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創(chuàng)設情境自讀自悟
葉瀾教授認為“課堂教學對于參與者(師生)都具有生命價值?!币虼嗽陂喿x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發(fā)現(xiàn)因素,創(chuàng)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f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知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乃至創(chuàng)新意識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太陽》一文時,我先問學生“天上有幾個太陽?”“一個?!睂W生脫口而出??墒?,傳說天上有十個太陽,你們信嗎?正在學生疑惑不解的時候,我又說:“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叫《太陽》,它能告訴我們究竟天上過去有幾個太陽,還會告訴我們,高高的太陽和我們身邊的萬事萬物有多么密切的關系?!蔽揖鸵龑瑢W們潛心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通過實踐教學,我認為如此長期訓練,學生在閱讀中一定有所收獲,而且在獨立閱讀思考的沃土上,培植了創(chuàng)新意識的芽,孕育了創(chuàng)新意識的花朵。
二、 激疑創(chuàng)新,多讀巧練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小學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富有音樂般的旋律和詩一般的情感。這只有在反復朗讀中才能逐漸感悟,從感悟中才能啟發(fā)情感。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首先,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的訓練,要求學生認真朗讀課文,做到統(tǒng)讀、段讀、細讀、精讀。在讀中議、讀中劃、讀中悟,達到“讀懂、讀順、讀熟、讀好、讀活”的基本要求。例如《草原》的第一段,作者為什么會產(chǎn)生如此詩一般的激情?通過反復朗讀,那洋溢在字里行間的對草原的無比熱愛和留戀之情,便豁然開朗了。
又如,《可愛的草塘》一文,在教學中,我通過集體朗讀,分組輪讀,個人細讀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讀全文,品味重點字、詞、句、段、篇章結構,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草塘美和北大荒人的豪情。這正如葉老所言“務期盡情地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不但了解作者說寫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讓學生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激情。其次,閱讀教學不應有句號,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敖淌菫榱瞬唤??!遍喿x教學要走出瑣碎練習的泥坑,通過設計開放性的問題,以讀代講,整體感知,激勵創(chuàng)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學會“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問題”,從而主動地去探索浩如煙海的知識,真正達到不教的境界。
例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后,我要求學生說說“敵人為什么不把瀘定橋上的十三根鐵鏈也炸掉呢?說明什么?”這樣,學生在解答問題中,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既豐富知識,又提高能力。
三、 質疑問難,合作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質疑,合作學習”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因此鼓勵“質疑問難”,誘導“合作交流”是改革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的關鍵。鼓勵學生無論在小組討論或全班交流,人人都應該大膽暢所欲言。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報告自身所得以及獨到的見解。在討論交流時,教師深入了解教與學的情況,并做好引導,溝通工作。對那些學生“想悟而悟不到”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狞c撥。例如,學生學習了《跳水》一文后,想出很多救孩子的辦法,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辦法和船長的辦法進行比較、選擇,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學生終于明白了在當時的特定形勢下,只有船長的辦法才是最管用的,其他辦法無濟于事。
又如,在自學《琥珀》一文時,學生為琥珀怎樣形成而引起爭論,最后歸納到要形成琥珀必須具備第一個條件要有松樹和柏樹;第二個條件要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必須在晌午的時候;第三個條件要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地殼發(fā)生變化,森林被海水淹沒。教師就順勢問:“那么,琥珀的形成是科學家的合理想象,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什么精神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進一步領悟到應該向科學家學習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精神。這樣“合作學習,互相交流”既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各司其職,課堂盡顯生機勃勃。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細細地讀書,靜靜地思考,熱烈地議論,深深地領悟,讓學生思維活動起來。每節(jié)課都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使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新的認識,新的創(chuàng)意,新的體會。就正如葉瀾教授所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把創(chuàng)造還給教師,讓教育成為最具智慧的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