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陽 林 字
摘要:目的 探討葛根素注射液對老年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人血漿內皮素-1(ET-1)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 將45例老年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22例)和葛根素組(23例)。葛根素組在常規(guī)組治療基礎上加葛根素注射液400 mg靜脈輸注。兩組均以14d為1個療程,觀察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及ET-1指標的變化。結果 兩組全血黏度、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纖維蛋白原治療前比較無明顯差異,療程結束后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葛根素組與常規(guī)組血漿ET-1治療前分別為(80.26±16.45)ng/L,(79.7±97.76)ng/L(P>0.05),療程結束后分別為(62.32±5.93)ng/L與(72.34±6.32)ng/L,兩組治療后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葛根素注射液對老年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人血液黏度有明顯降低作用,并使血漿ET-1水平顯著降低。
關鍵詞: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內皮素;xk液流變學;葛根素
中圖分類號:R541.4 R28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7-0572-02
內皮素-1(endothelin,ET-1)是內皮細胞分泌的血管活性肽,有收縮血管和細胞增殖的作用,在冠心病的發(fā)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ET-1在冠狀動脈痙攣中起重要作用。ET-1引起的冠狀動脈痙攣被認為是心絞痛發(fā)作的原因。因而改善血液黏稠度及抑制或減少ET-1的合成對治療冠心病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應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療老年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病人,旨在探討其對血漿ET-1和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UAP病人45例,均為我院2003年12月一2006年10月住院病人,符合WHO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葛根素組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齡66 3歲+9 3歲;初發(fā)勞累型心絞痛8例,惡化勞累型心絞痛6例,自發(fā)性心絞痛5例,梗死后心絞痛4例;心電圖ST段壓低0.05mV~0.10mV者17例,ST段壓低>0 10mV者6例,伴T波倒置者15例。常規(guī)組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齡65.7歲±8.1歲;初發(fā)勞累型心絞痛8例,惡化勞累型心絞痛7例,自發(fā)性心絞痛4例,梗死后心絞痛3例;心電圖示ST段壓低0.05mV~0.10mV者15例,ST段壓低>0.10mV者7例,伴T波倒置者17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及心絞痛類型構成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均排除嚴重阻塞性肺疾病、嚴重肝臟疾患、嚴重腎功能不全病例。
1.2方法 常規(guī)組給予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腸溶阿司匹林75mg/d,低分子肝素鈣0.4mL皮下注射。葛根索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葛根素注射液(北京四環(huán)科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0176)400n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250mL內靜脈輸注,每日1次。兩組均以14d為1個療程,分別于治療前及用藥兩個療程后測量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標本于晨起空腹采取,采血部位為前臂肘靜脈,肝素抗凝,4h內完成測試。
1.3 儀器 北京世帝科學儀器公司生產的LG-R80型旋轉式血液黏度測試儀,切變范圍(1~200)/s,測量杯恒溫37.0℃±0.1℃。所有受試者每份血標本均測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變黏度、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比容及纖維蛋白原。所有標本測定由專人操作以減少檢驗過程中的誤差。
1.4 ET-1檢測方法 全部病例均于入院次日,以及治療后第14天或第15天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ET-1測定采用特異性放射免疫技術,試劑盒為北京東亞免疫技術研究所生產。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1)
2.2 兩組病人血漿ET-1變化葛根素組治療前血漿ET-1為(80.26±16.45)ng/L,治療后為(62.32±5.93)ng/L;常規(guī)組治療前血漿EF-1為(79.79±7.76)ng/L,治療后為(72.34±6.32)ng/L。兩組病人治療前血漿ET-1含量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0.123,P>0.05),治療后葛根素組較常規(guī)組血漿ET-1水平顯著降低(t=5.487,P<0.01)。
2.3 不良反應 兩組病例用藥過程中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
3 討論
內皮素是內皮細胞分泌的21肽,它可引起各種血管強烈收縮,而以冠狀動脈最為敏感,靜脈注射阿皮素后可引起冠狀動脈持續(xù)收縮,冠狀動脈血流量下降,排血量減少。很多研究證實,血漿ET-1含量在冠心病病人中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且ET-1濃度升高不僅存在于那些冠狀動脈狹窄的病人中,在那些有心絞痛癥狀但冠狀動脈造影正常(即x綜合征)病人中血漿ET-1濃度也高于正常人。循環(huán)血ET-1升高與冠心病程度有關。扎擁等通過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CAG)發(fā)現,隨著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加重,血漿ET-1有增高趨勢,重度狹窄組ET-1濃度顯著高于輕度和中度狹窄組,認為血漿ET-1水平可以作為判斷病情程度及預后的參考指標之一。Lanza等發(fā)現,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人中,動態(tài)心電圖顯示有暫時性心肌缺血及CAG顯示三支病變的病人其ET-1水平較其他病人顯著升高。ET-1其引起的冠狀動脈痙攣被認為是心絞痛發(fā)作的原因。UAP系急性冠脈綜合征之一。本組研究表明,葛根素組治療后血漿ET-1較常規(guī)治療組水平顯著降低(P<0.01)。葛根素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
由于在病情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血栓形成,血小板激活及血管痙攣的發(fā)生,導致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及側支循環(huán)狀況各不相同,因此病情變化復雜而不穩(wěn)定。目前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療UAP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葛根素的主要成分為葛根黃酮,是從豆科植物野葛根中提取的異黃酮化合物?;A和臨床試驗均證明其具有擴張心腦血管、加速血流速度、降低紅細胞比容、降低血黏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明顯降低全血低切黏度與紅細胞聚集。黃酮化合物能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擴張毛細血管前后括約肌,使毛細血管開放,而微循環(huán)血指數、全血高切黏度反映紅細胞變形能力與剛性指數。葛根素注射液能使紅細胞剛性改善,故全血高切黏度明顯下降。人體血漿黏度與血漿纖維蛋白原的濃度成正比,葛根素具有降低纖維蛋白原、抑制體內凝血功能及促進纖溶活性作用,因此能有效降低血漿黏度。本研究中葛根素治療后的全血比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及血漿纖維蛋白原與治療前比較,以及與常規(guī)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葛根素注射液對UAP病人的血液流變學有顯著改善,能有效緩解UAP病人的癥狀,且毒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本文編輯 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