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軟件學院作為南京大學一個新建的學院,成立五年多來,在實用軟件工程教育方面作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軟件學院與Intel,Microsoft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開設了一系列與產(chǎn)業(yè)界密切相關的課程,并逐漸形成體系?!盎诙嗪说牟⑿芯幊獭本褪瞧渲兄?。該課程于2007年6月被評為“教育部-Intel精品課程”。
1課程基本情況
“基于多核的并行編程”是面向軟件學院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主要講授并行編程的軟硬件知識,并介紹相應的調(diào)試與優(yōu)化技術。課程有以下兩大特點:(1) 基于實驗。授課和實驗穿插、結合進行,貫穿整個課程。(2) 項目驅(qū)動。教師在學期開始就布置一道大型的工程實踐項目,由學生結對或按組完成,分階段提交工作產(chǎn)品,其間必須遵循軟件工程的開發(fā)流程、原則和方法。
本課程非常強調(diào)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大量的基礎試驗,鍛煉學生的基本動手能力;通過結對或按組完成項目,鍛煉自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操練軟件工程中的思想和方法;學生最后的項目成果還要進行演示,這樣可以鍛煉他們交流表達的能力。采用這樣的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課程建設基礎
教學科研的基礎。南京大學在計算機學科領域具有深厚的基礎,也有豐富的教學科研資源,尤其是在操作系統(tǒng)、并行計算、軟件新技術方面已處國內(nèi)領先地位。軟件學院豐厚的資源,本身就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此外,在開設此課程之前,軟件學院就已在多門課程中穿插講解了并行計算、多線程編程和Intel開發(fā)工具的相關內(nèi)容。
課程建設的改革與嘗試。軟件學院從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和軟件產(chǎn)業(yè)需要的軟件工程師,在實用軟件工程教育方面,尤其是課程建設方面作了許多有益的改革和嘗試。在專業(yè)技術課階段(本科三、四年級和研究生)實行三學期制,即將一個學年分三個小學期,這樣為學生提供更多專業(yè)技術的選修課,也適于引進新的課程。同時,幾乎所有專業(yè)技術課的考核都包括平時成績、項目實踐和期末筆試三個部分,這樣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學院支持。學院領導看到多核技術的廣闊前景,非常支持該課程的建設。為此,學院配備了“負責教授+主講教師+實驗輔導教師”的教師團隊。整個教師團隊全部是充滿朝氣、活力充沛、勇于創(chuàng)新的中青年教師,課程負責人由軟件學院常務副院長駱斌教授擔當。學院還與Intel公司聯(lián)合共建了“南京大學-Intel多核技術實驗室”。
業(yè)界合作。成立以來,南京大學軟件學院與Intel公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2003年7月,Intel公司派資深工程師幫助軟件學院建立了Intel嵌入式技術實驗室,開設嵌入式系統(tǒng)課程,在課程中引進Intel最新的產(chǎn)品和技術。軟件學院也陸續(xù)有年輕教師到Intel公司做訪問學者,與Intel工程師共同進行研究開發(fā),領域包括嵌入式系統(tǒng)、Linux內(nèi)核和多核技術。
3進展現(xiàn)況
考慮到軟件學院的實際情況,為了保證教學質(zhì)量,學院把該課程放在三學期制的第二學期(比原計劃推遲一個小學期)。這樣,該課程將于2007年12月初正式開課。目前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
實驗室建設。本課程的目標和特點決定了必須為之配備較好的實驗教學條件。目前,軟件學院為所有本科三年級的學生都配備了Intel雙核的PC機。此外,“南京大學-Intel多核技術實驗室”的建設也基本完畢。
師資隊伍與課程建設。該課程采取“負責教授+主講教師+實驗輔導教師”的教師團隊,采取授課、實驗、講座、討論、項目演示等多種教學模式。課件(包括講義、實驗和項目題目)已完成約70%。已建成完善的課程網(wǎng)站和討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