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已知道完成7+2的五位開拓者中有一位是新加坡華裔邱瑞昭,但真正謀面卻得益于中科院劉少創(chuàng)先生的引薦,少創(chuàng)先生也曾獨自無后援走過北極,而就在同一時期邱瑞昭也正在北極向極點行進,但是他們的相識卻不是在北極。
出生在馬來西亞波德省的一個鄉(xiāng)村小鎮(zhèn),現(xiàn)在生活在新加坡的邱瑞昭所講的普通話比多數(shù)國人還要好得多。兒時有點恐高癥的邱瑞昭也許根本不可能預計到在三十年之后能登上世界最高的七座山峰,更無法把自己同世界排名前幾位的強人聯(lián)系在一起。
高度的起點來自底部,而似乎所有的機緣都來自于一次偶然。邱瑞昭由軟件工程師轉(zhuǎn)而成為探險家,也正是由偶然開始,卻又因為堅持和信心轉(zhuǎn)而成為了完成的必然。
2006年5月23日: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第一個兩次登上地球之巔的東南亞人
2006年2月4日:第二次登上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山
2005年12月25日:以220小時刷新吉尼斯可控環(huán)境下的最長潛水世界紀錄
2005年8月29日:嘗試橫渡英吉利海峽。由于體溫過低,六小時后放棄
2005年7月12日及28日:分別以8小時30分及6小時27分橫渡新加坡海峽
2004年12月5日:以21小時53分成為世界第二位成功橫渡馬六甲海峽(39公里)之人
2004年11月21日:以11小時19分在50米長的游泳池中不間斷游500個來回(合計25公里)
2004年9月18日:成為橫渡新加坡海峽第一人,歷時八小時
2004年:代表新加坡參加雅典奧運會圣火傳遞
2004年5月:嘗試在無氧氣配備情況下攀登珠穆朗瑪峰,到達海拔8415米處
2003年11月14日:從新加坡騎自行車到達北京,行程8066公里,歷時73天。
2002年5月5日:滑雪橇到達北極點,行程771公里,歷時45天。成為完成該項目的世界第一人。成為世界第四位、東南亞第一位完成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南北極探險大滿貫
2001年9月28日:在無氧氣配備的情況下登上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瑪峰,成為在無氧氣配備的情況下登上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東南亞第一人,也是成功登上三座海拔8000米高峰(卓奧友峰、珠穆朗瑪峰和西夏邦瑪峰)惟一的東南亞人
2001年6月:騎自行車行程1213公里,歷時10天,從馬來西亞檳城出發(fā),經(jīng)哥打魯至新加坡
2001年1月:辭去新加坡航空公司的IT工作成為東南亞第一位職業(yè)探險家,全心投入、追求卓越
2000年11月22日:成為成功登上所有七大洲最高峰的東南亞第一人
1999年12月31日:滑雪橇到達南極點,行程1125公里,歷時57天
1999年:作為領隊帶領新加坡第一支南極探險隊圓滿完成探險任務
1998年5月25日: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成功登上兩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東南亞第一人
1997年9月28日:成功登上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海拔8012米
1997及1998年:兩次完成馬拉松全程
攀登7+2 創(chuàng)造奇跡
掰開手指頭好好數(shù)一數(shù),迄今為止,能夠在一年的時間內(nèi)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峰七座中的五座的人,五個手指頭也數(shù)不全。但是邱瑞昭達到了,2000年,他一口氣登上了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北美洲的麥金利峰、歐洲的厄爾布魯士峰、大洋洲的查亞峰,科修斯科山和南極洲的文森峰。其中麥金利、文森峰都是難度極大、氣候極度惡劣的“神山”。邱瑞昭本人認為機遇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體能和意志。
“童年的成長環(huán)境,讓我愛上了大自然。我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對許多不知道的事物,都會嘗試著去找出答案。就是這個喜歡尋根究底的個性,使我萌生了一個夢想:長大后成為一名探險家?!崩锨癯錾隈R來西亞海邊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在他整個童年里關于山的記憶幾乎是零。所以在初中三年級的1982年第一去爬馬來西亞的金山,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恐高。
然而為了實踐自己的夢想,邱瑞昭硬著頭皮在1988年再次嘗試攀登印尼的火山,這次登山,使他感受到了一種陌生的刺激和興奮,以及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愉悅和感動。至于恐高癥,邱瑞昭一笑而過:“每次登山還是會怕的,怕高是很自然的反應,關鍵是如何去克服?!?/p>
老邱第一次攀登珠峰既是一次機遇也是奠定他未來方向的一次攀登。1998年他到尼泊爾徒步,第一次看到了雪山的樣子。回來之后他開始有意識地學習攀登雪山,為此數(shù)次到新西蘭去爬冰巖。機緣巧合的是1994年新加坡組織登山愛好者成立國家登山隊,當時的總統(tǒng)王鼎昌熱心地幫他們找贊助,很多高手都來了,四年的訓練之后,八個人出征攀登珠峰,兩個人成功登頂,邱瑞昭便是其中之一。
攀登成功之后新加坡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引起極大的反響。當1999年包括老邱在內(nèi)的四人想探險到達南極點的方案一出臺,吳作棟總統(tǒng)更是親自出面幫他們拉贊助找資金。1999年12月31他們成功到達極點,打電話給吳作棟總統(tǒng)祝福新年,全國再次被他們的勝利點燃激情。邱瑞昭因為所取得的非凡成績更是被稱為國家英雄。那之后,他策劃參與的活動就開始比較容易找到贊助,2000年,他辭去軟件工程師的工作,開始真正的職業(yè)探險生涯。
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間,他到達了南北極點和七大洲最高峰,在國際登山界和探險界,成為不可能成為的極少數(shù)人的一個。
騎行五千公里 回歸故里了卻夙愿
2003年9月,邱瑞昭從新加坡出發(fā),途經(jīng)馬來西亞、泰國、老撾、越南等多個國家,10月20日到達了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他的老家福建省永春縣。騎行了5300多公里,行程48天。之后又繼續(xù)騎行北上到達北京,總行程達8200公里,其中中國境內(nèi)的路線總長約為4600公里,新加坡國內(nèi)媒體稱之為“新中友好之旅”。
邱瑞昭祖籍永春桃城鎮(zhèn)長安村,出生于馬來西亞,后來移民新加坡。小時常聽長輩充滿向往地提起家鄉(xiāng)。這一年他決定騎單車旅行,想到老家永春看看,回到老家后,邱瑞昭到祖先的墳墓上香。邱瑞昭并不是一個人上路的——好友沈承財開著一輛吉普車跟在他的單車后面陪同旅行。一路上,兩個人拿著對講機不時對話,使漫漫長旅并不顯得寂寞。
為了準備此次旅行,從體能訓練,服裝設計、路線制定到籌集贊助等,邱瑞昭花了很多精力。在出行前,他特地用了三個月做肌肉鍛煉和精神調(diào)節(jié),加上平時登山的好底子,邱瑞昭較快適應單車旅行的辛勞。而此時他的妻子即將生產(chǎn),因此在單車旅行中他馬不停蹄,終于趕回到妻子身邊一起迎接新生兒的到來。
橫渡馬六甲海峽 再創(chuàng)輝煌
2004年,邱瑞昭從蘇門答臘的丹戎默當(TgMedang)的海灘下水,游向波濤洶涌的馬六甲海峽,經(jīng)過21個小時54分的奮戰(zhàn)完成了橫渡22海里(約40公里)的海面,抵達波德申(Port Dickson)的丹絨端藍湖灣。
令他感到慶幸的是,在這次挑戰(zhàn)過程中,并沒有遇上危險的事情,他只是被水母螫傷,其他并無大礙,偶爾也為回避大船,而不得不奮游?!拔腋械阶罾щy的時刻,是在凌晨3時至6時之間,當時海上刮起暴風雨,逼得我?guī)缀跻蛲颂霉?,幸好在這之前接受了堅定意志的訓練,總算在最后關頭克服了這道心理障礙,跨越重重難關,抵達目的地?!?/p>
在挑戰(zhàn)這個極限前的三個月,他成功地從印尼淡島游泳到樟宜的戰(zhàn)備軍協(xié)水上運動中心,八個小時內(nèi)游了19公里。當時,他的兩名朋友劃著獨木舟陪他,每隔30分鐘給他提供水、面包、餅干和香蕉等飲料和食物,以補充熱量。
邱瑞昭在水下做了很多次的探險嘗試并且都取得了成功,不知道這是不是與他出生在海邊而至愛水有關。
年輕只有一次
采訪手記:邱瑞昭看起來雖瘦但很結(jié)實,眼睛很大,說話的時候會很專注地看著對方的眼睛。他喜歡作不同項目的探索并且樂于去實踐,哪怕之前根本沒有過任何接觸——他在計劃去游英吉利海峽前居然不會游泳;他第一次登真正的雪山就完成了海拔8012米的卓奧友峰;他在長途騎行之前幾乎沒騎過自行車?,F(xiàn)在,他正規(guī)劃著一次長途的輪滑項目,而他不久前剛剛開始學習輪滑這項運動。
跟老邱聊過天之后,人會積蓄一種力量,感覺到世界上的事情沒有不可嘗試的。感覺生活原本就應該是順應內(nèi)心的召喚的,因為他用行動時刻在告訴你:年輕只有一次,有了理想立刻去行動。
戶外探險:雖然面對著您這樣一位7+2的強人,可是我最好奇的不是您已取得的成績,而是作為一個職業(yè)的探險家,如何在滿足自己生活的同時又能完成探險活動呢?
邱瑞昭:這其實是一個全世界熱愛探險的人都感覺興趣的問題。就我目前而言,一年之中我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是在一邊訓練一邊尋找贊助,還有一部分的時間用來在全球各地的演講和針對企業(yè)團隊的培訓。當然,我現(xiàn)在的好處是不用特別刻意地介紹我是誰,我做過什么樣的探險活動,因為我的成績已是最好的例證,尤其是在新加坡。
當然,錢一直是我所面對的最現(xiàn)實的問題,我怎樣在探險生活中維持一家的生計?2000年,我踏出了充滿信心的第一步,辭掉了所從事的IT工作,雖對未來固然充滿憂慮,但我覺得機會更重要,因為我只能年輕一次,要不現(xiàn)在就做,要不從此放棄。許多朋友勸我不要辭職,但我認定,內(nèi)心的渴求和燃燒的激情比什么都重要。自從我完成7+2之后,許多公司和機構(gòu)開始邀請我去演講。這樣,逐漸就有了收入來源,我也不斷成功地為我的探險項目找到了贊助商。
我始終懷有這樣一個信念:把握熱忱,竭力去做,錢將不會是問題。不要把注意力僅僅放在錢上。
戶外探險:在幾次重要的戶外探險活動前,您是如何進行針對性的健身的?目前,您的最典型的一天又會是什么樣子?
邱瑞昭:我的健身活動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一般性健身,這包括加強心肺功能和增強力量。為此,我做大量的交叉訓練,比如跑步,騎車,游泳和劃船等。二是針對性訓練,這取決于將要進行何種探險項目,如果是登山項目,我就會背著超過10公斤的背包登山或爬樓梯。要是騎車項目,我就會更多地進行騎車訓練。而為探險項目做準備時,我會一周訓練六天,每天兩到三小時。而一般情況下,我只是一周跑步兩到三次。現(xiàn)在,我常常用童車推著我兒子慢跑,很開心,也很享受和兒子在起分享的時光。
戶外探險:將戶外探險的經(jīng)驗轉(zhuǎn)變?yōu)槠髽I(yè)經(jīng)營的理念,您通常會舉出哪些具體案例?您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歷總結(jié)的理念又有哪些?
邱瑞昭:在我的勵志演講中,通常的話題包括領袖特質(zhì)、團隊精神、風險承擔、轉(zhuǎn)化失敗等等。例如,作為領袖,必須有遠見,并將此有效地讓隊員了解,也要勇于承擔風險,努力達至使命。類似地,在商界,管理者不能滿足于保持現(xiàn)狀,要不斷革新,敢于冒險,作行業(yè)的領先者,善于開創(chuàng)新領域。
另一門功課是轉(zhuǎn)化失敗。我常常談及我2001年的北極探險。當時我被嚴重凍傷,不得不撤離。那可謂是徹底的失敗。但我決定要再次嘗試。2002年,我終于成功地到達了北極點。類似地,那些頂尖的商界領袖,他們從不掩飾他們的失敗。他們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讓他們從中受益,避免重蹈覆轍。失敗是一門重要的功課,一個從沒經(jīng)歷過失敗的人,不會有真正的經(jīng)驗。
還有團隊精神。我覺得團隊力量取決于隊員之間是否彼此信任,以及是否有良好的心態(tài)。領袖和隊員應有意識地加強信任和保持正面積極的心態(tài)。面臨的風險越高,隊員應越團結(jié)合作。
戶外探險:您如何平衡家庭與戶外探險的關系?您的愛人對您的職業(yè)化的戶外探險有什么樣的看法?
邱瑞昭:我和我太太是在攀巖的時候認識的,她也是一名探險愛好者,所以她非常理解并支持我對探險的熱忱,我們在1996年結(jié)婚,2000年,我決定辭職做一個自由而專職的探險者,也是她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我們現(xiàn)在有兩個孩子,四歲的兒子及一歲的女兒。我平時在家工作,因此有大量的時間和家人相處。現(xiàn)在,我和太太常帶著孩子起做戶外活動,如游泳,騎車、在公園散步等。我們非常享受這些溫馨的時光。
每次我出外探險,我都會通過衛(wèi)星電話與家人保持密切聯(lián)系。我得承認,遠離孩子真的不是滋味,特別是每當我兒子在電話里說“老爸,我想你”的時候。孩子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能夠成功完成許多令人激動的探險項目,又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這對我真是一種特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