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論律法》(兩希文明哲學經(jīng)典譯叢) 斐洛是希臘化猶太教的主要思想家,在西方哲學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溝通了希臘思想與希伯來思想,提供了詮釋希臘思想的希伯來視野?!墩撀煞ā钒ā罢撌]”和四卷“論特殊的律法”?!罢撌]”是總綱,“論特殊的律法”則是分述,這里的“律法”也可以翻譯為“規(guī)條”。斐洛通過對律法的闡釋,展現(xiàn)了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脈絡,其中貫穿了一種普世主義精神。([古羅馬]斐洛著,石敏敏譯,2007年8月版,20.00元)
《實存與共在:薩特歷史辯證法研究》 本書根據(jù)《辯證理性批判》一書,對薩特的歷史辯證法進行了研究。作者在整體把握薩特的哲學思辨歷程的基礎上,集中對《辯證理性批判》作了批判性的考察。本書較深入地分析了薩特的哲學從《存在與虛無》到《辯證理性批判》的轉(zhuǎn)變的內(nèi)在邏輯,對這一轉(zhuǎn)變過程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細致的辨析,并對實存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在關聯(lián)作了扼要的梳理。(王時中著,2007年8月版,25.00元)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拯救與逍遙》 本書是作者1988年所發(fā)表的處女作的再版,書中探討了人類精神沖突以及終極關懷等問題。作者分析了一系列東西方哲學、文學經(jīng)典,并以此為契機,突出闡釋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爭論。作者認為,大凡個體與外界之間出現(xiàn)對立與沖突之后,總不免會產(chǎn)生兩條道路,即救贖之路與審美之路,這也是中西文化的一道分水嶺,分別代表著東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不同取向。相比于中國傳統(tǒng)文人選擇的審美之路,作者更為贊同救贖之路,即以原罪精神為主旨的西方基督教對人性的拯救以及對生存意義的不息追問。(劉小楓著,2007年8月版,34.80元)
《圖書館之戀》 法國當代學者古勒莫的大半生都是在圖書館中度過的,他熟悉包括西班牙、法國、美國等國家或地區(qū)的眾多大小圖書館,在這本書里,他與讀者盡情分享了自己游歷圖書館的有趣經(jīng)歷。本書既是一部個人回憶錄,又是一部西方圖書館史,它不僅講述了作者本人的閱讀經(jīng)歷,還回顧了人類的閱讀史,從古代亞歷山大圖書館被焚毀到法西斯占領下的法國圖書查禁,從原始圖書閱覽室的建立到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讀書革命,涵蓋面廣,內(nèi)容十分豐富。(讓·馬里·古勒莫著,孫圣英譯,2007年9月版,24.80元)
《卡米耶·克洛代爾書信》 卡米耶·克洛代爾是羅丹的學生和情人,是保爾-克洛代爾的姐姐。她因與羅丹決裂而陷入瘋狂,在精神病療養(yǎng)院度過殘生。據(jù)專家考證,有一些署名羅丹的雕塑作品其實是出自卡米耶·克洛代爾之手。長期以來,卡米耶·克洛代爾因其與羅丹的愛情悲劇而為人所知。但她的藝術才華和成就,即便在法國也是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逐漸為人所關注。本書收集了迄今發(fā)現(xiàn)的卡米耶-克洛代爾的全部書信,是研究這位女藝術家的重要文獻。([法]安娜·里維埃編,吳雅凌譯,2007年9月版,24.80元)
北大出版社
《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上下冊) 在本書中,本特利教授提出了一種新的全球史觀,突出了兩個主題——“傳統(tǒng)”和“交流”,一縱一橫,為紛繁復雜的世界歷史確定了焦點。全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社會傳統(tǒng)盡收眼底,同時,不同社會傳統(tǒng)的相互交流、文化的融合也得到了清晰的闡釋。([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著,魏鳳蓮等譯。將于2007年10月出版,120.00元)
江蘇人民出版社
《薩岡,一個迷人的小魔鬼》 弗朗索瓦茲·夸雷出身優(yōu)裕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但童年在外省卡加克農(nóng)村的生活經(jīng)歷使她的性格與資產(chǎn)階級的道德律條格格不入??淅自缒昃烷喿x了帕斯卡爾、拉辛、紀德、普魯斯特等經(jīng)典作家的作品,并且在那時就已經(jīng)將寫作當成了第一需求。1954年,她以薩岡為筆名,發(fā)表小說《你好,憂傷》,引起轟動,從此薩岡成為法國文學界的一顆明星。薩岡是戰(zhàn)后法國青年心中涌動的反傳統(tǒng)精神的代表,本書講述的就是被視為“迷人的小妖魔”的薩岡從出生到成名的經(jīng)歷。([法]阿蘭·維爾龔德萊著,段慧敏譯,2007年8月版,14.00元)
商務印書館
《危機中的文化抉擇——辛亥革命期聞國人的中西文化觀》 中西文化關系問題是近代史學界研究的熱點。在近代國人中西文化觀劇烈演變的進程中,辛亥革命時期(1901~1911)是一個關鍵時段。這一時期“救亡圖存”的鮮明時代主題,左右著朝野各界思想上的變化。而且,辛亥革命時期不同文化取向之間的論爭,直接影響了五四前后東西文化問題的論戰(zhàn)?!段C中的文化抉擇》一書,歸納了辛亥革命時期人們關于中西文化的四種認識和取向:“貌襲西學,以舊化新”、“輸入文明,順應時勢”、“保存國粹,國有與立”、“新舊調(diào)和,以求會通”,并由此深入探究,展開探討。(葉瑞昕著,2007年9月版,26.00元)
《英雄史詩的起源》 關于英雄史詩的起源問題眾說紛紜,并且這一問題還涉及如何理解遠古時期人類歷史和精神文化歷程等更為復雜的問題。梅列金斯基是享有世界聲譽的俄羅斯著名理論家和神話研究專家,在本書中,他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通過對大量神話故事進行分析,對世界范圍內(nèi)的英雄史詩現(xiàn)象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俄]E.M梅列金斯基著,王亞民等譯,2007年9月版,25.00元)