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本研修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助推器,是內化與實踐新課程理念的催化劑。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根據學校發(fā)展實際,學校組建青年教師研究者聯(lián)盟組織,營造一種寬松、自由、平等、和諧的學習研究氛圍,構建“四結合”工作機制,打造精品團隊,讓校本研修充滿活力。
關鍵詞:校本研修;研究者聯(lián)盟組織;實施策略
為了讓學校有限的骨干力量和名優(yōu)教師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引導青年教師以積極而開放的心態(tài)扎實而深入地開展校本研修,引導教師走上研究之路,我們學校于2005年3月成立了以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希望之星——研究者聯(lián)盟”。組織的宗旨是營造書香校園,促進教師自我專業(yè)發(fā)展。
組織成立運行三年來,很好地為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更快、更好地成長的平臺,各項學習研究活動形式豐富而有實效,隊伍不斷壯大,教師行動更加積極,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成長。
一、 “四結合”工作機制,打造精品團隊
研究者聯(lián)盟組織成立時只有16人,兩年后的今天已經發(fā)展到48人,個別后勤部人員、將近退休的老教師不參與,45周歲以下的教師參與率100%。
1. 個體讀書與團體分享相結合
2003年起,學校啟動了教師讀書工程,引導教師多讀書,讀好書,16名研究者成員率先行動。學校為教師們每人每學期配備《教學方法應用指南》《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教育評價原理及應用》等書籍。個人訂閱《小學教學改革與實驗報》《小學數學教師》《小學語文教師》等專業(yè)報刊。圖書室開辟專柜,存放二百五十多本選讀書籍,供教師們自由閱讀,同時要求做好摘要,寫好體會。短短兩年,“營造書香校園”的行動,使教師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啟迪,給學校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督促、檢查、展示教師讀書學習的成果,我們通過三方面的工作來檢驗與激勵。
(1)每周一次觀點主題報告。由研究者聯(lián)盟成員中的業(yè)務精英組成的主題報告研修班是我校實施新課程的中堅力量。他們人人有自己的研究專題,平時經常上“教育在線”發(fā)帖。每周一次交流是對教育的分享,更能促進他們的專業(yè)化成長。
(2)每月一次課改沙龍。每月底,利用周六半天的時間,由學校提供免費中餐,開展青年研究者聯(lián)盟專題報告與研究課對話。學校行政、市學科帶頭人,優(yōu)秀青年教師、骨干教師濟濟一堂,發(fā)揮每個人的智慧,消解困惑與矛盾。圍繞“課改熱點問題”在個人精心查閱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實踐,寫出書面發(fā)言材料,而后進行深度座談。對沙龍的內容及時記錄、整理,在學?;涌铩豆懦墙逃绿健飞险故居懻摮晒?,拋出下期沙龍主題,激發(fā)研究者的動力。
(3)每季度一期的《古城教育新探》。每季度開展“走進新課程、親歷新課程”系列評比活動。請研究者遞交自己新積累的教學論文、案例、讀書筆記,閱讀書籍體會等。由學校聯(lián)盟秘書處——教科室組織評比,優(yōu)秀作品發(fā)給證書,并編入??豆懦墙逃绿健罚患皶r完成學習研究工作的,由學校發(fā)給學習考核獎。
2. 會課切磋與賽課礪練相結合
(1)全員參與會課切磋。雙周二、三、四為校本教研時間,要求每個學科教研組都帶著一種思想、一個研究專題上課、評課。切實解決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專題研究上有突破、有發(fā)展。積極參與或組織其他省、市名?;騾^(qū)內兄弟學校的教學交流活動,不斷打磨與雕琢自己。近三年,我們在上半年舉行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的會課活動。下半年引進市級主題教研活動,讓教師在教學中互動、在觀摩中提高。
(2)全面鋪開課堂教學展評。課堂是教師的生命所在。我們學校從2003年起,開展了“與新課程同成長”系列賽課活動,內容有青年教師“三連杯”教學比武,中年教師“精彩課堂”展示,“名優(yōu)教師走班”等,著力通過課堂教學的研究、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讓每位教師在不斷地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中增長、積累自己的實踐智慧,在經常性的摔摔打打中,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鑄就像我們很多特級教師一樣的精彩課堂。在賽課中,引導教師磨煉自我,經過校賽——鎮(zhèn)賽——學區(qū)賽——市賽,讓每位青年教師在不同層面上都得到發(fā)展,新課程的理解與實踐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循環(huán)日記與論文筆會相結合
我們要教師都來撰寫教育循環(huán)日記,可以是案例反思,也可以是教育隨筆,日記可長可短,但要能體現新課程倡導的前瞻理念。循環(huán)日記共分成兩個組——教育教研組、行政科研組,要求把自己的理解與思考每天撰寫完后,第二天務必把循環(huán)日記本遞交到下一位教師手中,文章長短不限,但必須是自己工作的所思所感。
撰寫教育日記,將教育中活生生的故事原生態(tài)地記錄下來,寫下的遠遠不只是筆記本中的文字,收獲的是專業(yè)發(fā)展,收獲的是教育的智慧,收獲的更是教育的幸福。學校整理了兩本教育手記,部分佳作十多篇在省級期刊上發(fā)表,學校精選出部分優(yōu)秀日記,編印了一本《我和我的學生的故事》。
在每年一度的省、市論文、案例評比前,我們開展1~2次論文筆會,同伴互助,名優(yōu)教師引導,以提高教師論文的質量。
4. 請進門來與走出校去相結合
我們以新課改為機遇,一方面由專業(yè)大師引領,通過開辟“教學實踐智慧講壇”,邀請教研員作新課程專題講座、專題報告。積極聯(lián)系市教研室的研討活動,引進、承辦市級教研活動。另一方面派送優(yōu)秀青年教師參加省市組織的培訓,引導教師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
二、 “兩對關系”辯證處理,增強校本研修活力
研究者組織成立三年來,我們在組織與管理上始終以激發(fā)教師的源動力為導向,辯證地處理好兩種關系,使各項活動富有成效。
1. 全面要求與重點控制的關系
我們成立組織后,教師既是實踐者又是研究者,全體成員達成了一致的認識,教師有了自我發(fā)展的要求和自我控制的權利,管理者不再一概包辦,一刀切統(tǒng)一要求。學校搭建了教師快速成長的平臺之后,全面要求主要反映在對學校整體發(fā)展目標上,師資發(fā)展整體要求和學校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的把握方面。如何激發(fā)和維持教師的研究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是控制的重點。如,為調動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我們改革了課題獎勵制度,在保障課題研究經費的同時,又提出課題立項有經費資助獎,研究成果獲獎再重獎。由于恰當地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各級課題全面開花,有利于推進新課程改革,也增強了校本研修工作的活力!
2. 剛性控制和柔性控制的關系
對待教師,一方面要用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他們,當他們有惰性時加以物質和精神上的刺激,在違背約定或犯了錯誤時給予追求,有獎有罰;另一方面又需要與他們進行感情交流和心理溝通,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并給予理解、關懷和心理上的幫助,能諒解的過失領導要諒解,原則立場上的切不可姑息遷就。如,學校實施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成長記錄卡》制度,并制訂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評估考核細則》,研究者教師在年初定自我發(fā)展的計劃,年末進行考核獎勵。為使競爭更公平、合理,我們學校對老年教師、中青年教師劃三個圈子,鼓勵教師實現自己擬定的發(fā)展目標,不統(tǒng)一教師速度、要求。剛柔并重,兼顧差異,使校本教研工作全面鋪開,更富有生命力!
三年中,學校多次承辦了上虞市級課程改革研討、觀摩研討活動,我校青年教師在研討會上做了11節(jié)次的研究課。教師有六十多篇論文在《當代教育論壇》、《科學導報》、《小學教學改革與實驗》和《教育科技信息》等省級以上報刊發(fā)表或在市級以上論文評比中獲獎。在上虞市、學區(qū)組織的優(yōu)質課、新課程課堂教學比武、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等評比中12位青年教師獲一二等獎,4位教師在學區(qū)級獲得一等獎?!缎W數學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研究》、《品德與生活教學活動化策略研究》和《擴容閱讀研究》等4個研究課題在省、地市立項,4個課題成果在紹興市級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評比中獲一二等獎。在上虞市、學區(qū)組織的學科教學質量調研測試中,我校學科教學效果評估位居全學區(qū)第一。學校被評為上虞市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學校和課程改革先進集體,連續(xù)9年被評為市教育科研工作先進集體。
校本研修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助推器,是內化與實踐新課程理念的催化劑。我們始終認為學校領導既是學校教育的管理者又是校本研修的引領者、導航者,需要發(fā)揮引領者、組織者的作用;其次我們要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引導全體成員自覺自愿地在工作中學習、研究,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能相互合作,及時反思。讓研究成為教師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習慣,讓校園成為教師學習、工作和發(fā)展的樂園,我們將為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