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β受體阻滯劑比索洛爾(博蘇)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采取強心、利尿、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博蘇1.25mg/d~7.50mg/d,療程1年。在治療前和觀察期1午時分別對心功能(NYHA)Ⅱ級~Ⅲ級病人做血流動力學變化和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8.57%和95.56%。兩組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動力學指標均有改善,但治療組心率明顯減慢,病人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結論比索洛爾可顯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遠期預后。
關鍵詞:比索洛爾;β受體阻滯劑;心力衰竭,慢性
中圖分類號:R541.6 R256.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7-0642-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盡管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進行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可使臨床癥狀得到改善,但病死率仍很高。近年來,在傳統(tǒng)治療心力衰竭的基礎上加用比索洛爾(商品名:博蘇,北京四環(huán)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片5mg)治療,可明顯改善心功能,并降低病死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80例觀察對象均為心內科門診或住院病例。來院治療前未服用過β受體阻滯劑,心功能(NYHA分級)Ⅱ級~Ⅲ級,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0.45。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29歲~65歲(49.45歲±9.16歲);其中擴張性心臟病14例,冠心病1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5例。對照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齡32歲~68歲(50.15歲±10.40歲);其中擴張性心臟病12例,冠心病9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4例。
1.2 入選標準 ①年齡20歲~70歲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級為Ⅱ級~Ⅲ級,病因為冠心病、擴張性心臟病或高血壓性心臟病,病情穩(wěn)定,病史至少1個月以上。②心臟彩色多普勒證實LVEF≤0.45。③應用治療心力衰竭常規(guī)藥物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地高辛治療癥狀穩(wěn)定3d以后。
1.3 排除標準 ①靜息狀態(tài)下心率<60/122min,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Ⅱ度和Ⅲ度房室傳導阻滯;②血壓≤90/60mmHg(1mmHg=0.133.kPa);③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哮喘或喘息性支氣管炎;④嚴重糖尿病、高脂血癥;⑤肝腎功能不全;⑧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4 方法 對照組除治療原發(fā)病外,同時口服地高辛、利尿劑和ACEI。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服初始劑量為1.25.mg,每日1次。觀察1周,如病人心率>60/min,血壓≥90/60mmHg,且病人能耐受,將比索洛爾,劑量增加1倍,每日1次。以后根據(jù)病人耐受及心力衰竭控制程度情況,每l周增加1次劑量,每次增加1.25mg,最大服用劑量為7.50mg,每日1次,共觀察1年。
1.5 觀察項目 每次更改藥物劑量時詳細做體格檢查及詢問治療反應。且3個月復查1次血常規(guī)、血脂、血糖、電解質、肝腎功能和超聲心動圖。超聲心功圖查測LVEF、左室舒張末容積(LVEDD)和左室收縮末容積(LVESD)等。
1.6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或以上;有效:心力衰竭癥狀及體征減輕,心功能改善l級;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觀察組有1例病人3個月后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心力衰竭加重而死亡。
2.2 兩組治療前后超聲心動圖及心室率變化比較(見表2)兩組治療后對改善左室功能均有效,但對LVEDD及LVESD的改善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對于LVEF的改善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有1例病人服藥后感頭暈、惡心,但7d左右消失。3例病人當劑量加至7.5mg/d時,心率下降至50/min以下。當劑量降至1.25mg~2.50mg后,心率逐漸恢復。兩組治療前后觀察電解質、血脂、血糖無明顯變化。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絕大多數(shù)器質性心臟病的終末階段,盡管ACEI的廣泛應用,已明確使心力衰竭病人的預后有所改觀,但心力衰竭病人仍面臨著較高病死率的威脅。在心力衰竭的治療方面以標準利尿劑、洋地黃,ACEI三聯(lián)為主。長期以來對交感神經(jīng)起抑制作用的p受體阻滯劑,因負性肌力作用一直被禁用于嚴重心功能低下的病人。1989年Vaagstein等率先報道應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心力衰竭取得成功,癥狀和心功能改善,運動耐受性增加。20世紀90年代MDC(metoprolol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和CIBIS(cardiae insufficencv bisoprolol study)兩個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均顯示,β受體阻滯劑能顯著改善CHF病人盼孤后、降低病死率。本研究通過1年的追蹤觀察,發(fā)現(xiàn)對各種病因所致的CHF病人長期口服博蘇可使其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目前認為β受體阻滯劑治療CHF的可能機制有:①繼發(fā)于心率減慢后的能量需求減少和心肌效能增加;②降低氧耗和乳酸鹽釋放;③增強副交感神經(jīng)活性,從而防止致命性心律失常;④保護心肌細胞對抗兒茶酚胺過量負荷即減輕對心肌細胞的直接毒性作用;⑤糾正免疫變化;⑥糾正衰竭心肌的異常細胞內鈣含量,防止鈣負荷和增加Ca-ATP酶;⑦逆轉β受體下調。比索洛爾是新一代高選擇性β1-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無內在擬交感活性和膜穩(wěn)定作用,半衰期長(10h~12h),每天只需服1次,病人順應性強,能保證療效。應用國產比索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博蘇1.25mg/d~7.50mg/d,維持1年,可使心率、LVEDD、LVESD均有不同程度的減低,LVEF增加,且總有效率可達95.56%。
使用博蘇應注意以下事項:①嚴格掌握適應證,有明顯竇性心動過緩、低血壓、并發(fā)房室傳導阻滯、支氣管哮喘者不宜使用;②小劑最開始,初始量1.25mg,每天1次,如能耐受,每周增加劑量1.25mg,終點劑量7.50mg/d,頓服。在遞增過程中密切觀察心率、血壓、心電圖和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以及心臟彩超的變化。
通過本組試驗觀察證明,博蘇在標準用藥基礎上治療CHF(NYHA心功能Ⅱ級~Ⅲ級)有效、安全,可明顯改善心功能,心臟射血分數(shù)明顯增加,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且對血脂、血糖、肝腎功能、電解質無明顯影響,值得推廣應用。
(本文編輯 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