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參加下,按照教育計劃和體育教學大綱,由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和技術,發(fā)展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思想、道德、意志的教育過程。在此教育過程中,教師始終起著主導作用,但并不是說可以把體育教學的內容、要求,直接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在單調、枯燥的保姆式教學環(huán)境中成長。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主體,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并不是被動的接受教育,而是選擇性的接受教育,也就是說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比須采用適當的教法讓學生愿意學習。
帶著上述問題,本著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以育人健體為目標,以大綱為指導,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活動性游戲與情境教學的有機結合。通過游戲中有情境、情境中有游戲的方式,利用音樂、場境及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其恰如其分的游戲組織等形式對之進行改善。旨在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體育知識,掌握強身健體的方法,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與要求的統(tǒng)一。
一、 基本途徑、方法
1.結合教材內容,選擇適當的活動性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同的教學內容,其任務、組織、教學方法不盡相同,應根據具體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活動性游戲。
例如:在籃球教學中,為鞏固籃球的傳接球技術,有針對性地選擇“抓俘虜”這個游戲,即把全班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或四組、一組或兩組,當“紅軍”圍站成一個大圈不動,另一組或兩組當“敵人”站在圈中,允許“紅軍”用雙手胸前傳球,且高度不高于“敵人”的胸部來擊打敵人,被擊中的敵人便成為“俘虜”,繼續(xù)幫“紅軍”抓“敵人”,而后交換。
如果體育游戲本身就是教材,則要根據游戲本身的目的任務選擇適宜的內容和形式。
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激情,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質,我們可選擇“炸碉堡”游戲,即把學生分成兩組,以比賽的形式分別進行下列內容:繞桿蛇形跑(穿過樹林);從欄架下穿過(沖過敵人的鐵絲網);前滾翻過墊子(過草地);兔跳到達圓圈,并放下壘球(炸碉堡);快速奔跑返回起點。排尾先到達目的地的獲勝。這樣,按照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運用前滾翻、蛇形跑等身體練習手段就基本上達到了游戲本身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完成游戲的目的任務,我們還可以按照上述的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設一種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即在游戲過程中,用槍聲、炮聲、飛機轟鳴聲、炸彈爆聲及煙霧迷漫的景象來渲染氣氛,創(chuàng)造一種真實生動的戰(zhàn)爭景象,讓每個學生都能從游戲中感受到一種力量,從“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迸發(fā)出一種內心的愛國熱情。這樣,不僅能圓滿地完成游戲的目的任務,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縮短了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
2.結合游戲性質,處理好“角色”與集體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游戲的性質不同,學生在游戲中扮演的“角色”也不盡形同,但無論扮演何種“角色”,都應有明確的服務方向,都應有一種角色與集體的關系。
例如:在“排雷”游戲[把全班分成甲、乙兩個分隊,當排頭聽到哨聲后起跑,連跑前滾翻過敵人火力點,跳上一障礙物。越過一小溝,進入敵區(qū)附近(圈內)、對后面的運動員發(fā)出信號,接著跨過一障礙物,再匍匐前進到排雷區(qū),排雷后返回到起點,把雷放在起點旁的小圈內,最后哪個組排尾最先回到起點并舉手,便取勝]中,每個學生都扮演一種角色,那就是“排雷”隊員,他們身上肩負著排除“地雷”,快速前進的任務,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本隊的勝負。
由此不難看出,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擔當一定的“角色”,可以很自然地展示出“角色”與集體的關系,以集體榮譽感的威力,激勵著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 學以致用,改革創(chuàng)新
活動性游戲及情境教學注重教育性、健身性、娛樂性及情感性,同時更提倡“學以致用”、創(chuàng)新、更新,把現在的體育學習與終身體育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生自我鍛煉能力,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練有所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體育課教學目標及全面實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通過體育教學實踐證明,充分發(fā)揮活動性游戲及情境教學的因素,有助于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教學思路,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說活動性游戲及情境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極很高的運用價值,是一種內在潛力大、新穎、獨特,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當然任何教法都有其不足之處,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總結經驗,拓寬知識領域,博采眾家之長,發(fā)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他們的自覺性及對學習的對象和具體任務,形成愛思考的習慣,建立起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最終較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