。列舉“新成就”、“新模樣”的數(shù)字很長很長,敘述“新成就”、“新模樣”的實例很多很多。與30年前比,人民生活改善了、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了、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成就感增強了、提升了。最明顯不過的是解決了幾千年始終解決不了的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并基本實現(xiàn)了小康社會。這些讓每一個中國人切身受惠的“新成就”、“新模樣”,使我們敢于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有了這個資本,我們就有資格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宣告: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其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地體現(xiàn)和繼承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比如,社會發(fā)展最終決定力量、社會發(fā)展基本動力、社會主要矛盾、社會發(fā)展階段、社會發(fā)展道路等等。對這些基本的原理,我們在實踐中緊密結合我國具體實際加以運用,加以發(fā)展,加以創(chuàng)造,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如果沒有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我們就不能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如果不根據(jù)我國國情和新的具體實際進行再創(chuàng)造、形成新認識,也不能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理論基礎、理論精髓、理論品質一脈相聯(lián),時代主題、實踐主題以及發(fā)展道路、奮斗目標始終如一,思想內容相繼、不斷深化而又各有側重。這三大理論共同構筑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解決實際問題和實踐中新難題的理論才是科學的理論。系統(tǒng)解決實際問題和實踐中新難題的理論才能稱得上科學的理論體系。近30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系統(tǒng)回答和解決了時代課題、國情課題、黨建課題、體制課題以及發(fā)展階段、發(fā)展動力、發(fā)展步驟、發(fā)展道路、發(fā)展目標等等一系列事關國際國內、治黨治國、富國強民的實踐新課題。這一理論體系既體現(xiàn)了時代特征,又充滿著鮮明中國特色,是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源泉,又是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性的試金石,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完善和進一步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其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制度文明的嶄新形態(tài)。實踐新成就、理論新成果必然反映在制度、體制機制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而又行之有效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一套新型的體制機制。經濟領域: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財稅、金融、外貿、計劃、分配、宏觀調控等一系列體制。政治領域:在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這些基本制度的同時,確立了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健全了民主制度、加強了法制建設,改革和完善了決策機制,以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司法體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等。文化領域: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完善教育體制、科技體制,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等等。社會領域:初步形成和建立了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就業(yè)、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管理等體制機制。這些制度文明成果適合我國國情,有鮮明時代和中國特色,有強大生命力和發(fā)展前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進步和奮斗旗幟的重要內容。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蒲胁?
責任編輯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